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 ,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由于它的高指标及多功能 ,许多节目的制作已开始依赖于非线性编辑系统 ,并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 ,而且联网制作已成必然。我台为适应各栏目后期制作的要求 ,以替代现有的线性编辑设备 ,设计购置了一套后期制作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现作一简要说明 ,供同行参考。1 系统组成 (如图 1所示 )图 1上下载工作站———完成双压缩比视频采集 ;编辑工作站———无卡工作站 ;配音工作站———进行录音、配音、合成等功能 ;文稿工作站———对文稿录入、编辑、审查等 ;审片工作站…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利用实景拍摄所得到的素材,通过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剪辑,再添加特效镜头,进行配音与组接,形成完整的影片.电视节目后期编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线性编辑,另一种是非线性编辑.在电视中,不仅视觉的画面要加以艺术和技术的修饰,听觉的声音也是经过了艺术与技术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当今,非线性编辑已经深入的运用到了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当中。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使编辑变得更加的专业化和简便化,而且由于高度集成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设备的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因而,研究非线性编辑在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影视媒体的后期制作技术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研究了数字时代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现状、主要软件与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中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并着重说明了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EDIUS6.5进行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6.
白力丹 《电声技术》2023,(11):75-77
在现代影视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提升影视作品视觉效果和观赏体验的关键因素。文章深入探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具体的运用流程,旨在为影视制作专业人士提供实用的参考,并为相关学术领域深入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传统电视节目在进行后期制作过程中由于必须按照磁带顺序进行修改设计,浪费了大量时间,且不能根据自己需求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非线性编辑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进行改进,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面向电视后期制作、用千兆以太网多CVPU对称处理技术来实现的非编网,并给出了一个由7台双PentiumⅢ工作站构成的从千兆交换到桌面的非编网实例。文章除了阐述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外,还给出了具体调试步骤,同时指出与单机相比网络化艰最大工地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目前,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用非线性编辑制作就是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在传统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需要按照磁带顺序进行修改设计,且在修改过程中编辑人员不能更具个人需求对素材进行加工重力,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的非线性编辑利用了计算机技术来对其进行改进,体现出了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段云所 《电信科学》1995,11(12):38-42
程控调度机是一种用于大中型企业或部门的电话调度及管理的大型通信设备,近两年来,我国程控调度机的研制及生产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结合作者的开发经验、谈谈程控调度机的功能、结构及软硬件研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描述了几种软件无线电的结构模型。并分析了这些结构模型所具有的特点。而CORBA是一种软件开发的协议规范。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基于CORBA来开发软件无线电的软件部分。以此来实现软件程序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3.
GPRS技术应用的软硬件开发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GPRS技术的系统蛄构、系统特点和工作原理,应用GPRS替代通用的工业总线,实现可靠、廉价的远程数字通信硬件蛄构及连接方法,最后用PC机蛄舍西门子组态软件及单片机开发系统开发用户系统的方式实例给出了一种远距离控制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软件开发是一种以微处理器的运算性能为前提,实现必要功能的手段,但这种认识将迎来转变。因为以往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提高曾在加强运算性能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现在,用这种方法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达到极限。面向计算机、服务器,甚至嵌入式设备应用的微处理器厂商都开始  相似文献   

15.
方舟CPU是一款性能优越的国产CPU,GT2000是基于方舟CPU的通用终端系列SOC(片上系统)产品,它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400MHz,而功耗仅360mW.本文从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角度,探讨了方舟嵌入式SOC的特性、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基于GT2000的硬件开发平台draco开发板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在智能交通系统(ITS)和车载娱乐中广阔的应用前景,车联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具有如下特征:高速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断网频率高等等。当漫游时,无线接入点的覆盖范围有限与终端用户期望得到连续的网络服务明显产生冲突,如何实现无缝切换成为其中的关键点。文章通过介绍车联网的相关概念,并与车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特点相结合,对车联网无线通信的切换延迟进行研究,在linux操作系统上配置双网卡模拟车载单元,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实现代码,测试表明,双网卡的切换时间缩短很多,大大提高了切换速度,从而保障车联网应用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北京电视台基于单网络结构的非线性后期制作网络系统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特征、不同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Untiy ISIS网络架构的特点以及单网络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国内电视台网络建设方面针对网络结构选择起到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An efficient and strongly secure smart card mechanism involves the use of a technological background taken from the fields of computers, VLSI Design and material science. The result of such a mixture is a miniature, fully operational, computation system. The nature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smart card transactions and smart card intended uses, introduce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mart card design mechanism which is security. The evolution of VLSI technology allows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ostly cryptographic operations in the smart card design methodology. Apart from the traditional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additional techniques and special design material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mart card system from cryptanalytic attacks. New architectures of software design, lik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give the opportunity to implement programmable multi-application cards. Thus, smart ca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highly secure devices and their establishment in the modern computer market can be considered certain. This establishment is bound to finance upcoming research in smart cards so that this product can become the basic compon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9.
Rick Nelson 《电子设计技术》2009,(3):60-60,62,64-65
今天,忙碌穿梭的消费者也许觉得随身携带的不过是一台手机,而实际上,他们正带着七个以上射频,用于处理多频段蜂窝工作、Wi—Fi网络、蓝牙连接、辅助GPS(全球定位系统)等等功能。今后,他们还会拥有实现Adhoc式设备间通信的射频,  相似文献   

20.
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技术(HW/SW Co-Design)是实现“片上系统”(SoC)设计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协同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发展思路,并介绍了作者所在的课题组与国外研究实验室共同开发的成果和已解决的部分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