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波干法催化环内酰胺N-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干法催化环内酰胺N-烷基化反应王存德,肖东运,张明,田兆斌,张霖(扬州大学工学院扬州225001)关键词微波辐射,环内酰胺,N-烷基化,卤代烷N-烷基环内酰胺广泛应用于医药和日用化学品中[1,2].近年来有关N-烷基环内酰胺的合成有:碱叔丁醇钾-...  相似文献   

2.
王磊  徐建华 《有机化学》2003,23(8):750-762
介绍了一个新的多功能有机合成子环丙叉环丙烷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反应,环 丙叉环丙烷现已可从环丙烷羧酸甲酯出发较大量地制备。其单取代衍生物亦可容易 地经对其进行去质子化-亲电取代而制备,环丙叉环丙烷的典型反应性能为:(1) 环丙烷环上四个亚甲基有增强了动力学酸度,易于去质子化;(2)中间双键对环 加成反应有很高活性;(3)环丙烷环上处于双键近端和远端的C-C单键可发生裂解 ;(4)在有些反应中,可同时表现出上述反应性能,介绍了环丙叉环丙烷及其衍 生物的一些反应:对中间C=C双键的[2+n]环加成反应、亲电和自由基加成反应、1 ,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沸石在环己烯水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β及不同方法制得的HZSM-5沸石作催化剂,对环己烯-水,环己烯-水-乙酸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水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用GC-IR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用BET重量法测定了各种沸石对反应物的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在两种反应体系中,Hβ的催化活性显著地高于HZSM-5。GC-IR分析表明,在HZSM-5上,主要副产物是环己烯-[1]-酮-[3]和4-甲基环戊烯;在Hβ沸石上,主要副产物是2-环己烯基环己  相似文献   

4.
廖伊铭  吴宝琪  唐荣志  林峰  谭余 《化学进展》2022,34(10):2134-2145
近年来,点击化学中的环张力促进的叠氮-炔环加成(SPAAC)反应由于具有高效快速、高选择性和生物正交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SPAAC反应不需要光、热、超声和催化剂等额外的刺激,反应的驱动力来源于高张力的活泼环状炔烃,因此合理设计环状炔烃是SPAAC反应的关键。本文详细归纳了不同环数目的环状炔烃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总结参与SPAAC的稳定环状炔烃,并讨论了它们参与SPAAC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应用广泛的代表性环状炔烃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最后,对无铜催化的SPAAC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12-钨磷酸对液-固相酯分解及烷基化反应的催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Keggin结构杂多化合物12-钨磷酸在液-固相体系中,对醋酸环己酯的分解及1,3,5-三甲基苯与环已烯的烷基化反应的催化特性;考察了前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热脱水性及表面积的影响.发现在150℃前处理温度条件下,伴随烷基化反应的进行,体系放热,反应速度随催化剂量的增加异常加快;在100℃~300℃范围内,催化剂结晶水几乎全部脱去,两反应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6.
环丙烷氨基酸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瑞链  苗伟时 《有机化学》1994,14(4):350-358
本文综述了合成环丙烷氨基酸类化合物的近期研究进展。制备方法包括对简单氨基酸衍生物的亲核环烷基化、类卡宾加成以及简单环丙烷化合物的衍生化合成等。在手性合成中利用了天然或合成的光学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在手性金属钛催化剂存在下,研究了α'-苯磺酰基-α,β-不饱和酮与环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Diels-Alder反应;讨论了亲双烯体上不同取代基对反应活性和环加成产光学纯度的影响;鉴定了环加成产物的构型,得到了高收率和高光学纯度的环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性双唑啉与三氟甲磺酸亚铜催化2-甲氧基苯乙烯与重氮乙酸二环己基甲酯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合成了手性环丙烷羧酸酯,用氢氧化钠对其进行选择性水解得到全反式环丙烷羧酸,其ee值经GC测定为88%.进一步经过Curtius重排、烷基化等反应及重结晶等步骤合成了光学纯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环丙胺化合物1a和1b.  相似文献   

9.
以TiO2为载体负载双金属活性组分Ni-Co,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用于糠醛催化加氢生成环戊酮和环戊醇的反应,并探讨了Ni-Co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其他产物的影响。通过XRD、BET、H2-TPR、SEM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构成及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分别以一定比例负载金属活性组分制备的Ni-Co/TiO2和Co/TiO2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环戊酮和环戊醇的生成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3.4%和17.1%。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测试结果,得到了MCM-22和具有相同硅铝比的β沸石的酸中心数及其分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结合扩散系数与扩散势能,讨论了产物分布与MCM-22沸石孔道及酸性质的关系,并与β沸石进行了比较.苯烷基化反应发生在MCM-22沸石的外表面上,其空间位阻较小;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与发生在β沸石十二元环孔道内的苯烷基化反应相比,异丙苯的选择性低2%~4%,二异丙苯的选择性高0.5%~5%,三异丙苯的生成量多10余倍.位于MCM-22沸石十元环二维正弦波形孔道的B酸中心,由于空间位阻大,很难发生苯烷基化反应,但可发生丙烯齐聚反应,故MCM-22沸石上有较多的丙烯齐聚物生成.β沸石上生成正丙苯的量是MCM-22沸石上的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