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获得了成功。这颗卫星呈球形,它的直径为58厘米,重83.6公斤,其中安有两个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周(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一种频率的讯号在另一种频率新号的休止时发射。每种频率的讯号平均持续时间约为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在卫星离当地几千到一万公里的距离内,普通的无线电收音机就能收到这种讯号。为了广大的无线电爱好者收听人造卫星的讯号,我们把苏联“无线电”今年第6期上为无线电爱好者写的这篇文章译载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月二日苏联人民成功的发射出了一个人造行星,这个红色行星从月球附近飞过,然后就进入了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轨道,周期为450天,轨道则在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之间,距火星最近的距离为地球与火星距离的1/4。这个人造行星——宇宙火箭的发射成功震动了全世界,它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强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苏联在最新科学技术上已把美国远远的抛在后面。同时它也表明苏  相似文献   

3.
自从苏联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我们常在报上看到有所谓三种宇宙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这就是环绕地球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也就是脱离地球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6.5公里/秒,也就是从地球出发脱离太阳系的速度。这三种宇宙速度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不难通过一般的物理知识计算出来。本文的目的便是说明这三种字宙速度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们知道,在远离地面的高空,一般的抛体运动公式是不适用的,因为在离地面的高空的广大范围内,g已经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常数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4.
 50年前, 1957年的10月4日,苏联发射了斯普尼克号(Sputnik),这是第一枚人造卫星,震惊全美民众,开启了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5.
康·爱·齐奥尔科夫斯基(КЗЦиолковский)是苏联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人造卫星的奠基人。他一生的最高理想是实现星际航行。他最先根据力学的普遍原理,创立了“火箭列车”的飞行理论,也就是今天多级火箭的初步篮图。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以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星际航行理想不久就会实现。我们特从苏联大百科全书译出这篇传记,以介绍这位伟大的星际航行之父。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希望看到苏联的人造卫星,这样的愿望对大城市的人来说是不难实现的。因为每当苏联发射一个人造卫星之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全国各报纸经常预报人造卫星经过各大城市的时间,并配合着其他的条件,如:卫星经过时是否是晴天、黄昏、黎明、人们可以不借助于望远镜等观察工具就可以用肉眼看到卫星了。然而,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公社的人要想看到卫星,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  相似文献   

7.
在执行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的节目中,苏联和其他国家一起,参加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这一项目。大家都知道,苏联和美国都将发射这样的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8.
萧健 《物理》1957,(11)
今年十月四日,苏联成功地发射出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为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广阔大道,今天还很难预计,由于有了人造卫星,将引起某些科学中的基本观点发生什么变化,但几乎可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航天人的伟大科学壮举: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  相似文献   

10.
宇宙实驗室     
"苏联人级地球卫星不仅向地球传来了无健电抓号和太阳的反射先艘,它还向全人类宜告:摇脱了狡本主义束娜的社会全义世界已握达到了多么高的摘岑。"一H.C.蛛奋晓夫 1957年10月4日已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这一天,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誕生了。苏联科学院院长 A.H.湼斯米揚諾夫院士在談到这一科学功绩时曾說: “……在这一天,我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紀元——征服宇宙的紀元。这个事件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这样一些轉折点并列,如火的发現,蒸汽机的发明,奠定电工技术基础的电流及其对磁铁作用的发現,第一架飞机的起飞、核能的释放等。” 1959年1月2日第一个苏联宇宙火箭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克服了地心引力而成为太阳的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11.
 自20 世纪50 年代苏联发射全球第一枚人造卫星史泼尼克号(Sputnik)起,美国就一直对太空情有独钟。1961 年5 月,肯尼迪总统宣布要接受挑战,并公开保证要在20 世纪60 年代结束前让人类登陆月球,此举抓住了美国国人的共同想象力,激发他们支持雄心勃勃的阿波罗月球登陆计划,终于在1969 年达成了肯尼迪当年的愿景: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  相似文献   

12.
問題的提出有关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問題,在日常生活和自然中經常碰到。因此經常有文章討論或涉及到它。尤其在苏联发射第一顆人造卫星和第一顆人造行星之后,涉及到这問題的更多。誠然,广大讀者对它已很熟悉,并且很感兴趣。但是,以往不少文章对向心力和离心力的解释是极其混乱的,甚至是錯誤的,而且多表現在解释人造卫星的运动中。因此我們也将环繞它的运动来进行討論。  相似文献   

13.
空间碎片问题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lnik1算起,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已有50年,从此大约又进行了4500次太空发射。人造航天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各种空间探测器。人Z造地球卫星是一种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因而用途也最广。在人类发射的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又可具体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等待发射的神舟飞船和长征2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基地的发射塔架边.顶部为宇航员紧急救生用逃逸塔,整流罩内为神舟飞船(包括返回舱、留轨舱、推进舱和附加段).长征2F型火箭带有4个助推器.火箭和飞船的总高度为57.3m,最大整流罩直径3.8m,火箭第一和第二级的直径为3.35m,起飞质量490t.封面说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聂玉昕  相似文献   

15.
磁层物理学     
一、引 言 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在最近二十年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探测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由于人类第一次飞出地球,有可能从外部认识地球的环境.人造卫星发射以来,这二十年已经有数千颗卫星在我们这个星球外空飞行过,做了各种科学探测和研究,使我们原来对外空环境的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变.磁层物理学就是在这种对地球空间环境崭新认识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科学分支.什么叫磁层(Magnetosphere)? 地球外层空间由1000公里高度以上,大气变为完全电离伏态,称为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被约束在地球偶极…  相似文献   

16.
封面故事     
《物理》2017,(9)
<正>"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经过4个月在轨测试,2017年1月18日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继今年6月16日在Science上发表实现星地之间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成果(Science,2017,356:1140)之后,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  相似文献   

17.
出于对自然界知识(包括我们周围宇宙的历史和现状)的渴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如获取资源和通讯),人类正在把它的活动扩大到太空.1957年10月苏联把第一颗地球卫星送上了轨道,一个月后美国发射了另一颗,1961年苏联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了天,第二年美国也完成了同样的任务.1959年9月苏联第一个把一颗探测器送到月球上.1969年7月美国第一个把人送上了月球并使之安全地返回.我国的第一颗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1984年4月又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通讯卫星.2003年10月将杨利伟送入围绕地球的轨道上遨游了3圈.从1977年,美国等国又开始了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测.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上划时代的辉煌成就,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方面说明了苏联各项科学技术的紧密合作和它们的突飞猛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另一方面它也将激起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对军事科学、地球物理、气象学、天文学、大地测量、无线电通讯、宇宙线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极重大的意义。本文只就人造卫星对天体物理学  相似文献   

19.
这个方案是国家科委声学测试基地小组根据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并参考国际标准组织ISO/T12组和苏联标准OCT-T有关声学量和单位的建议制定的。单位一律以主单位米、公斤和秒(MKS)为基础,有些以厘米、克和秒为基础的单位则定为辅助单位,为使用过去或外国文献时参考用。英制单位则不再采用,主单位的倍数和分数的命名采取“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的原则,少数例外见注中说明。单位名称中在方括号的部分一般使用时可以略去。  相似文献   

20.
这个方案是国家科委声学测试基地小组根据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并参考国际标准组织ISO/T12组和苏联标准OCT-T有关声学量和单位的建议制定的。单位一律以主单位米、公斤和秒(MKS)为基础,有些以厘米、克和秒为基础的单位则定为辅助单位,为使用过去或外国文献时参考用.英制单位则不再采用,主单位的倍数和分数的命名采取“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的原则,少数例外见注中说明。单位名称中在方括号的部分一般使用时可以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