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解法测定微量单矿物中 H_2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中H_2O~+测定历来沿用宾斯菲尔法。微量矿物由于受标本数量及天平感量所限,该法不敷应用。Keidel曾用Pt-P_2O_5-H_2O体系测定气体或有机液中微量水,方法基础系根据法拉第定律电解0.5克子分水(9.01克)需96,500库伦电量而设计的一个铂电解池。仪器设计成动态平衡式,在标准状态下电解1ppm水消耗13.2微安电流。 Keidel电解池是两根铂丝和两根铜丝相间而绕在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轴上,外面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或玻璃)固定。除去轴,铜丝用硝酸蚀去后,构成一内壁有两根螺旋型铂丝相间而又互不相碰的细管,其内壁放大绘制如图1。然后  相似文献   

2.
溶出伏安法     
痕量分析中的电化学(伏安)溶出法,因其仪器简单和对某些物质的测定有很好准确度、精密度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31年该法首次被使用,伹随后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开展不多的。1960年发展了悬汞电极和汞膜电极的理论,近年来应用日益增多。文献中已综述溶出伏安法的原理、应用,还出版了有关溶出法的专著。本文将对其基本原理、仪器和操作技术作一简述。基本原理经典极谱检测下限为10~(-5)M。这是由背景电流(杂质的电解电流、双电层的电容电流和电子  相似文献   

3.
库仑分析属于电分析方法之一。此法最初由柴北勒德(Szebelledy)和索摩盖(Somogyi)在1938年提出,目前其应用虽不够十分普遍,但从发表的文献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漸在发展,特別是近几年来,发展很迅速,应用范围也不断在扩大。库仑分析的基础是法拉第电解定律,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每通过96493库仑电量,在电极上卽析出或溶入1克当量的物质,若析出物貭的分子量(或原子量)为M,电极反  相似文献   

4.
计时电位法     
计时电位法这一名称最初由Delahay和Mamantov提出,用来表示恆电流伏安法,即在大量支撑电解质存在下,以恒定的电流通过含有去极剂的静止溶液,研究通电流后工作电极电势随时间的变化的方法。计时电位法历史较长,但得到重视只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最早Weber应用恒电流电解证实Fick第二定律(1879),Sand进行了有关理论的研究(1900)。真正认识到计时电位法在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是从Gierst和Juliard的工作开始(1953),同时Delahay及其合作者对这一方法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计时电位法的日益发展,除了恒电流外与时间成其它函数关系的电流,例如:成线性关系、指数关系、正弦关系的电流,也得到使用。这样,似乎计时电位法这一名称不仅指恒电流伏安法,还包括控制电流伏安法相当广泛的部分。如不加说明,一般计时电位法仍意味着恒电流伏安法。本文也仅就这方面予  相似文献   

5.
(一)天津财经学院周振华同志对本报1954年8月号400页宫咏春氨氧化法制硝酸实验的改进:可以用铁丝来替代铂丝,因为通过电流后金属丝本身就在高热下和氧作用成氧化铁,另外我们为了尽可能达到用铂丝做触媒的效果,更加上了细的铜丝网来做第二触媒,效果还好,在仪器方面,全部简化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郭万良 《化学教育》2014,35(19):67-67
正为了研究和探讨苯的化学性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P50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实验[1],利用这一实验能很好地探讨清楚苯跟溴发生的取代反应,而且作者将实验设计成一套全封装置,虽然解决了实验污染严重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该实验装置所用仪器多,且仪器价格较高,许多学校由于没有购买这些仪器的经济实力而不做这个实验;(2)该装置过于复杂,不  相似文献   

7.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球墨铸铁中的镁,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文献报导较多。但一般在溶解试样和消除干扰元素等方面,步骤较烦,且费时。为此,我们在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电解法加速溶样;添加锶盐作释放剂以消除硅、铝等元素的干扰,从而制订了球墨铸铁中镁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装置和试剂 (一)电解溶样装置电解溶样是采用将电流通过被腐蚀介质所包围的分析试样(作阳极)以加速其溶解,从而达到快速溶样的目的。采用电解方法溶样在化学分析中早有应用。Jones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氧化二级芳胺合成了一系列四取代肼化合物.该电合成反应采用简单的装置如单室电解槽和恒电流电解,且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和氧化试剂,并可放大至克级规模.  相似文献   

9.
刘念杰 《化学教育》1985,6(6):34-35
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的装置是霍夫曼电解器,这种仪器目前不够普及,而其它一些简易装置又有不同的弊病。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下述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试管:15×150mm 2.电极:不锈钢片(手表链节)或镍铬丝(电炉丝)。  相似文献   

10.
平国梁  李惠黎 《有机化学》1983,3(3):213-216
恒电位仪是进行电有机合成时必不可少的仪器。但国内现有恒电位仪难以控制精度及响应,使用极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文献,采用国产元器件,试制了性能较好的恒电位仪。它具有输出电压高(能满足导电性差的有机电解质的电解),输出电流高(可提高电解速率,缩短反应时间),电解过程中能自动过零(适于极化全过程和脉冲电解的研究),控制精度高及工作稳定等特点。经实验室初步试用,认为符合设计指标,能满足常规电解反应和小规模电合成工作的需要,电解产物之纯度与得率均较理想。仪器中大部分元器件都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成本低,可自行组装使用。  相似文献   

11.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在一适当的电位将痕量金属离子预电解富集在汞滴或汞膜电极之后,再以逆向扫描电压氧化被还原的金属,然后根据电流-电位曲线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的方法。Janger最近研究了预电解富集后化学氧化工作电极时的电位-时间特性,并将此技术称为电位溶出分析。这种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设计出一些专用仪器。今年美国Pit-tsburgh分析化学会也介绍了这种新仪器。原理在一含Hg(Ⅱ)和溶于汞的金属离子M(n)的除氧溶液中,用恒电位器加一适当负的电位于玻碳电极,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了化学通报1954年11月号郑邦文同志的一篇实验介绍以后,由於我们当时快要讲“苯”这一课,因而很想完成这个实验来加强教学上的直观性,因借不到氖灯变压器,在同志们研究后改用普通仪器便完成了这一实验,特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仪器装置参看郑同志文章)。在氯气发生瓶上装一分液漏斗,控制放下盐酸的速度,来调整氯气发生的快慢,生成的氯经过干燥后(用无水氯化钙吸收其水分)通入反应瓶内,反应瓶是用一个250毫升的量筒来做的,内装苯约50克,外面缠的纱包線和瓶中另一极(在玻管中)的纱包線,我们是用臭氧发生器上的纱包線来代替的,筒内外的纱包線的各端分别连在一个电花  相似文献   

13.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 Walsh 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至今十余年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日趋完善,特别是1965年采用乙炔-笑气火焰后,使火焰法分析的元素由三十多个增到七十多个从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全世界年产量,从1964年以前仅四百台,到1972年增至一万七千到一万八千台。发展之快,在仪器分析中也是罕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半导体材料要求分析10~(-7)到10~(-10)原子比杂质,环境污染研究中要求分析水中10~(-7)到10~(-10)克/毫升和一立方米空气中10~(-5)到10~(-8)克有害杂质,医院要求在小于十分之一毫升血中分析多种10~(-7)克/毫升以下痕量元素,生物和生化研究中要求知道痕量金属的催化触媒作用,尖端部门要求知道许多高纯材料的纯度,等等。有许多分析手段能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文献有过  相似文献   

14.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罗彦  胡圣虹  刘勇胜  高山  林守麟 《分析化学》2001,29(11):1345-1352
从仪器、基础研究诸方面评述近年来LA-ICP-MS微区分析进展,重点介绍了与ICP-MS联用的激光技术发展、校正方法、分馏效应、剥蚀颗粒分布研究及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与改进,对LA-ICP-MS技术的应用作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全球CO2排放量持续增长,冲击全球能源格局.CO2电催化转化为高值化学品与液体燃料是实现绿色化工和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针对催化剂和电解器的实验室研究为CO2大规模电解奠定了基础.然而具有实用价值的全电解池CO2电解,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的CO2转化率、反应活性与稳定性仍较低.电极面积和数量的放大研究发现,由于电场、流场等的复杂多场耦合引起的放大效应,使得反应寿命、能耗等反应性能下降.本文综述了面向CO2规模化电解的关键多尺度研究内容,聚焦实现CO2高效转化的重要挑战和前沿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助力实现CO2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基于聚合物电解质膜并以水作为质子源的低温CO2电解路线是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反应路线之一,能用于制备CO、甲酸、乙烯、乙醇等C1-C3化合物,是当前研究重点.膜电极(MEA)电解器容易在电极面积和数量上扩展,是有望实现大规模部署的CO2电解装置.目前...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有机电解氧化合成(即用电解氧化进行有机合成)是电解合成的重要部分。它的历史已经很久了。1830年律多斯道夫(Lüdersdorff)首先对醇在不同电极上进行氧化,并对所生成的各种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834年法拉第(Faraday)用醋酸钠水溶液电解生成乙烷。此反应在此15年后的1849年由柯尔贝  相似文献   

17.
氧化还原与电解的相关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应用自主研制的MXLab21先进数字化实验系统电解Fe2(SO4)3溶液,用电解生成的Fe2+直接滴定KMnO4溶液以测定其浓度,再用返滴法测定消毒液中H2O2的含量。对恒电流电解的最佳条件如Fe2(SO4)3溶液浓度及电解电流大小进行了优化。该数字化实验系统相比较于常规数字化仪器(或手持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其自带电解、搅拌及控制系统,能在电解的同时利用电生物质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准确测定,测定时间短(不超过4 min)。本实验采用预设终点电势值的方法自动估计滴定终点,不但便捷准确,且呈现出的实时直观的电势和电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便于学生理解电解及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微观本质,对中学化学教学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早在1800年尼科尔逊(Nicholson)和卡尔利斯雷(Carlisle)就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电解过程,但是他們仍没有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上来。直到1847年柯尔别(Kolbe)用电解的方法使用机酸变成碳氫化合物,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电解合成反应。此后在这方面的进展是很快的,一系列的有机物被放置在阳极或阴极上来对它們进行电极过程的研究。目前用电解方法研究过的有机化合物已有数千种,其中的某些方法已經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結构的确定以及极譜分析等方面,而且越来越多地引起人們的兴趣。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有机物的电解合成也将成为有机物工艺中的重要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恒电流库仑滴定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对电解电流的自动恒定以及利用计算机对库仑滴定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用线性电流扫描极谱、恒电流单阶跃计时电位法及等电流双阶跃计时电位法, 研究了Ni(II)、Co(II)-邻菲咯啉(phen)体系在1,2-二氯乙烷(DCE)/水界面相转移的电化学行为。同时, 研究了相转移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 电解前, Phen与Ni(II)或Co(II)同时在水相时, Ni(II)、Co(II)行为类同; 若电解前Phen在有机相时, Ni(II)、Co(II)的行为截然不同, 原因在于两者与Phen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