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内燃机缸套和活塞环摩擦副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内燃机频繁出现的缸套和活塞环摩擦副擦伤现象,研制出了2种内燃机磨合油,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磨合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合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并通过热分析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指标符合内燃机油的前提条件下,所研制的2种磨合油的承载和抗磨能力较高,经其磨合后的缸套-活塞环表面光滑,磨合效果良好,两种磨合油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亦较坑,是潜在的优良的内燃机磨合油。  相似文献   

2.
影响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擦伤的因素及防擦伤的摩擦学设计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桂长林 《摩擦学学报》1998,18(3):283-288
阐述了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擦伤的机理。分析了磨合,缸套表面形貌,活塞环外形,活塞组件的热变形与机械变形,润滑油,材料和表面覆层等因素对活塞环擦伤的影响。指出可以采用内燃机强化系数pevm作为活塞环防擦伤摩擦学设计的判别特征值,从而为从设计上防止活塞环擦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磨损过程中微凸体的承载情况,利用粗糙峰的接触模型推导出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方程,其中对弹性变形部分微凸体承载和塑性变形部分微凸体承载分别进行了研究,重点比较了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假定接触微凸体全部为弹性变形与考虑接触微凸体产生弹?塑性变形时承载能力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合磨损的中后期,即当h/σ大于0.5,ψ小于0.9时,两者差别不大,可以假定微凸体变形全部为弹性变形进行微凸体载荷的计算;而在磨合磨损初期,即当h/σ小于0.5,ψ大于0.9时,假定微凸体变形全部为弹性变形时的承载为考虑弹?塑性变形时的50%~85%左右.考虑到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初期磨合的重要性,在计算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时,应将塑性变形部分微凸体和弹性变形部分微凸体承载分别进行研究.也说明了本文所建立的微凸体承载方程更有益于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的摩擦学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功耗的设计计算方法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在计算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功耗时,只是计算活塞环与缸套之间流体润滑剂的粘性剪应力,这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实际上,活塞环-缸套间的摩擦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粘性流体的剪应力,二是摩擦界面相互接触峰元的剪切作用。然而截至目前,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报道却还很少,因此,为了给低摩擦功耗环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活塞环在运动过程中润滑状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内燃机设计计算的活塞环-缸套摩擦功耗的计算方法,并以其对现有结构的S195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功耗进行了计算,同时还对影响摩擦功耗的因素作了考察与讨论,利用台架试验测量油膜厚度的方法对这种算法进行试验验证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桂长林 《摩擦学学报》1994,14(4):328-336
以往在计算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功耗时,只是计算活塞环与缸套之间流体润滑剂的粘性剪应力,这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实际上,活塞环-缸套间的摩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粘性流体的剪应力,二是摩擦界面相互接触峰元的剪切作用。,然而截至目前,针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报道却还很少,因此,为了给低摩擦功耗环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活塞环在运动过程中润滑状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  相似文献   

6.
进口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分析中,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润滑状态一般假设为充分润滑或固定状况的贫油润滑,不是通过对实际润滑油膜形成情况的分析确定.本文中以一多缸四行程内燃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润滑油流量以及控制体体积变化方程,建立活塞环-缸套间润滑油的流动模型,进行了不同进口处润滑油膜供给量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活塞环进口处的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有显著影响;进口处润滑油供给量增加,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最小油膜厚度增加,最大油膜压力、微凸体作用力、摩擦力和功耗均相应减小;进口处供给油膜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增加油膜供给厚度可以明显改善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7.
活塞环组摩擦及润滑特性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二维平均流量模型和微凸体接触模型,提出了一种分析内燃机活塞环组润滑的模型,同时还对油膜厚度进行了实测,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运用这种模型求出了活塞环-缸套之间油膜厚度的三维分布,发现油膜厚度沿圆周方向存在不均匀性.在分析中还考虑了贫油的影响,而且首次探讨了活塞系统的二阶运动对活塞环组润滑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结构下活塞系统的摩擦力和摩擦功耗.  相似文献   

8.
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船用柴油机活塞环-缸套材摩擦副进行磨合磨损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磨损阶段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应用小波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提取磨损表面统计特征的低频特征参数和高频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低频特征参数和高频特征参数刻画了磨合表面的形貌特征,可以作为磨合表面的特征参数;低频特征参数反映了磨合表面的接触面积,其值愈大,接触面积愈大;高频特征参数反映了磨合表面的粗糙度,其值愈大,粗糙度愈小.  相似文献   

9.
生物油对发动机缸套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生物油为研究对象,利用乳化技术对生物油进行提质改性,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提质前后生物油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发动机缸套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化学元素状态,探讨了相关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小球藻生物油比稻壳生物油对缸套-活塞环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通过乳化提质方法,可以快速提升生物油的性能;生物油的减摩润滑作用归因于油品中的有机物在缸套表面吸附、摩擦挤压及摩擦沉积形成润滑油膜,局部摩擦熔融形成的"微滚珠",以及在摩擦表面生成的Fe2O3及FeOOH氧化膜.此外,小球藻生物油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N有机保护膜,这是其具有更好摩擦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Nyquist稳定判据的磨合过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船用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摩擦配副磨合磨损试验,采集磨合过程中摩擦振动信号,应用Nyquist稳定判据,通过摩擦振动Nyquist曲线对磨合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振动Nyquist曲线反映了磨合系统稳定性变化.当摩擦副磨合开始时(0~10 min),摩擦振动Nyquist曲线不包围(-1,j0)点,磨合系统处于稳定磨损阶段;在摩擦副磨合进行过程中(10~40 min),摩擦振动Nyquist曲线包围(-1,j0),磨合系统处于不稳定磨损阶段;当摩擦副达到磨合时(40 min后),摩擦振动Nyquist曲线不包围(-1,j0),磨合系统处于稳定磨损阶段.因此,磨合系统的特性可揭示磨合过程稳定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外10多年来甲醇发动机磨损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介绍,指出甲醇发动机发生的是腐蚀磨损,其活塞环和气缸壁上部区域的磨损最严重;甲醇燃料燃烧产物中的甲酸、水及其所含的剩余甲醇是引起甲醇发动机腐蚀磨损的重要物质,过氧化氢促进着这种腐蚀磨损过程。文章还就如何有效地解决甲醇发动机的腐蚀磨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应当着重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摩擦学故障种类诊断的D-S信息融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光谱油料分析,铁谱监测,红外光谱分析等,对8NVD8A-Nu型柴油机进行了现场运行油液监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收集到的应用实例,总结了缸套活塞组的划伤,拉缸和腐蚀,轴承的擦伤,烧损,剥落和腐蚀,齿轮的点蚀,胶合和剥离等摩擦学故障种类及其油液监测的信息描述,利用领域专家经验给出了D-S证据组合理论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确定了每种油液监测方法对上述摩擦学故障的支持程度,以柴油机缸套活塞组的“拉缸”故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气缸套失圆对活塞动压润滑和摩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与活塞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相关分析模型,在考虑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气缸套失圆变形基础上,分析了活塞的横向运动,考察了活塞裙部的压力场和摩擦特性.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失圆变形时相比,考虑失圆变形时的润滑油膜压力场的峰值降低,裙部流体压力负荷得以缓解;考虑失圆变形后的摩擦力和摩擦功耗增大,失圆程度越大,所产生的摩擦力和摩擦功耗的增量越大.因此,在活塞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失圆变形对活塞裙部润滑和摩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磨损问题的仿真求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仿真技术,以船用柴油机缸套活塞环为例,模拟其磨损过程,评判实际摩擦副的耐磨特性,为评价船用柴油机缺套-活塞环使用状况和磨损寿命提供了一种快速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发动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主要元素化学状态,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微乳化生物质燃油润滑条件下,活塞环-缸套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它们的磨损量均随着往复运动频率增加而增大,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减摩性较0#柴油好,耐磨性比0#柴油差;摩擦磨损的机理归于微乳化生物质燃油中的极性基团如羧基(—COOH)易于吸附在摩擦副表面起到边界润滑作用,而乳化燃油中酸性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加大了对摩擦表面的腐蚀,同时摩擦表面形成的Fe2O3氧化膜在摩擦力作用下脱落并充当磨粒,从而使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16.
根据8NVD48A-2u型柴油机现场运行油液监测试验结果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在600多个船舶柴油机故障诊断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零件磨损故障种类之间的关联度,结合D-S证据组合理论给出了零件磨损的摩擦学故障组合支持度;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了缸套活塞组的划伤、拉缸和腐蚀;轴承的擦伤、烧损、剥落和腐蚀、齿轮的点蚀、胶合和剥离等10种单一故障类型的5种组合故障,并确定了各种油液监测方法对这5种摩擦学组合故障的组合支持度。把遗传算法引入信息融合,为解决摩擦学组合故障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实际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125℃和320℃下,以全配方矿物基SJ/5W—30型发动机油作为基础润滑油,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MoDTC与MoDTP对灰铸铁缸套/喷钼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oDTC可以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而MoDTP仅表现出一定的抗磨作用;试验温度对缸套-活塞环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缸套磨损表面主要含有铁氧化物、氧化钼、硫化铁、二硫化钼以及磷酸盐等,其含量与添加剂类型和摩擦磨损试验温度有关,125℃下在缸套磨损表面上减摩组分MoS2和其它耐磨组分的含量较高,这是MoDTC具有较好减摩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