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热不稳定的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测定,一直是有机质谱学面临的困难课题。过去,场解吸技术是获得这类化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但是,它要求复杂的设备和较高的操作技巧,且不能给出有结构特征的碎片离子。McLafferty等首先报道了难挥发分子的解吸化学电离(Desorption chemical ionization,DCI)。后有人用聚四氟乙烯惰性表面和活化过的场解吸丝作载体,研究了高至五肽的各种多肽及苯甲酸钠盐和钾盐。Rapp等用铼丝成功地获得了薯蓣皂苷(M_r868)及三肽(BacProLeuGlyOMe,M_r399)等的DCI谱。  相似文献   

2.
傅桂香  徐永珍 《化学学报》1984,42(11):1157-1160
本文报道苦玄参苷类(picfeltarraenins)(1~5)、膜荚黄芪苷类(astramembrannins)(6~8)、雪胆素苷类(hemsamabilinins)(9,10)及其O-乙酰衍生物(11,12)和洋地黄毒苷(digitoxin)(13)的负离子化学电离质谱.用甲烷和二氯甲烷作为混合反应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谱中有特征的M~(?)或[M-1]~-,[M+Cl]~-和一系列脱糖基的碎片离子[M+Cl-nR]~-(R为不同类型的糖基)及糖基碎片离子[R+Cl]~-.乙酰化的糖苷还给出[M+Cl-nCH_2CO]~-或[M+Cl-nCH_3COOH]~-等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3.
邓慧敏  黎军 《应用化学》1999,16(1):95-97
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法自80年代末由Karas,Hilenkamp报道以来,已获得极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DNA),多糖等都已能用MALDIMS法进行分子量测定.1993年,...  相似文献   

4.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化学指纹图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茶叶;指纹图谱;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直接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质谱法,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测定了奶粉中三聚氰胺,并用串联质谱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鉴定.采用手动进样,单个样品测定时间少于0.5 min,回收率为86.7%~11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10.3%;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8.8 μg/kg.方法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SDAPCI-MS)技术直接对5种化学型的樟树叶粉末片剂进行分析,获得其化学指纹谱图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反向传输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谱图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各化学型樟树叶粉末片剂的特征质谱信息,进而对不同化学型样品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SDAPCI-MS能快速获取樟树的化学指纹谱图;PCA分析中的PC1,PC2和PC3贡献率分别为79.9%,12.9%和4.2%,共计97.0%.SDAPCI-MS结合CA和BP-ANN测试样本准确率均为100%,能够快速、有效地判别出樟树化学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质谱法, 在无需样品预处理情况下, 直接测定了火锅底料中可卡因的含量. 采用取样针取样, 单次取样量在纳升级, 单个样品测定时间少于0.5 min, 回收率为92.9%~106.6%;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11.6%; 可卡因的检出限可达1.5×10-12 g/mL. 该方法适用于批量火锅底料等食品类样品的快速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前提下,将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用于日化用品中1,4-二恶烷的直接快速检测。在串联质谱中,选择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离子源,以碰撞诱导解离反应正离子检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确定了1,4-二恶烷的碎片特征峰分别为m/z 72,45,61和32。1,4-二恶烷的线性范围为0.1~1 000mg·L-1,检出限(3σ)为7.8×10-3 mg·L-1。方法用于洗手液和洗发水的分析,回收率在84.7%~98.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0%~18%之间。  相似文献   

9.
表面解吸化学电离质谱法快速检测蔬菜中痕量氨基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源(SDAPCI),首次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前提下用质谱法直接测定了多种蔬菜表面残留的痕量氨基甲酸酯,并用串联质谱对所获得的不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离子进行了结构鉴定,排除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该方法对待测样品无污染,方法检测限低于10-14g/cm2,单个样品的测定时间平均少于1 s,特别适合于对批量样品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无损地区分不同活力的咖啡种子,采用自行研制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DAPCI-MS),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前提下,获得咖啡种子表面的化学指纹图谱,并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获得不同活力的咖啡种子样品的质谱信息特征.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DAPCI-MS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活力的咖啡种子.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2%;CA可以将相同活力的咖啡种子聚在一起,准确率为100%;DA对训练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100%,交叉验证分析成功率为100%,对外部验证样本进行DA,正确率95.7%.本方法具有无需样品预处理,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对种子无损伤等优点,能为其它种子活力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方一苇  Giam  C.S 《化学学报》1988,46(5):507-509
报导了3-苯甲酰氧基苯胺和P-溴代苯胺在FT质谱中的自身化学电离, 采用多共振离子消除技术研究离子-分子反应机理. 着重探讨系列离子m/z 200, 290, 380和470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十四个内酯型(包括脂肪和芳香类)冠醚的EIMS行为,借助于精确质量测定、联动扫描、去焦技术以及同位素氘标记,对它们的碎裂方式作了详尽的总结和讨论,对于其中十个化合物的FD谱图特点也作了相应的归纳。  相似文献   

13.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分析了难挥发的杂环新化合物咪唑啉硫氰酸盐及其三种衍生物, 确认出很强的氢离化及银离化准分子离子峰, 通过对各种衍生物谱图的对照分析, 确认出较强的含有结构特征的碎片离子峰, 并对该化合物在离子轰击下的裂解规律作了分析, 支持了对该新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N-二异丙基磷酰基(DIPP)氨基酸的快原子轰击(FAB)和电子电离(EI)质谱都有相似的丢失两分子丙烯和一分子甲酸的碎裂过程.在FAB中,连续失掉两个丙烯,然后脱去甲酸的过程较为有利;在EI中则主要为先脱去甲酸,随后失去丙烯,本文对DIPP-氨基酸的FAB和EI质谱碎裂历程进行了比较,对分子离子峰的形式与碎裂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对糖苷的FAB分析技术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在样品中同时加入适量的NaCl和LiCl水溶液进样时,其FAB谱中会出现[M+Na]^+和[M+Li]^+两个强峰,两峰之质量差为16(Na和Li原子量之差值),并且发现其谱图中找不到明显的碎片离子和Na^+及Li^+的加合离子,而只有糖苷分子和Na^+及Li^+的加合离子。所以很容易在FAB谱中识别它们。因而不需联谱解析而仅凭FAB谱就可准确、快速地定出糖苷的分子量。此技术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黄知恒  张继跃  虞启涛 《化学学报》1987,45(11):1077-1084
作者提出了一种用"远端基团修饰法"来确定双键位置的新途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环化为相应的2-烯基杂环化合物后,这些杂环母核的强大的正荷定域作用使产物的质谱的结构专一性大为提高,并能直接提供有关双键位置的信息.本文报道了微量衍生化方法与八类代表性杂环衍生物与四种苯并唑衍生物的质谱比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八种含1一3个糖基的糖苷的负离子快原子轰击(NFAB)质谱,NFAB质谱与相应的正离子谱(PFAB)比较,在高质量区示出较明显的准分子离子[M-H][-]峰而无加合离子峰,从而能较明确指示糖苷的分子量, 在所试验的三种底物甘油、硫代甘油和聚乙二醇-200(PEG-200)中,以PEG-200给出的结果最佳,[M-H][-]离子的碰撞活化谱(NFAB-CA谱)产生的特征离子比[M+H][+]离子PFAB-CA谱中相应离子的丰度大,能更为明确地给出糖基连接顺序信息。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new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samples of postoxidative effluent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bitumens using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The eight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for 43 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he detection limits obtained ranged from 0.07 to 0.82 μg/mL for most of the analytes, the precision was goo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below 2.91% at the 5 μg/mL level and 4.75% at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the recoveries for the majority of compounds varied from 70.6 to 118.9%, and the linear range was wid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cedure. The developed procedure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samples of raw postoxidative effluents and in effluents after chemical treatment. In total, 23 compounds at concentration levels from 0.37 to 32.95 μg/mL were identified in real samples. The same samples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e SCAN mode, which resulted in four more phenol derivatives being identified and tentatively determined. Th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e need for monitor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ontent in effluents following various treatment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