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素标准摩尔规定熵值周期表崔晓丽童汝亭(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050016石家庄)关键词周期表标准摩尔规定熵中图分类号O642.12熵是19世纪6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Clausius提出的一个热力学概念。宏观上,应用过程的熵变与实际过程的热温商相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2.
倪申宽 《大学化学》1991,6(2):29-33
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迅速增强的相对论性效应是决定重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常”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众多的化学现象时,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本文试用原子轨道的主要相对论性效应来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4.
刘秉兰 《有机化学》1994,14(2):220-224
按年代次序, 简要回顾各国学者对分子周期系的研究概况. 介绍和讨论Dias, J.R.的多环苯型芳烃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然而,对于分子而言,却缺乏类似的表格.本文提出两个分别对应于二原子分子和三原子分子的周期表.这些分子周期表的格式和门捷列夫原子周期表相似.在这些表格中,分子依照它们各自的族数G和周期数P分类排列,G是价电子的数目而P则表示分子的尺寸.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键长、结合能、力常数、电离势、自旋多重度、化学反应活性以及键角等等,都随着表中的G和P作周期性的变化.二原子分子和三原子分子的周期性因而被揭示开来.本文还进一步指出这种周期性是源出于分子的壳状电子构型.周期表中不仅包含了游离的分子,还包含了多原子分子中的“赝”分子.这些周期表可用来从本质上分类分子,广泛地预言分子的未知性质,了解在多原子分子中赝分子的作用,以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芳香族、团簇或纳米微粒的周期性等.因此这些表格不仅能够引起多学科领域中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而且还能引起理科学生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由光谱等实验数据得到的元素基态的电子组态是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因此,如何以近代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推引元素核外电子组态一直是许多理论化学家、化学工作者关心探索的课题。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洋金花中化学元素与其平喘止咳,镇痛解痉药效的关系,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洋金花及其水煎液中15种元素,其含量较高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Fe,Mg,Ca,Zn,Ca,Mn。  相似文献   

8.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周期律的意义和门捷列夫对於科学上的伟大贡献; (2)使学生认识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从而认识各周期、各类元素性质的递变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3)在了解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学生会应用周期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4)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它的哲学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白族长寿区谷类粮食中19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云南省白族长寿区的大米、玉米和黄豆中的19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3种谷类粮食中,均含有人体必需的3种常量元素Mg、P、S及4种微量元素Cr、Mn、Fe、Zn其中P、S、Mg、Fe、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n、Cr。  相似文献   

10.
四膜虫细胞与过渡元素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用淡水纤毛虫—梨形四膜虫Sl株作实验,进一步研究过渡元素对细胞群体生长繁殖和抑制的影响。以未加元素作对照组比较时间t=37小时处各生长曲线的N/N_0值,得到细胞相对增殖率R与周期表中过渡元素浓度C的系列图。发现过渡元素对细胞生长分裂的促进浓度与他们在海水中的丰度之间,存在着相应消涨的关系,从而支持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海洋说;并从金属离子的水解形式和离子势方面,阐述第一过渡系元素在低浓度时的刺激促进作用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锴果  贾莉  高珍  马艳子 《大学化学》2019,34(12):99-105
以展示元素单质、化合物和矿物样品为形式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能够形象化地展示各种元素的化学特性。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将实物样品展示度与样品背后的化学内涵相结合,可以展示元素和化学学科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再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为序,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分为萌芽、突破、发展和展望四个阶段,引用主要史实文献将其串联起来进行解读,以利于周期表的深入教学,并作为相应科学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项佳敏  陈凯  凌一洲 《化学教育》2020,41(11):78-83
元素周期表是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重要工具。除了教材提供的元素周期表,网络上提供的各类元素周期表有潜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和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文汇总了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元素周期表的来源,并对其网站进行介绍,为教学提供素材和资源。同时,针对提供较多物理化学数据的元素周期表以《物理化学手册》为标准,对教材中常出现的4种元素碳、氧、铁、氯进行数据评估,为使用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木标 《大学化学》2020,35(8):34-38
原子结构理论是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难点,教学过程中如何较好地衔接高中阶段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尤为重要。本文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为例,以2019版高中人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的无机化学教材内容讨论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问题,依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建议,为大学无机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帮助大一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衔接过渡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元素图谱与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用化学语言表面与生命有关的问题。讨论了微量元素与生物体作用的规律性,人体生命元素平衡谱的构成,人与环境间精细的动态的物质交换平衡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出生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昂首翘尾的“近似动物体形”分布潜示生命的存在,提出不仅要注重有机营养平衡,更要注重无机营养平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李中聖 《大学化学》2019,34(7):90-94
In the time order,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point→1D→2D→3D. This article cites the main historical facts and documents available to unscramble the above four stages, which will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periodic table.  相似文献   

17.
元素周期表的发表是化学知识领域的里程碑,其在化学,尤其是无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的贯穿指导作用和重要性为大家所共识。本文讨论了元素周期表在大学无机化学中的教育作用和开展方式,提出周期表的应用要将化学史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展望周期表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模思想,通过建模实践活动,重现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过程,揭示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和方法。整合元素周期表和核素的知识于模型的建构和认识中,从科学本质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Chemistry “beyond the molecule” is based on weak, noncovalent, and reversible interact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se bonds being weak,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by folding and self‐assembly can only be fully exploited with larger molecules that can provide multiple binding sites. Such “supramolecules” can now be synthesized and their folding into desired conformations predicted. A new level of chemistry can now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non‐natural entities composed of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with defined secondary structures. Herein we define these building blocks as “supramolecular elements”. We anticipate that further research on such large molecules will reveal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dictated by recurring motifs that govern structure formation through folding and self‐assembly. These principles are comparabl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atoms in the Periodic Table of Chemical Elements and may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iodic System of Supramolecular Elements.  相似文献   

20.
The Periodic Table, and the unique 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first element in a column (group), were discovered simultaneously one and a half centuries ago. Half a century ago, this unique chemistry of the light homologs was correlated to the then available atomic orbital (AO) radii. The radially nodeless 1s, 2p, 3d, 4f valence AOs are particularly compact. The similarity of r (2s)≈r(2p) leads to pronounced sp-hybrid bonding of the light p-block elements, whereas the heavier p elements with n≥3 exhibit r (ns) ≪ r (np) of approximately −20 to −30 % . Herein,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xplanation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kinetic radial and angular, as well as potential nuclear-attraction and electron-screening effects. For hydrogen-like atoms and all inner shells of the heavy atoms, r (2s) ≫ r (2p) by +20 to +30 % , whereas r (3s)≳r(3p) ≳r(3d), since in Coulomb potentials radial motion is more radial orbital expanding than angular motion. However, the screening of nuclear attraction by inner core shells is more efficient for s than for p valence shells. The uniqueness of the 2p AO is explained by this differential shielding. Thereby, the present work paves the way for future physical explanations of the 3d, 4f, and 5g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