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了不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染料和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染料,并探讨了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提出了其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李聚才  陈凌勇 《合成化学》1998,6(4):383-392
N-芳基氮氧方酸的活性羟基能够被芳伯胺取代。利用这一特性,可在方酸四碳环上引入另一不同的芳胺基,即可获得不对称芳基取代的方酰胺或异方酰胺。以乙醇等为介质,芳伯胺与7种N-芳基氮方酸反应,制得25个不对称的方酰胺和24个不对称的异方酰胺。该合成方法优点突出,反应简便有效,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聚乙醇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聚乙醇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材料、手术缝合线等医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按聚乙醇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种类不同,介绍了它们的合成、性能与应用,尤其是乙醇酸-乳酸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展望聚乙醇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的未来,降低合成成本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简单易行的、以乙醇酸等单体为原料的直接缩聚法合成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型多臂方酸菁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袁德其 《应用化学》1998,15(5):10-13
合成了引入多甘醇醚链的5-N,N-双(2-羟乙基)胺基-1,3-间苯二酚及其衍生物,使之与方酸发生缩合反应,获得了7种新型多臂方酸菁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5.
G-四联体是抗肿瘤药物筛选的一个重要靶点.开发针对某些拓扑结构的G-四联体荧光探针对于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合成了四个方酸类花菁荧光染料即CSTS,CSBE,CSEM和CSBM,并检测了其对不同类型DNA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四个化合物在缓冲溶液中几乎没有荧光发射,加入正平行G-四联体之后荧光增强大约1 000倍;而加入反平行G-四链体或单双链DNA荧光仅仅增强几十倍,说明其可以特异性识别平行G-四联体.但流式实验结果显示,CSTS不能透过细胞膜,同时存在高荧光背景的缺点,因此无法应用于活体分析.而另外三个不带阴离子侧链的衍生物则容易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难易顺序为CSBECSEMCSBMCSTS.高选择性、低背景荧光和易进入细胞等优点使CSBE具有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生物样品中正平行G-四联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方酸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方酸(3,4-二羟基-3-环丁烯-1,2-二酮)的各种合成方法,评述了有机化学、电化学、生物发酵等方法合成方酸的进展及应用前景,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7.
方酸内鎓盐骨架桥接双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醚的离子识别功能早已为人们熟知,并在相转移催化,手性氨基酸的合成与折分,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的分离与富集,酶摸拟等研究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拥有两个离子识别部位的双冠醚能形成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双核或夹心型金属配合物,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目前,已有数量众多的以脂肪链或芳环等为栈桥的双冠醚相继出现。发展双冠醚的新品种,寻找新的有效合成方法无疑将对双冠醚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作为一个双功能基化合物,方酸能桥接两个结构片段形成具有多种特性的方酸内鎓盐。因此,以方酸合成双冠醚  相似文献   

8.
方酸是一种结构特殊的二元酸,它的主要反应是其衍生物化反应,生成插烯的二元羧酸的衍生物,其中1,3—二取代衍生物在农业、医药、光化学及染料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我们研究了三类二苯醚胺与方酸的反应,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方酸内鎓盐中,四碳环的电荷分离使其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成为潜在的良好配位基。 据此,作者于前文中合成了以双苯氨基方酸内鎓盐为骨架、苯环的2—位对称引入多甘醇醚氧 链的多齿配体,并以它们为萃取剂或电活性物质成功地实现了水相中UO_2~(2 )的萃取及碱水中NH_3 的测定。如果配基链由苯环的2—位移至N上,整个配体分子的几何及电子结构将发生改变, 四碳环上的氧与侧链的匹配情况也将不同。此外,苯环上的取代基将可能通过共轭体系直接影响 四碳环上氧的电荷状态及配位能力。因此,本文合成并研究了一类新的1,3—双(N—取代苯氨基) 方酸内鎓盐型多齿配体2(a~h)(见下式)。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大环方酸多齿配体,它的结构经IR、UV、1HNMR、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并考查了它的光谱特征。该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00-800nm波长区,它在TiO2胶体溶液中,荧光可以被有效淬灭。它与TiO2形成的表面复合物的表观复合常数Kapp=3905mol-1.L。  相似文献   

11.
不对称方酸菁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对称方酸菁的合成、中间体的制备、光谱、光导性能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PM3方法对新近合成的一个方酸内Weng盐衍生物:2-(N,N-二羟乙基)胺基-4-二甲胺苯基方酸内Weng盐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N,N-二羟乙基)胺基负离子,二甲胺一方酸制备该方酸内Weng盐有邻位和对位两种产物,且对位更易生成,同时,还探讨了提高光致材料产率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光技术和光化学也随之大量应用到先进材料中,为适应这种发展需要,开发感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光敏反应体系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1,2].方酸类染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染料,广泛地应用于静电复印、太阳能电池和光记录材料[3]...  相似文献   

14.
N-芳基氮氧方酸(3-芳胺基-4-羟基-3-环丁烯二酮)是合成不对称方酸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之一,开展了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发现并实现了方酸与芳伯胺在水中的脱水反应,制得17个N-芳基氮氧方酸3a~3q,其中N-8'-喹啉基氮氧方酸(3q)具有热致变色性质,根据实验事实,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该合成方法产率较高,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是制备N-芳基氮氧方酸简便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方酸及方酸内鎓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并评述方酸及方酸内翁盐的化学现状。着重介绍了我国方酸研究的情况。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某些化学现象,结合所收集与测定的光谱数据及四圆单晶衍射图谱等,对方酸及方酸内翁盐的结构与反应性能提出了一些看法与解释。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个新型方酸菁染料3和5。在酸催化下,2,3,3-三甲基假吲哚不需N-烷基化,可直接与方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质子转移。结晶学数据表明,分子3的整体位于同一平面;溶剂苯规则地排布在方酸四碳环的周围,后者酷似电子陷阱。染料5有良好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7.
α—氨基膦(次膦)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种合成方法,合成了38种α-氨基膦(次膦)酸类衍生物。发现部分α-氨基膦酸化合物中含有1个结晶水。测定了化合物的pK_α值。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一定除草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宋波  于浩  刘翠翠  马文辉  彭孝军 《化学学报》2010,68(24):2569-2573
以吲哚啉季铵盐为原料, 分别采用两步法和固相法合成了3种水溶性不对称吲哚方酸菁染料. 两步法为将不同N-烷基取代的2,3,3-三甲基-3H-吲哚-5-磺酸季铵盐与方酸反应, 再与另一种吲哚啉季铵盐反应制备不对称菁染料. 固相法是用对氨基苯甲酸做桥连物, 将方酸化学键连到高分子固相载体聚乙二醇上, 然后与吲哚啉季铵盐杂环母核缩合制得带有固相高分子载体的半菁, 再与另一吲哚啉季铵盐杂环母核反应切掉载体, 合成不对称菁染料. 产品用C-18反相柱进行分离提纯,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了产品的光谱性能. 比较而言, 固相法合成不对称染料效果更好, 产率接近传统两步法的二倍, 是一种更适合的合成水溶性不对称吲哚方酸菁染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四个基于喹啉与苯胺衍生物的不对称方酸菁染料7a~7d,利用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中间体碘盐3a~3c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发现随着喹啉6位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强,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降低,因此需要较为苛刻的条件.对不对称方酸菁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不对称方酸菁前体的接入方式是反应成败的关键,并对该不对称方酸菁的吸收光谱与光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染料的吸收半峰宽较宽,最大吸收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发生蓝移,表现为负溶剂化效应.光稳定性实验表明,染料的光稳定较好,且喹啉半体6位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染料光稳定性的增加.此外,苯胺半体氮上烷基链的长度对染料的光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N—芳基氮氧方酸与HMPA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芳基氮氧方酸与HMPA的反应*陈益钊李聚才(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黄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陈凌勇(泸州医学院泸州646000)关键词N-芳基氮氧方酸六甲基磷酰胺酰胺的酸解环丁烯二酮方酸化学中图分类号O62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