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提出了一种跨层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由调度过程和子载波与功率分配过程两部分组成.在调度过程中,引入了考虑QoS要求的“等效带宽”,以用户的等效带宽和信道增益为依据进行调度;在子载波与功率分配过程中,是以用户在调度后的数据速率和信道增益为依据进行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分配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发射功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计算量大、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OFDMA系统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利用遗传算法隐形并行处理、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易收敛到最优解的特点,在系统性能一定,且满足各个用户业务要求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较好地解决了跨层资源的分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用户间公平性的前提下,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及吞吐量,减小了用户的平均等待时延,提高了服务质量,并且随着子载波数和用户数的增加,算法在复杂度方面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认知无线电资源分配跨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效率,文中利用环境感知技术,设计出认知无线电跨层结构框架,提出一种新的功率控制博弈BPCG(Bandwidth and Power Control Game Algorithm)算法,研究不同用户的频谱带宽分配和功率控制,该算法在确保频谱带宽有效分配前提下,通过对用户功率的有效控制,实现网络总吞吐量的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同的功率消耗前提下,网络吞吐量显著提高,并随频谱带的增加,实现网络吞吐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王俊毅  赵彬  谢磊 《科技信息》2008,(30):87-87
首先讨论认知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的挑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推理机的跨层设计方案。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多用户MIMO-OFDM(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下行链路系统中由于分层设计信息不完整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低速率约束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不同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媒体接入控制层队列情况和物理层信道状态信息,在满足总功率限制和用户最低速率约束的条件下,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物理层子载波和功率的联合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而且能达到较高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对无线、移动和全IP化的需求,Ad Hoc网络成为人们日常通信活动中所普及的网络。本文借助跨层设计理念,在AODV协议中添加跨层参数,对AODV协议路由发现过程的路由更新操作进行改进。根据Ad Hoc网络通信特点和AODV路由协议运行原理,结合跨层设计理念,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AODV路由——CL-AODV。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化地减少过时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对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络环境下跨层资源分配实际速率所造成的负面作用,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补偿式跨层联合资源分配算法.该方法将信道存在相关性作为设计的理论前提,对瞬时和过时信道两种状态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详尽运算,并结合瑞利衰落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在得出运算结果之后就可以获得信噪比(SINR)模型下条件容量的闭式解.在提升网络性能方面,运用一种对过时信道状态信息展开有效处理的、可以联合拥塞控制、信道分配和功率控制的算法,将网络资源分配转变为一类NUM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大幅度优化了分布式多跳网络资源分配机制,提高了网络资源的效用,并且减少了能耗.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性能,提出的跨层设计思想打破原有的网络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思想,在已有的各种支持无线Mesh传输层QoS跨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传输层TCP跨层设计的相关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联合传输层、MAC层、物理层TCP拥塞控制策略.通过RTT(往返时间)值,实时估计网络当前可用带宽,优化TCP拥塞控制策略.实验结合数据报文成功传输率与位误码率,提高了网络有效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无线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刘国龙 《甘肃科技》2013,(19):124-126
某游泳馆地上4层,属于体形复杂、结构平面及竖向特别不规则建筑,北段3F为大空间大跨度的转换层结构,转换梁最大跨度28.3m。通过探讨结构布置、弹性和弹塑性的计算分析,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时,需要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和结构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方能取得理想的加固效果。本文针对重点设防类别(乙类)的多层单跨框架结构建筑物,从建筑结构安全角度从发,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通过理论研究与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从中得到此类建筑物结构加固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考虑了业务数据到达的随机特性、数据缓存队列状态、业务时延等MAC层的QoS要求,还考虑了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功率限制,并通过自适应技术实现了系统性能的优化.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提高了系统频谱效率、功率效率和系统容量,可以满足多用户实时业务的QoS要求,是一种适用于时变选择性衰落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在LTE协议栈中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完整性保护、头压缩等功能.为了实现PDCP层在协议栈中的整体功能,分析了PDCP层总体功能流程、数据单元结构,重点研究了无线承载映射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和提高短波通信中跨层设计的性能,针对短波跨层通信系统中反馈延时不能忽略的问题,研究了反馈延时对系统吞吐率所产生的影响。首先研究不同系统中反馈延时由于增大总的传输时间,带来吞吐率的下降,认为固定发送时间比固定数据帧结构具有更大的系统吞吐率性能。其次分析反馈延时对接收端信噪比估计的有效性影响,带来传输模式选择上的误差,影响系统的吞吐率性能。最后分析得到在反馈信噪比情况下,根据反馈信噪比误比特性能计算的信噪比判决区间与根据理想信噪比误比特率性能计算的信噪比区间相比,会带来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讨论认知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的引入与发展方向,然后针对预测算法提出基于云理论的跨层设计。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信道资源的利用率,采用测量MAC层信道空闲率估算节点剩余带宽,跨层访问剩余带宽的方法,实现AODV协议的QoS扩展(CLQ-AODV),并在NS2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CLQ-AODV协议的分组端到端平均时延和平均路由开销有所减少,分组投递率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结构(TEPA).TEPA采用跨层设计,在网络层和MAC层之间交互信息以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TEPA结合了网络的邻居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使用微分进化算法(DE)优化MAC层的TDMA时隙配置,减少了数据汇聚树上各分枝之间的冲突,并且加速了单个分枝路径上数据的传递,既节约能量又降低延迟.与以往的协议不同,TEPA根据吞吐量和延迟在不同负载下的折衷找到了最优而非最短的TDMA调度时间表长度.仿真验证了TEPA在能耗与延迟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用户的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联合媒体接入控制层和物理层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首先通过有限状态马尔科夫链分析用户的队列状态,然后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限制得到物理层的最大、最小速率限制,最后根据物理层时变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媒体接入控制层所得到的限制速率来联合进行动态的子载波和功率资源分配。仿真实验表明,与没有最大速率约束的资源分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不仅保证了不同用户的QoS要求,而且还降低了一定的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联合物理层发送—接收优化和MAC多用户配置的下行多用户MIMO SDMA系统,同时考虑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与MAC层的多路访问控制,实现联合优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联合设计物理层和MAC层,不仅能够减少下行多用户SDMA系统中基站所要求的发射天线数,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跨层设计的软件实现架构尚未成熟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网络协议栈模块化现象的跨层交互管理算法CLIM.该方法使用DSA机制和消息队列机制,令跨层交互的实现更加灵活,并维持了网络协议栈的良好架构.仿真表明,在CLIM中运行跨层交互的时间开销较小,且CLIM算法可与IEEE 802.16信令机制相结合,使得在802.16设备中使用多种跨层设计算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20-21日,由山东大学主办,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协办的首届IEEE无线通信跨层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IWCLD2007)在济南举行。会议得到了IEEE、IEEE通信学会、IEEE北京分会、德国电气电子与信息协会(VDF/AT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厅的资助与支持。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信息学院院长袁东风教授担任主席,研讨会名誉主席、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出席并致欢迎词。IEEE会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JosefA.Nossek教授担任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