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聚邻氨基对酚磺酸修饰电极测定尿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酸(UA)是核蛋白和核酸的代谢产物,人体内尿酸的水平与肝脏疾患[1]、肾病[2]以及心血管疾病[3]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人体体液中尿酸的定量分析无论在药物控制方面还是在临床诊断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由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2.0×10~(-3)mol·L~(-1)对氨基苯磺酸组成的支持电解质中,以100mV·s~(-1)扫描速率在玻碳电极上先后在电位-1.5~2.5V范围内循环扫描10周、在电位-1.5~1.5V范围内循环扫描15min,制得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两峰的电位差为30mV;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发现:在pH5.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在0.295V处出现一良好的氧化峰。且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2.0×10~(-7)~1.0×10~(-5)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0×10~(-8)mol·L~(-1)。据此提出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药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3个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标示值相符,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8.6%,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聚合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修饰玻碳电极(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盐酸吡哆辛(VB6)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VB6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流显著增加,为裸电极上的7.5倍。 在pH值3.06.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VB6在PABSA/GCE上的电极反应为吸附控制的一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氧化反应。 在优化条件下,使用DPV对VB6进行了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04100 μmol/L,检出限为0.01 μmol/L,是目前所报道的电化学方法测定VB6的最低检出限,相对平均偏差为3.1%(n=8)。 采用本方法对维生素B6片中的VB6进行检测,回收率为106%~108%。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GN)的表面聚合一层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玻碳电极(PABSA/GN/GCE)。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PABSA/GCE)及石墨烯单层膜修饰电极(GN/GCE)相比,复合修饰电极PABSA/GN/GCE显著提高了对UA和AA的检测灵敏度和分离度。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UA和AA的峰电位差达344 mV,表明PABSA/GN/GCE能实现对UA的选择性测定。U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10-7~8.0×10-4mol/L,检出限为4.5×10-8mol/L。该复合修饰电极用于尿样中尿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对氨基苯磺酸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酪氨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7.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酪氨酸在0.478 V处出现一良好的氧化峰,且峰电流与酪氨酸浓度在1.0×10~(-7)~6.0×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0×10~(-8)mol·L~(-1)。方法用于测定人尿中酪氨酸的含量,回收率在91.5%~106.0%之间。  相似文献   

6.
聚结晶紫薄膜修饰电极测定尿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结晶紫薄膜修饰电极(PCVE) ,详细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生物分子尿酸 (UA)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PCVE对UA具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 ,并且对抗坏血酸(AA)具有较强的抗干扰作用 ,允许高达1000倍以上AA存在而不干扰痕量UA的测定。将PCVE结合差分脉冲伏安(DPV)技术 ,对U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10 -7~5.0×10 -5mol/L,检出限达7.5×10 -8mol/L。将该法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 ,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碳纳米管复合膜修饰电极(PABSA/CNT/GC),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PBS中,UA和AA分别在0.312、-0.025 V处产生灵敏氧化峰,与其在聚氨基苯磺酸和碳纳米管单层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两者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峰电位差(ΔEpa)达到337 mV,表明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UA和AA的方法,UA、A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5.0×10-4、8.0×10-6~4.0×10-3mol/L,检出限分别为7.5×10-8、5.0×10-6mol/L。该方法用于尿样中UA和A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修饰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桑色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PABSA和黄酮类药物桑色素的π-π共轭作用使得桑色素在该修饰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更加灵敏。实验发现,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桑色素在0.214 V处产生灵敏的氧化峰。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桑色素进行定量测定,桑色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7~1.0×10-3 mol/L,检出限为1.0×10-7 mol/L。将该修饰电极用于桑枝生物样品中桑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且该修饰电极稳定性高,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汞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0.1 mol/L、pH=4.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1.2 V搅拌富集5 min,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0.31 V处的溶出峰电流。 结果表明,该电极显著提高了汞离子的电化学响应信号。 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Hg2+的浓度在1.0×10-6~5.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方法的检出限为5.0×10-7 mol/L。 将该法用于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回收率为92.2%~105.2%。  相似文献   

10.
尿酸在聚L-苯丙氨酸修饰电极上的伏安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苯丙氨酸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尿酸. 研究发现,在pH=5.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尿酸在聚L-苯丙氨酸修饰电极上于0.43 V处产生1灵敏的氧化峰;循环伏安法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尿酸的浓度在2.0×10-6~3.0×10-4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6 mol/L. 对1.0×10-5 mol/L尿酸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 该聚合物修饰电极制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对氨基酚薄膜修饰玻碳电极, 研究了尿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尿酸的新方法. 研究发现: 在pH 5.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以0.1 mol/L KCl作支持电解质, 聚对氨基酚修饰电极对尿酸存在灵敏的氧化作用, 应用循环伏安法对尿酸进行定量分析, 线性范围为1.0×10-6~4.0×10-5 mol/L, 检出限为8×10-7 mol/L. 对2.0×10-5 mol/L尿酸平行测定5次, 相对标准偏差为4.0%.  相似文献   

12.
活化玻碳电极直接测定全血中的尿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阳极极化法在碱性溶液中活化玻碳电极, 研究了尿酸(UA)在活化玻碳电极(A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提出一种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技术测定全血中尿酸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在0.1 mol/L的乙酸缓冲溶液中(pH 5.0), 以0.1 mol/L KCl作为支持电解质, 尿酸在AGCE上于0.484 V 处产生一个灵敏的氧化峰. 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 UA 的浓度在5.0×10-6~2.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89, 检出限为1.0×10-6 mol/L. 该方法操作简便, 重现性较好, 能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同时测定UA. 用于人血中U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聚磺胺嘧啶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磺胺嘧啶修饰电极, 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该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 在pH 9.0的PBS缓冲溶液中, 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在该电极上测定了对乙酰氨基酚, 其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6~3.0×10-4 mol/L和2.0×10-7~1.0×10-5 mol/L, 检出限分别为9.0×10-7 mol/L和8.0×10-8 mol/L.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聚谷氨酸修饰玻碳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5.00的B-R缓冲液中,槲皮素在修饰电极上于0.28 V(vs Ag/AgCl)电位处产生一个灵敏的DPV阳极氧化峰,氧化峰电流与槲皮素的浓度在1.0×10-8~5×10-5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0×10-9 mol/L。实验表明,聚谷氨酸修饰电极可提高槲皮素的检测灵敏度,该电极用于芦丁水解产物中槲皮素的检测,回收率为103.4%~104.5%。  相似文献   

15.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pinephrine(EP) was developed using a modifi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MCPE) with 2,2’-[3,6-dioxa-1,8-octanediylbis(nitriloethylidyne)]-bis-hydroquinone(DOH).Cyclic voltamme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this modified electrode at various solution pH values and at various scan rates.In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the modified electrode could separate the oxidation peak potentials of EP and uric acid(UA) present in the solution but at the unmodified CPE the peak potentials were indistinguishable.This method was also examined for determination of EP in EP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鸟嘌呤(G)在番红花红聚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SFR聚合膜电极对G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利用差分脉冲法研究了G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线性关系,发现其浓度分别在6.0×10-7~1.0×10-5mol/L、2.0×10-5~7.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7.1%~102%之间。  相似文献   

17.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opamine using an Evans Blue polymer film modified on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was developed. The Evans blue polymer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shows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the oxidation of dopamine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H 4.5). The linear range of 1.0 x 10(-6)-3.0 x 10(-5) M and detection limit of 2.5 x 10(-7) M were observed in pH 4.5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s. The interferenc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s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excess of ascorbic acid and uric acid. The separation of the oxidation peak potentials for dopamine-ascorbic acid and dopamine-uric acid were about 182 mV and 180 mV,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are large enough to determine AA, DA and UA individually and simultaneously. This work provides a simple and easy approach to selectively detect dop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ascorbic acid and uric acid in physiological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