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7—5MeV/A的14N在59Co和51V靶上的弹性散射能谱和角分布. 定出了靶中重元素沾污的种类和绝对量. 用广义菲涅耳模型拟合了弹散角分布, 讨论了从拟合弹散角分布提取准弹截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用Δ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6.8MeV/A—5.1MeV/A的14N轰击59Co和51V产生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角分布和E-θ平面上的d2σ/dΩdE等高图, 区分了直接机制α及复合核蒸发α粒子, 并对直接机制α粒子的来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实验测得14N(93兆电子伏)+58Ni、64Ni深部非弹性反应产物同位素分布, 发现这两者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能量为60—72MeV的12C束轰击209Bi靶,测量了Fr和At同位素的激发函数,确定了213Fr和214Fr分别是209Bi(12C,4n)Ac217209Bi(12C,3n)Ac218的反应产物Ac同位素再经一次α衰变后形成的;而214mFr可能是复合核蒸发中子和一个α粒子即(12C,α3n)机制产生的.211At主要是多核子转移反应(例如8Be转移)的贡献.将蒸发中子反应的实验结果用Jackson公式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测量了238U(5.4MeV/u)轰击48Ca、45Sc靶和238U(6.0MeV/u)轰击16O、48Ca、45Sc、48Ti、58Fe、64Ni及89Y靶等10个反应系统的三体碎片符合出射道. 得到了跟随裂变截面、总动能损失、碎片动能和质量分布以及碎片在第一质心与第二质心的角分布等. 实验用了4片200mm×300mm的双维位敏雪崩计数器, 给出了关联的空间位置信息与飞行时间. 三体事件用运动学直接求解, 其中识别裂变对碎片是基于该对之间相对速度为2.4cm/ns的事实. 探测几何效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来确定. 实验表明, 跟随裂变源于准弹性散射, 其截面σS.F较大对于27Al靶, 为σS.F总截面的15%, 而89Y靶为70%. 同时发现, 对于幻核靶, σS.F与索末费尔得参数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了69.5MeV, 66MeV, 59MeV和56MeV轰击能量下12C+28Si弹性散射角分布. 用光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 并讨论了弹性散角分布振荡及增强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RIKEN-RIPS上测量了23Al等丰质子核素的核反应总截面(σR)和平行动量分布(P//). 观察到了23Al核反应总截面的增强, 与以前的实验结果相符. 同时得到了23Al等丰质子核素擦掉一个质子后的P//. 在Few-body Glauber模型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P//的宽度显示23Al基态的外层质子处于d态, 这与g因子测量实验结果一致. 为了同时解释P//和σR的实验测量结果, 我们认为23Al可能有核芯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绍湘 《中国物理 C》1985,9(3):321-326
测量了50MeV的11B束在40Ar上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和单质子转移反应40Ar(11B, 10Be)41K的微分截面. 用光学模型拟合了弹性散射截面. 用包含反冲效应的精确有限程扭曲波玻恩近似(EFR-DWBA)分析了微分截面, 提取了谱因子.  相似文献   

9.
在能量高达72MeV的12C轰击115In(Z=49)的反应中, 使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8Be和α转移的余核碘(Z=53)和锑(Z=51)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和角分布. 用简单的运动学方法分析了余核角分布后指出, 碘同位素来自三种不同的反应机制, 即复合核蒸发α, 强阻尼的非完全熔合以及不完全动量转移的裂开-熔合过程. 在入射能量的70MeV时, 后两个过程(或统称为8Be转移)的截面为100多毫巴, 显著大于根据锑同位素截面导出的大约17毫巴的α转移反应截面. 实验结果和类似反应中测量出射α粒子得到的结论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用71.5MeV的12C重离子轰打159Tb、Ag和89Y靶, 测出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 以及发射氘和质子的一些角分布. 所测到的α颗子能谱为钟罩形连续谱, 其最可几能量接近于库仑位垒. 对于159Tb靶和Ag靶, α粒子角分布在近于擦边角处成峰; 而对89Y靶, 从最小测量角(40°)开始, 微分截面随角度增加单调下降. α粒子发射截面均远远大于统计级联蒸发截面值. 发射质子与氘的角分布, 均随角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 它表现出前平衡发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从13.50MeV到14.81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相对27Al(n,α24Na的反应截面,对50Ti(n,α)47Ca、48Ti(n,p)48Sc、46Ti(n,p)46Sc、58Ni(n,2n)57Ni、58Ni(n,p)58m+gCo五个反应截面的测量.并将所得的结果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扩散模型的框架内, 用假定中间组合系统以一个统计的寿命衰变的方法分析了68MeV12C+27Al和68.6MeV12C+40Ca的耗散碰撞中产生的产物的三重微分截面d2σ/dZdEdθ的一般趋向. 导出了中间组合系统的半衰期及产生全阻尼深部非弹性产物的平均互作用半径. 简单地对计算的角分布及Wilczynski图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产生二者之间的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用能量为80MeV的19F束通过反应76Ge(19F,xn)布居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 通过在束测量分析90Nb和91Nb退激射线的符合级联关系, 发现了新的属于90Nb和91Nb$的跃迁, 建立了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通过经验壳模型计算指定了部分能级的组态, 并结合实验DCO比值和与相邻核素的系统比较, 确认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相似文献   

14.
12C离子引起的209Bi和238U的裂变中,用放射化学方法分别测量了15个和17个裂变产物的产额.根据这些数据,用三种电荷分布假设计算了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计算表明,等电荷位移假设得到的结果一般和裂变碎片高斯质量分布曲线拟合得最好.比较了209Bi(12C,f),238U(12C,f)以及我们较早测量得到的(197Au(12C,f)的质量分布曲线,指出当裂变参数Z2/A>37时,质量分布宽度随Z2/A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82.7MeV 16O+27Al反应的类弹碎片和发射α粒子的符合测量中, 得到了在速度平面上的类弹碎片C和α粒子符合的伽利略协变截面的等高图和符合关联角分布. 测到的关联α粒子在正角度区(与类弹产物在束流的同侧)主要来源于类弹发射; 在负大角区主要来源于类靶发射; 在负小角区主要是弹核16O碎裂的贡献. 提出了弹核碎裂后的余核在靶核作用下继续进行阻尼碰撞的反应机制的可能性. 同时也确定了单举DIC测量时强的碳碎片产额中, 来自DIC激发的16O发射α粒子的余核12C的贡献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量了69.5MeV 12C轰击12C,27Al,natCa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 用快粒子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了包含平衡和前平衡出射的α粒子成份. 在这三个反应中它们构成α产额的绝大部分, 其中前平衡发射的α粒子估计分别占11%、14%、16%. 尚有一部分来自其它反应机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忠 《中国物理 C》2001,25(9):845-849
通过410MeV 82Se轰击天然Ba靶引起的深部非弹反应布居产生了类弹和类靶余核的激发态,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测量了它们的退激γ.通过γ–γ符合测量估计了类弹、类靶余核激发态的产生截面,在多个类靶余核中观测到了新γ跃迁,并建立了136Ba的新能级纲图,说明利用深部非弹反应研究Z≈56,N≈80区高自旋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用65 MeV的12C束轰击24Mg、40Ca靶, 通过(12C, 3n)反应, 产生了延迟质子先驱核33Ar及49Fe, 观测了它们的β+延迟质子谱, 其主峰能量分别在3.28±0.07 MeV与1.98±0.04 MeV, 截面分别为0.4±0.08 μb与0.7±0.14 μb, 测得33Ar的半衰期为167±24 m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用云母径迹探测器分别探测复合核蒸发余核和裂变碎片的实验,从而测出了12C+27Al,12C+209Bi和14N+Pb反应的全熔合截面和激发函数.并用锐截止模型由全熔合截面导出了临界角动量.实验结果和当前有关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用ΔE-E望远镜技术和飞行时间技术对61.8MeV的12C离子轰击27Al靶的反应测量了从6Li到16O的诸同位素能谱. 得到了质心系微分截面等高图及出射碎片角分布. 从而得到轻系统深部非弹性碰撞过程的能量全弛豫值, 并在耗散模型框架中, 通过实验的能量全弛豫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得到了出射道的库仑能、核势能与转动能各自的贡献. 通过理论拟合角分布, 得出双核系统平均相互作用时间在1×10-21—1.4×10-22秒之间, 得到了出射碎片分离时的最接近距离的参数值. 通过势能面的计算, 说明了出射产物产额的变化趋势. 并从总产物角分布分解出准弹性截面及深部非弹性截面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