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学习中 ,对于某些数学题 ,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分析 ,就能想出多种解答方法 ,从而开阔我们的思路 ,提高学习兴趣 .例 1 已知 :如图 1,∠A =90° ,∠B =30°,∠C =2 0° ,求∠BDC的度数 ,有下面几种解法 ,供参考 .解法 1: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 0° ,得∠A +∠B +∠C +( 36 0°-∠BDC) =36 0° ,则  ∠BDC =∠A +∠B +∠C=90°+30°+2 0°=14 0°.解法 2 :延长CD交AB于E ,(如图 2 ) ,则∠CEB =∠A +∠C=90° +2 0°=110°.所以∠BDC =∠CEB +∠B上接第 35页 )     =110° +30° =14 0° .(想一…  相似文献   

2.
数学诡辩     
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明:如图,在BC上任取一点D,连AD。设三角形三内角和的度数为x,则△ABD中,∠1+∠3+∠B=x。△ACD中,∠2+∠4+∠C=x,上两式相加得:∠1+∠2+∠3+∠4+∠B+∠C=2x。但∠1+∠2+∠B+∠C=x,∠3+∠4=180°,∴x+180°=2x x=180°,即∠A+∠B+∠C=180°。证毕。这岂不比教材上的证法简单明了吗?其实这种证法错了!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题目《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复习题第186页第二题: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20°和30°,李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用几何法求sin75°的值时,是这样做的.分析构造一个含有75°角的直角三角形,使∠C=90°,∠B=15°,∠BAC=75°,如图.在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BAD=15°,则∠DAC=60°,于是BD=AD,AD=2AC.设AC=1,则DC=ACtan∠DAC=1  相似文献   

5.
已知三棱锥S-ABC,自顶点A出发,绕侧面一周再回A点。求最短距离。对这一道常见习题,一般书刊上的解答是,从棱SA处,展其侧面成多边形SABCA'(图1),则线段AA'的长为所求。细思之,答案不全面,应这样讨论: 一、若∠A'SA<130° 1) ∠SAB<∠SAA'∠SA'C<∠SA'A(=∠SAA')时,如图2,所求的最短距离为  相似文献   

6.
一道几何题的引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命题 PQ是以AB为直径的⊙O中的一条非直径弦 ,连接PA ,BQ的直线相交于点M ,连结BP ,AQ相交于点N .则MN ⊥AB .(图 1 )图 1证明 设直线MN交AB于点K .由AB是⊙O的直径 ,由P ,Q在⊙O上知∠MPN=∠MQN =90° .所以P ,M ,Q ,N是四点共圆 .从而∠QMN =∠QPN ,即∠BMK =∠QPB .又因为∠QPB =∠QAB ,所以∠BMK =∠QAB .由∠AQB =90°知∠QAB +∠QBK =90°.所以∠BMK+∠QBK =90°,即∠BMK +∠MBK =90°.  所以∠MKB =90°,故MN ⊥AB .经笔者探讨 ,发现圆的这一性质 ,在圆锥曲线中仍然成立 .如果将椭圆的长轴…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平面几何问题中 ,有这样一类问题 :因几何图形形状或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 ,根据已知可画出多种满足条件的图形 ,从而导致解答结果的多样性 ,不惟一性 ,对于这类问题 ,我们应注意分类 ,从而全面考虑问题 .造成分类讨论的问题常见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因图形形状不确定性而造成的分类讨论△ABC的边BC上的高AD与AB、AC的夹角分别是 45°、1 5°,求∠BAC的度数 .分析 依题意可画出如下图两种形状的图形 .故∠BAC的度数为 6 0°或 3 0° .已知点O为△ABC的外心 ,点I为△ABC的内心 ,又∠BOC =1 2 0°.求∠…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已经学过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并且能够用 (n -2 )·180°求任一凸多边形的内角和 ,知道其外角和恒等于 3 60° .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求角度之和的题目 ,例如 ,求图 1中的∠ 1至∠ 5的度数和 ,图 2中求∠ 1至∠ 10的度数和 (第五届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数学通讯赛填空题 ,1989年 ) ,你还会吗 ?它们的求法是否有统一的规律 ?图 1         图 2观察以上二图 ,我们发现所求角中的任两相邻的角都在其公共边的同侧 ,并且都小于平角 ,这两个图形都是由直线按一定方向折转而成的封闭图形 ,这些特点与初中几何课本中的多边形是一致的 .因…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7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4 1 O为锐角△ABC的外心 ,AP⊥BC于P ,O到BC的距离为d ,且CO=2d ,∠ACO =∠ABC ,求证 :∠COP <30°.(四川荞窝农场宣教科 王承宣  61 5 30 2 )证明 如图 ,设K、Q为点A、P关于BC垂直平分线的对称点 ,则OA =OB =OC =OK ,OP=OQ .因为四边形KQPA为矩形 ,所以PQ=KA .因为OC =2d ,所以∠OCQ=30° .又因为∠AOK=∠AOB -∠KOB =∠AOB -∠AOC =2 (∠ACO + 30°) - 2∠ABC =60° ,所以KA =QP=OK=OC ,因为OP+OC=OQ +OC>QC=PQ +PC ,所以OP>PC ,所以∠PO…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但你是否想过除了课本的证明方法外 ,还有没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已知△ABC ,求证 :∠A +∠B +∠C=180° .证明一 常见的证法 ,过点C作CE∥AB ,延长BC至D ,则∠A +∠B +∠C =∠ 1+∠ 2 +∠ACB=180° .证明二 过点C作DE∥AB ,易知 ∠A =∠ 1,∠B =∠ 2 .∵ ∠ 1+∠ 2 +∠ACB =180° ,∴ ∠A +∠B +∠C =180° .证明三 过点C作CD∥AB ,易知 ∠A =∠ 1,∵ ∠ 1+∠ACB+∠B =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 ∠A +∠B…  相似文献   

11.
初学几何証明題的困难究竟在哪里?从学生的反映,作业中发現的問題以及平时观察了解,不外有下列几点: 1.缺乏叙述問題的能力。当学生初接触几何証明,就会感到这种証明的叙述过程不同子在算术或代数里的解題方法,不习慣于层层推理論証,叙述吋詞語不通,例如把“以A点为圓心,4cm为半径作弧交CE于B”。叙述成:“以A点为圆心,半径4cm为弧到B”。往往用冗长的文字叙述代替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問題。对于常用的詞,如相同与相等、平分与平均、含有与具有等往往区别不清。 2.概念不清,表达錯誤。我們常見学生把△ABC三内角和等于180°写成△ABC=180°;把图1中的∠BDC和∠CEB写成∠D和∠E,或写成∠1和∠2(图中未标∠1,∠2);分不清三角形的高与垂綫;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版初中实验教材初三几何中 ,给出了tan1 5°值的几何求法 (见方法 1 )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还可利用学生熟知的其它几何图形来求得tan1 5°的值 .现总结如下 .方法 1 :如图 ,在Rt△ABC中 ,∠C =90° ,∠ABC =30°,延长CB至D ,使AB=BD ,则∠D =1 5° ,tanD =ACDC.不妨设AC =1 ,则BC=3,BD =AB =2 ,所以DC =2 + 3,tan1 5° =12 + 3=2 - 3.方法 2 :如图 ,在Rt△ABC中 ,∠C =90° ,∠ABC =30°,BD平分∠ABC ,则∠ 1 =1 5°,tan∠ 1 =DCBC.不妨设AC=1 ,则BC=3,AB=2…  相似文献   

13.
题目 1 在△ABC中 ,已知AC =2 ,AB =6 + 22 ,∠A =6 0° ,求∠C .错解 :在△ABC中 ,由余弦定理 ,得BC2 =AC2 +AB2 - 2AC·AB·cosA ,代入数据 ,得BC2 =3,∴BC =3.再由正弦定理 ,得sinC =AB·sinABC ,代入数据 ,得sinC =6 + 24 .又由AB =6 + 22 >3=BC ,知∠C >∠A ,∴∠ 6 0° <∠C <1 2 0° ,∴∠C =75°或1 0 5° .剖析 本题中由于 6 + 22 > ,即AB >BC >AC ,故∠C为最大角 ,它可能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这里不可能为直角 ) .而由sinC =6 + 24 知∠C似乎应有两解 ,而题设条件是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这样的三角…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凸n边形内角和为(n—2)·180°.那么凹n边形内角和为什么?除凸、凹n边形外,其余的平面n边形内角和又为什么?这些平面n边形(以下简称n边形)内角和有统一计算公式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如图1,要把转到与平行,可转过∠α,也可转过∠β.这里我们约定:本文  相似文献   

15.
共边定理的条件是两直线相交 ,我们从反面想 :如果不相交呢 ?结果想出了共边三角形与平行线的关系 ,颇有成效 .共角定理的条件是两角相等或互补 ,那么 ,从反面想 ,如果既不相等又不互补呢 ?这种想法果然有道理 ,由此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共角不等式 如果∠ABC >∠A′B′C′ ,而且两角之和小于 1 80°,则有△ABC△A′B′C′>AB·BCA′B′·B′C′.图 1证明 记∠ABC=α ,∠A′B′C′=β.如图 1 ,作一个顶角为α -β的等腰三角形△PQR ,延长QR至S使∠RPS=β,则∠QPS =α,由共角定理可知△ABCAB…  相似文献   

16.
莫利定理 任意三角形每两个内角相邻的三等分角线的交点构成正三角形 .证明 如图 1,在任意△ ABC内部构造△ BDC,使∠ DBC =∠ B3,∠ DCB =∠ C3,又作△ BDF,使∠ DBF =∠ B3,∠ BDF =6 0° ∠ C3,使 DF交 BF于 F,作正△ DFE,则∠ EDC =6 0° ∠ B3.又连结 EC,分别延长BD与 C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与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不同的是三角形的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而同学们在实际解题中常常淡忘了这一点 ,从而造成解题的漏解错误 .下面举例说图 1明 .例 1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5°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错解 如图 1,在△ABC中 ,AB =AC ,CD⊥AB于D ,∠ACD =45° ,则∠A =45° ,所以底角∠B =12 (180° -4 5°) =67.5°.图 2剖析与改正 本题符合条件的等腰△ABC有两种 :顶角∠A为锐角 ,高CD在△ABC内部 (如图1) ,…  相似文献   

18.
几何题很有趣,是因为在研究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创造的快乐.难题,难就难在如何从已知架起通向未知的“桥”,如何构造这座“桥”呢?我的初步经验是结合基本公理、定理和基本图形来“构造”.题目如图1,已知∠B=25°,∠BCD=45°,∠CDE=30°,∠E=10°.求证:AB∥EF.  相似文献   

19.
下面的问题,提供读者解答,但答案不必寄来,本期问题答案将在下期发表。欢迎读者提供适合中学数学水平的问题及其解答,来稿请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问题解答栏。 1982年7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入给出) 181.设△ABC为任意三角形,分别以BC、BA为一直角边,皆以B为直角顶点,同向△ABC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BC与QBA。试证 PA⊥QC 证明:考虑∠B(?)90°的情况(∠B=90°时命题显然成立。)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PB=BC,∠PBC=90°,QB=BA,∠QBA=90°,则∠CBQ=90°-∠ABC或  相似文献   

20.
下面的问题,提供读者解答,但答案不必寄来,本期答案将在下期发表。欢迎读者提供适合中学数学水平的问题及其解答,来稿请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问题解答栏。 1983年1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211试问:命题“有两条外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否为真? 解:此命题不真。例如:在△ABC中,设∠BAC=12°,∠ABC=132°,AD、BE分别是∠BAC、∠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