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三讲 毛细管柱的色谱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从原理上说,填充柱和毛细管柱色谱仪之间,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但一台填充柱色谱仪,不能直接装上毛细管柱来使用,因为毛细管柱对仪器有它特殊的要求。常用的毛细管柱内径为0.2—0.4毫米,单位柱长  相似文献   

2.
高效微填充柱—毛细管柱直接联接性能考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芬  王艳萍  李浩春  卢佩章 《色谱》1990,8(1):48-49
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填充柱—毛细管柱系统在多维切换系统中匹配较为合理。从公式可以看出柱效利用率对分离性能起重要的影响。如果匹配不合理,柱效利用率仅达30%,甚至更低,这时双柱的分离效能比单柱还低。我们研制了适于与高效  相似文献   

3.
双柱切换技术目前在生化、石油、药品分析等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能色谱的应用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在切换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比如填充柱接毛细管柱系统,到目前都采用柱问加冷阱的方法,这就使设备和技术操作复杂化,同时也得不到双柱串联的信息。本文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从理论上对最佳匹配系统的选择问  相似文献   

4.
在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由于毛细管色谱法载气流量小(一般在2毫升/分以下),色谱柱与质谱计的连接除了沿用填充柱色谱-质谱法用的分子分离器连接法外,也可以通过一段毛细管将色谱流出物直接导入质谱计而不需要将组分与载气分离,称直接连接法。但这种连接方法使毛细管柱内部分处于减压状态,影响其色谱性能,并给操作带来不便。1975年Henneberg等提出一种新的连接方法称为开口分流连接法,即使毛细管柱出口端处于常压的氨气氛中,并用一段限流毛细管将部分或全部色谱流出物导入  相似文献   

5.
将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应用于二次富集气相色谱检测中构建了冷阱二次富集-GC/FID系统检测环境中痕量磷化氢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冷阱温度、载气流量、柱温箱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对该系统富集检测效果的影响,讨论了磷化氢富集的机理,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广州地区典型水稻田环境中结合态磷化氢(MBP)的检测。结果表明:当冷阱温度为-90℃,载气流量为1.5 mL/min,柱温箱温度为90℃,检测器温度为220℃时,系统操作条件最优。冷阱二次富集磷化氢的主要机理是富集毛细管柱(KB-Al2O3/NaSO4)对磷化氢的吸附作用,属气-固吸附。系统检出限为0.041 7 pg,精密度为4.3%。整个水稻生长周期内,水稻土中结合态磷化氢(MBP)的平均含量为120.59 n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值为8.5%。该方法对痕量磷化氢的检测效果与使用氮磷检测器(NPD)的传统方法相近,但FID检测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经济,使环境中痕量磷化氢的检测更容易实现,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两步柱液体色谱法对F-T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液相产物冷阱油进行预处理,获得烷烃、烯烃及有机含氧化合物的族分离,并采用高分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对各族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组分定性采用以纯物质为基准,色谱保留值比较并辅以碳数保留值规律法;定量采用峰面积校正因子归一法。本文提供了冷阱油中63个组分的测定结果,占总含量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内径为0.6~0.8mm液膜厚度约为5μm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交联玻璃毛细管柱的性能和应用。用氮作载气时多数柱之理论柱效利用率(UTE%)为70—80%。用正癸烷测定其样品容量为37μg。该柱可与直接进样器相连,代替填充柱直接进样作常规分析,能达到高效快速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口径特厚液膜交联毛细管柱(下简称大口径柱)自1983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柱综合了填充柱和通常毛细管柱的部分优点,且避免了各自的不足,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色谱柱。我们已研制成功内径0.5~0.8mm、液膜厚度1—9μm的不同长度的交联玻璃毛细管柱。近两年来,经我们和国内不少单位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某些应用实例简述如下: (一)合成香料和农药的分析 合成香料不象天然香料那样复杂,国内不少单位均用填充柱分析其主组分  相似文献   

9.
吕宪禹  王勇  汤兆达  云希勤  寇登民 《色谱》1988,6(4):233-235
脱落酸(ABA)是一种植物激素,几乎参与植物生命的所有活动。脱落酸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少,为此需要高灵敏度、高分离效能的测定方法。用气相色谱分析植物组织内的脱落酸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也已见报道。但采用分离效果比填充柱更好的毛细管柱对ABA进行定量分析却未见报道。本文用岛津GC-7A型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及该仪器自带填充柱分离ABA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进而选取其中最为有效的色谱柱建立起一套定量分析ABA的毛细管色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让东  许歆瑶  王薇薇  王彦  闫超 《色谱》2019,37(10):1090-1097
通过聚合物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了部分填充的毛细管整体柱。pH 3~10的载体两性电解质被固化在该毛细管整体柱上。在引入八通进样阀、三通阀和四通连接单元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固化pH梯度毛细管等电聚焦整体柱(M-IPG)的平台。在蛋白质药物测定过程中,用M-IPG柱和羟丙基纤维素(HPC)涂层毛细管柱同时对曲托珠单抗和依那西谱的等电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等电聚焦柱都能够同时分离混合蛋白质样品并测定蛋白质类药物中单抗和融合蛋白质的等电点(pI),M-IPG柱所测的pI值与HPC涂层毛细管柱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该柱在进一步构建多维分离平台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热裂解乙烯气的在线多维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鹰  任素梅  陆婉珍 《色谱》1992,10(1):9-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热裂解乙烯气在线多维色谱分析系统。采用一次进样、自动阀切换技术、TCD和FID双检测器检测、归一化方法定量,用一根氧化铝填充玻璃毛细管柱和三根填充柱,约75分钟完成水蒸汽热裂解气样中包括碳戊烯的全组成分析。整个系统具有分析结果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操作方便、提供的组成信息全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气相色谱用固定液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傅若农 《色谱》1990,8(1):16-20
一、前言 自从1979年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问世之后.毛细管气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1983年大内径厚液膜毛细管柱的发展和应用使这种趋势更加肯定了。当然目前在国内填充柱气相色谱仍在例行分析中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毛细管色谱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填充柱会逐步地被毛细管柱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简称(GC)~2,它是玻璃微填柱、填充毛细管柱和开管柱气相色谱的总称。人们习惯上讲的毛细管柱主要是指1957年 Galay 首创的开管柱。之所以叫开管柱是由于此柱的结构为固定液附着于毛细管的内壁,而管中间留有对载气开放的通道。本文所称毛细管柱即为开管柱。经典的开管柱是将固定液直接涂溃于毛细管内壁(即 WCOT 柱)。Desty 等设计并加工的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为(GC)~2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玻璃柱对固定液的润湿性差,后来又相继发展了各种壁处理的开管柱(WTOT 柱),其中多孔层开管柱(PLOT 柱)是较理想的柱型之一。载体涂层开管柱(SCO(?) 柱)是 PLOT 柱中最常用的柱型。1979年出现的熔融氧化硅开管柱(FSOT柱)为(GC)~2增添了新的具有柔性和惰性的柱型。毛细管色谱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1959年,丁景群等对毛细管色谱的理论及应用做了许多工作,但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先后成功地制成了微填柱 WCOT 柱、PLOT 柱、SCOT柱和 FSOT 柱。1980年全国第一届毛细管色谱学术报告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毛细管色谱研究与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讲座共分四讲: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一般知识;玻璃毛细管柱的制备;毛细管柱的色谱系统;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应用。由于篇幅原因及作者们的水平所限,文中缺点、错误定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矫庆泽  蒋大振 《色谱》1993,11(5):309-310
在石油勘探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分子烃类,分析这些低分子烃类的组成至关重要。目前几乎都采用常规填充柱、毛细管柱和填充毛细管柱分  相似文献   

15.
串联微柱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力于气相和液相色谱的进步,一种新的色谱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异军突起,而各种柱技术又推动了这种技术的发展速度。在SFC中开管柱和填充柱都在使用,且各具特色。但除了单位柱长具有较大的压降、柱子使用长度受到限制外,填充柱显示出更多的优点。 微柱,即填充石英毛细管柱,内径小于1mm。它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作为柱管,管内填充色谱填料。微柱的细内径和固有的高渗透性使其兼有填充柱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行的三甲胺分析方法在采样、样品保存、前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优化预浓缩仪的冷阱捕集温度和填料、色谱和质谱条件等基础上,提出了苏玛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环境空气中三甲胺含量的方法。将采样后的苏码罐连接到自动进样器上,经预浓缩仪的三级冷阱浓缩、富集后,按照色谱、质谱条件进行分析,以质谱图和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优化的一级冷阱捕集温度为80℃,二级冷阱捕集温度为10℃,解吸温度为240℃,二级冷阱填料为石墨化碳黑Carbopack B;色谱分析中使用GL InertCap For Amines色谱柱,柱流量为1.4 mL·min^(-1),升温速率为15℃·min^(-1),溶剂延迟时间为6.0 min。在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下,三甲胺峰形较好,响应值较大,并且避免了残留的CO_(2)的干扰。三甲胺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5~200 nmol·mol^(-1),检出限(3.143s)为0.003 mg·m^(-3);对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样品进行回收试验,三甲胺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0%~5.3%,回收率为92.1%~11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铝填充毛细管柱(长12米,内径0.85—0.38毫米),柱温80℃。在室温下用结晶硫酸盐失水润湿载气,调节氧化铝的极性,在国产SP-1型毛细管填充柱两用色谱仪上,10分钟内使C_1—C_4饱和烃、烯烃等14个组分得到分离。定量结果表明,可以采用文献的校正因子,但对定量准确度尚需进一步考察。该柱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不少于4个月,可用于C_1—C_4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炼厂气分析方法。应用一根氧化铝填充玻璃毛细管柱、两根高效填充柱(C—601、5AMS)和两个阀,在65~120℃程升条件下,用氢作载气,约45分钟可以完成O_2,N_2,CO,CO_2,C_1~C_7烃的分析。整个系统置于一个色谱炉内,色谱讯号经TCD和FID检测后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二维色谱柱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基于变步长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对高效微 填充柱-毛细管柱构成的二维柱色谱系统建立了柱效与影响因素的权接拓扑模型, 并用于不同操作条件下二维柱系统的柱效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凌怡  王智聪  张维冰 《色谱》2013,31(4):335-341
采用中孔SBA-15棒状硅胶颗粒填充毛细管柱用于毛细管电色谱(CEC)分离。这一亚微米材料直径为400 nm并具有沿相同方向伸展的高度有序、均一的圆柱形中孔。棒状的特殊形态使得填充柱的通透性良好,简化了尺寸微小的CEC柱的填充过程。修饰后的棒状SBA-15填充毛细管柱成功应用于反相和离子交换电色谱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样品,获得了较高柱效(140000理论塔板/m)。流速3.2cm/min时获得最低理论塔板高度为7.1 mm。范迪米特曲线说明了SBA-15孔结构的传质阻力特征。分别以芳香酸、人参、天麻提取物为样品,对亚微米固定相毛细管电色谱柱加以评价。该固定相显示出了较高的分离能力,为纳米材料在色谱固定相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