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通过对甘巴拉山K0—K7乳胶室所观测到的部分族事例与运用COSMOS,CORSIKA程序产生的模拟族事例进行了可分辨能量中心(EDC)的共线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族事例中,共线事例产生的份额随族的总观测能的增高而上升;而传统的模拟计算不能解释共线现象这一特征.文中还对族事例中γ线与强子的判别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巴拉山铁乳胶室观测到的族事例以及COSMOS程序和CORSI-KA程序产生的模拟族事例进行分析、对比,对超高能γ强子族的能量集中现象的产生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初步的结论是:超高能γ强子族的能量集中现象是族中含有的高能中心簇射集团的外在表现,这种现象在实验上发生的频度为(20.5±3.1)%,集团的平均横向扩展约为0.37cm.与传统的以唯象多团模型为基础的COSMOS程序相比,基于SIBYLL模型的CORSIKA程序的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实验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甘巴拉山乳胶室得到的一个ΣEγ=1300TeV的γ线族进行了分析, 这个事例是发生在乳胶室上方的核作用, 产生高度低于150m. 事例的中心部分由5个集团组成. 对此事例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在EAS实验的模拟计算中被广泛采用的CORSIKA程序,基于强相互作用模型QGSJET和DPMJET,对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高能族事例的产生特征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给出了不同能区原初宇宙线各种成分产生族事例的效率及其与原初能量的关系.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族事例的平均横向扩展、族中簇射成员数、族的总观测能等的分布及其平均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基本相符.此外,模拟族事例也存在与实验相类似的能量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的集团化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扫描集团化方法对族事例进行处理,重新定义了多心结构事例的选择标准,通过多心结构事例实验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超高能区核相互作用的规律.本文同时提出了用主集团的能量份额来辨认由初级质子所产生的大族事例(∑Eγ≥500TeV)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春娴 《中国物理 C》1985,9(4):385-390
本文研究宇宙线粒子的各向异性度. 在无界银河点源模型下, 推导出一次谐波各向异性度的表达式, 然后用所得公式考查附近11个超新星遗迹(SNR)各自造成的各向异性度并研究合成的各向异性度随能量的变化趋势. 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说明在5×1015eV以上各向异性度的E0.5律. Compton-Getting效应将产生一附加的各向异性, 它是能量无关的并矢量迭加到点源合成的各向异性度上去. 显然, 现在测到的1011—1014eV之间的各向异性是由Compton-Getting效应贡献的. 取该能段实验测得的微分谱指数γ=2.67, 得到地球相对于宇宙线背景的运动速度为~35km/s.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符合模式下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测量方法以及由此来指定γ射线跃迁多极性的原理.结合在具体物理实验中的探测器布局,讨论了影响此方法准确性的因素.通过提取已知跃迁多极性的γ射线的各向异性度系数,说明了各向异性度方法是可靠的.总结此方法与传统的角分布和DCO测量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研究超高能γ族事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观测到ΣEγ=7631TeV的大γ族事例,介绍了铁乳胶室观测大族的优点和族的各项特征,并与模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观测能量大于1015eV的γ族事例,在乳胶室中往往形成晕,给进一步观测超高能核作用的特征带来许多不便.目前只能给出一些粗糙的量来描述晕事例.然而晕事例的内部还有精细的结构,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作者对超高能族事例尽可能作逐个簇射测量,并用测量晕的方法进行重复测量,进行比较.并就某些特例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找到了簇射斑点分布呈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线族事例,两环半径分别为4mm和10mm,这个事例的某些特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大族事例,对环的某些特性作了分析和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找到了簇射斑点分布呈同心双环形的超高能γ线族事例,两环半径分别为4mm和10mm,这个事例的某些特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大族事例,对环的某些特性作了分析和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甘巴拉山乳胶室在核乳胶片上记录的宇宙线超高能多核心族事例KOE19(ΣEγ≈1530TeV). 分析了事例的族现象特征, 并同其它大族事例进行比较. 把事例中的几个主要核心的特性同加速器和C喷注的实验结果以及TeV能区唯象QCD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讨论了TeV能区超高能粒子强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用大规模铁乳胶室观测到∑E_r=7631TeV的大γ族事例,介绍了铁乳胶室观测大族的优点和族的各项特征,并与模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甘巴拉山铅乳胶室实验所获取的总观测能为100TeV至400TeV的高能族事例中簇射粒子的横向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的Monte Carlo模拟计算进行了比较.模拟计算采用的是CORSIKA程序,其中的强相互作用采用QGSJET模型.结果表明:采用CORSIKA(QGSJET)程序进行模拟所给出的族事例中簇射粒子的横向分布以及族事例能量集中率分布的整体趋势均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包钴型γ-Fe_2O_3磁粉的矫顽力可比原γ-Fe_2O_3磁粉提高8000—32000A/m。木文研究探讨了两种包钴型γ-Fe_2O_3磁粉(包钴γ-Fe_2O_3和包钴包亚铁γ-Fe_2O_3)的单轴各向异性的起源和矫顽力增大的机制。包钴γ-Fe_2O_3磁粉矫顽力增大是由于钴离子在γ-Fe_2O_3表面从尤取向产生表面单轴各向异性。包钴包亚铁γ-Fe_2O_3磁粉(Co~(2+)/γ-Fe_2O_3=2—16wt%)的矩形比S.R.为0.5左右,包钴包亚铁后增强的单轴各向异性和多轴磁晶各向异性使矫顽力增大。增强的单轴各向异性的起源:(1)钴离子在γ-Fe_2O_3表面从尤取向产生表面单轴各向异性;(2)表面层钴铁氧体微晶易磁化轴从尤排列显示单轴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6.
对高山乳胶室环状事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表明这种事例联系于超高能核作用中碎裂区一个窄的快度范围内的多粒子产生, 可能与核-核作用的相变有关. 采用一种相变模型对超高能核作用的大气级联进行模拟, 在高山乳胶室观测条件下, 得到了具有环状形态的事例.  相似文献   

17.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正负荷电粒子比单事例起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强子和弦级联模型,JPCIAE及相应的Monte Carlo事例产生器,研究相对论性核–核碰撞中有限快度区间内正负荷电粒子比单事例起伏与能量、中心度、共振态衰变及快度间隔的关系.JPCIAE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CERN/SPS能区Pb+Pb碰撞的实验结果.本文还用此模型预言了RHIC能区Au+Au碰撞和ALICE能区Pb+Pb碰撞中的正负荷电粒子比单事例起伏.可以看出碰撞能量、中心度、共振态衰变及快度间隔对正负荷电粒子比单事例起伏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8.
使用4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强相互作用模型,按照西藏羊八井ASγ联合实验的条件,对“膝”区能量宇宙线的大气簇射过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了不同模型的簇射特征,找出与原初组成比较密切的特征量.最后用一种BP型人工神经网络对模拟结果进行分辨,并检验了分辨能力与作用模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网络能有效地挑选出不同模型产生的质子事例,分辨能力受作用模型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9.
利用强子探测效率高的厚型甘巴拉山铁乳胶室,观测了能量大于4TeV强子流的衰减长度.分别对无伴随的单个强子、ΣEγ>500TeV、100TeV≤ΣEγ≤500TeV和30TeV≤ΣEγ<100TeV的族事例中的强子作了测量. 初步结果表明,四种情况的衰减长度是有差异的,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132MeV 16O+197Au反应产生的裂变碎片和巨偶极共振γ射线进行了符合测量,得到了E=92MeV的高激发213Fr的γ衰变谱和γ角关联谱.观测到复合核巨偶极共振γ角关联谱存在很大的各向异性.利用改进的统计模型程序分析了实验数据,不考虑裂变延迟时,统计模型计算可以很好拟合地实验结果.通过对γ角关联谱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出高激发213Fr核(E=92MeV)的形状从集体长椭球向非集体扁椭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