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80区奇-奇核旋称反转问题上已提出几种机制,但没有一种理论推断是结论性的.在本工作中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80,82Rb核,对组态为πg9/2⊙νg9/2的正宇称晕带和组态为π(p1/2,p3/2,f5/2)⊙νg9/2 的负宇称晕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机制进行了探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计算显示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是原子核随自旋增加形状发生变化的信号,其间原子核从低自旋的长椭球变到高自旋的扁椭球.此外,还确定了此两带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奇质子核Lu和Ta同位素链h11/2质子9/2[514]转动带旋称劈裂的系统规律,并与同一核区奇奇核的πh11/2×vi13/2两准粒子转动带低自旋区旋称劈裂规律进行了比较,指出奇质子Lu和Ta核三准粒子带的旋称反转很可能是来源于h11/2准质子和 i13/2准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The systematic features of signature splitting of the h11/2 9/2 [ 514] rotational band in Lutetium and Tantalum isotope chai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πh11/2×vi13/2 2-quasiparticle band in oddodd nuclei of the same nuclear region. It is shown that signature inversion of 3-quasiparticle band of some odd- Z Lutetium and Tantalum nuclei most probably caused by the p-n interaction of h11/2 quasiproton and i13/2 quasineutron.  相似文献   

3.
罗向东  郑仁蓉  朱顺泉 《物理学报》2003,52(8):1891-1894
利用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对A=100质量区两个奇奇核102Rh和9 8Rh的旋称反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160,130,80三个质量区奇奇核的计算中 已得到证实的、可能的旋称反转机制(即低K空间n-p相互作用和科氏力的相互竞争),对 于A=100质量区奇奇核也是适用的.这暗示在不同质量区奇奇核可能存在一种普遍的旋称 反转机制. 关键词: 奇奇核 旋称反转 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19F,66Zn+18O及68Zn+16O,在3种入射束流的能量分别为75MeV,76MeV及80MeV研究了80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增加了20多条新的γ跃迁,在已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将原有的第二条负宇称带的自旋态从12推高到了22,并首次观察到这个带的回弯,它的回弯频率为0.49MeV;负宇称转晕带在15时出现了旋称反转,第二负宇称带存在明显的旋称劈裂,但没有观察到旋称反转,这两条负宇称带的结构均与其同中子数核82Y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5.
形变双奇核178Ir转动带能级的旋称反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2Sm(31P,5nγ)178Ir反应产生并研究了双奇核178Ir的高自旋态.实验中进行了178Ir核的在束γ测量,包括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78Ir基于πh9/2νi13/2和πh11/2νi13/2准粒子组态上的转动带能级纲图.发现在低自旋区,两个转动带能级均出现旋称反转.对此核区半退耦带的旋称反转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谱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双奇核176,178Ir和182 Au的高自旋态结构 ,在这 3个双奇核中观测到了基于πi13 2 νi13 2 准粒子组态下的转动带 .以能级间隔系统学为判据 ,对184Au核中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能级自旋进行了指定 .指出176,178Ir和182 ,184Au 4个双奇核的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均出现旋称反转 .对πi13 2 νi13 2 转动带旋称反转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用推转壳模型对πh9 2 νi13 2 带和πi13 2 νi13 2 带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 ,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 ,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两个半退耦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7.
83Rb的低能低自旋部分通过83Sr的放射性衰变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衰变纲图, 对一些能级基于新的log ft值和γ分支比给出了自旋-宇称指定. 为了对这个核的能级结构进行讨论,将投影壳模型应用到核83Rb, 对激发的正宇称晕带和负宇称基态带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此模型能很好地再现实验结果. 此外,为了从定量的结果抽取出物理内涵,给出了计算的负宇称基态带的带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谱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双奇核176,178Ir和182Au的高自旋态结构,在这3个双奇核中观测到了基于πi13/2 νi13/2准粒子组态下的转动带.以能级间隔系统学为判据,对184Au核中πi13/2 νi13/2转动带能级自旋进行了指定.指出176,178Ir和182,184Au 4个双奇核的πi13/2 νi13/2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均出现旋称反转.对πi13/2 νi13/2转动带旋称反转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讨论.用推转壳模型对πh9/2 νi13/2带和πi13/2 νi13/2带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两个半退耦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9.
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的粒子数字恒方法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I中6条超形变带,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根据我们的PNC计算结果,分别指定了194TI的6条超形变带的组态,详细分析了质子和中子的堵塞效应对转动惯形的影响,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高N闯入壳(对中子N=7,对质子N=6)的贡献,而其他大壳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基本上不随转动频率变化。  相似文献   

10.
用投影壳模型对101Tc的受激正/负宇称转晕态结构进行了探讨, 为了从定量结果中抽取出物理内容也作出了正宇称转晕带的能带图. 此外, 各自起源于3/2[301], 5/2[303]和1/2+[431]尼尔逊态的3个带也在这个模型框架下进行了分析. 到目前为止, 在Z~42—44区关于N=52—54的中间核性质知之甚少, 为了解这些"过渡核", 以95Tc为例, 对其能级结构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包含单极对力及四极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对A~190区的奇奇核194Tl和奇A核193Tl中的全同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堵塞效应对全同带的形成及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微观机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对194Tl的6条超形变转动带相对于193Tl(1)的角动量顺排i(ω)的量子化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84Rb核,对组态为πg9/2νg9/2的正宇称晕带和组态为π(p3/2,f5/2)νg9/2的负宇称晕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机理进行了探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计算显示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是原子核随自旋增加形状发生变化的信号,其间原子核从低自旋的长椭球通过三轴形变变到高自旋的扁椭球.此外,还确定了此两带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13.
潘峰  戴连荣 《中国物理 C》1996,20(6):538-545
将核磁矩算符定义为量子群SUq(2)的一阶张量算符的形式.计算结果显示,q形变参数依赖于最后一个主壳层中的价核子数.在对满单j壳层外仅有一个价核子的奇A核磁矩值进行拟合后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较Schmidt值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布居了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 扩展了原来已知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一条新转动带. 通过与相邻核的比较, 讨论158Tm核中两条四准粒子带的内禀组态, 并分别指定为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和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 组态. 建立在πh11/2\otimes νi13/2组态上的转动带被观测到呈现持续旋称反转现象, 而前述的两条高自旋区的 四准粒子转动带也呈旋称反转. 对这两种类型的旋称反转现象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简单而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投影壳模型研究了正常形变丰中子核同位素102,104Nb的低能级能谱, 并指定了它的准粒子组态, 理论计算所得到的能谱曲线与实验给出的能谱曲线非常一致, 说明了投影壳模型对研究重核低能级谱非常有效。 The Projected Shell Model(PSM) is used to study the low energy scheme of the neutron rich normal deformed isotopes of odd odd nuclei 102, 104Nb. The quasiparticle configuration is assigne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energy band of 102,104Nb could well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shown that PSM is a valid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low energy scheme of heavy nuclei.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反康谱仪和两个高纯锗探测器进行了单谱和符合谱测量,研究了76Br的衰变.用75As(α,3n)76Br和76Se(p,n)76Br二种核反应生成了76Br核.实验结果证实了以前报道的属于76Se的能级和γ射线.首次发现了39条新γ射线和15个新能级.基于logft的计算值、所观测到的能态的退激发方式和一些核反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建议了一个新的76Br衰变纲图.用在束γ谱学方法所观测到的高自旋态,对正宇称晕带和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框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将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扩展到三轴形变, 对奇奇核102Rh的旋称反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 可能的旋称反转机制 (即低K 空间n p相互作用和科氏力的相互竞争), 对于A=100质量区奇奇核也是适用的, 三轴形变可以明显地改进能谱的振荡特性. The model of an axially symmetric rotor plus two quasi particles for the Signature Inversion (SI) in odd odd nuclei is generalized to the triaxial deform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dd odd nucleus 102Rh shows that the possible SI mechanism (i. 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 p interaction and the coriolis force in low K space) is also appropriate for odd odd nuclei in the A=100 region. A triaxial shape can improve the vibration property of the rotational spectra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奇A Tl核yrast超形变核态的能谱,能量的旋称分离以及低自旋区的M1跃迁,理论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奇A Tl超形变核态具有小的三轴形变,随着N的增加,重的Tl核比轻的Tl核四极形变要稍大.  相似文献   

20.
朱胜江 《中国物理 C》2000,24(Z1):14-20
对近几年来清华大学物理系核物理研究组原子核高自旋态实验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通过国际合作,利用测量裂变瞬发γ谱方法对A=140丰中子核区的奇A核143,145Ba,145,147La等的极形变研究的进展.第二部分简述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137,138Ce及122Ba等核高自旋态研究,包括形状驱动、八极关联、集体回弯等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