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有时会产生学生智力疲劳这一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智力疲劳是有别于身体、肌肉疲劳的一种心理现象.当出现智力疲劳时,学生耳目不聪、精神涣散,对教师的书写视而不见,对教师的言语充耳不闻,对教师的点拨启而不发,于是对知识的理解朦朦胧胧,对...  相似文献   

2.
龚兵  陈廷 《数学通讯》2009,(4):12-13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瞬间的灵感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更新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评讲一道测试题的课堂实录,浅议怎样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作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可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作业对于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得法,就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和教师都身心疲惫,没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与热情.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面对高三学生挑灯写作业.  相似文献   

4.
教师很想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却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在一次次考试中,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数量关系稍作演变,不少学生就无所适从.许多实例也表明:在讲解时教师直接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灌输给学生,就题论题.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列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在学习中的"可爱错误",我们称之为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倘若对这些"错误"处理不妥,势必会给教学带来麻烦,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极大地发挥出"错误资源"的教学功能,真正将它们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错误资源"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习题讲评课教学,往往都是以教师讲题为主,解题思路由教师讲解,解题过程由教师展示,学生只能充当听众.教师以自己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做得多,教师讲得也多,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同类或相似的题型,甚至是原题时,还会出现错误.教师此时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老师,一味儿地“灌输”只会让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7.
申治国 《数学通讯》2010,(11):45-46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对问题解答提出的“奇思妙想”,一般都是比常规思路更加简捷的方法,但有时学生不能解释为何出现那样的解法,也不知道解法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不妨“借题发挥”,作为探究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8.
周明 《中学数学》2007,(7):15-16
袁隆平先生中学时期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时对“负负得正”不解,于是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你记着就是了.”这个回答使袁隆平认为“数学是不讲道理的”,渐渐地这位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袁先生的这一经历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说明他对所提的问题是感兴趣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提问时往往也会犯简单粗暴的毛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有时学生的提问是极具创造性的,教师只要真诚地面对,勤奋地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艾焰 《数学之友》2023,(14):12-13
高中数学相比初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难度也增加了很多.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经常会使用变式训练这一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增强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迅速理清解题思路,得到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对问题解答提出的奇思妙想,一般都是比常规思路更加简捷的方法,但有时学生不能解释为何出现那样的解法,也不知道解法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不妨借题发挥,作为探究的好机会,进一步深入思考,善待学生的求简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林乐 《数学之友》2013,(4):50-51
当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认真研究的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看.  相似文献   

12.
王琪 《数学通讯》2004,(9M):8-9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探究”一词,但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的参与和积极的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只能靠一根拐杖指引着,离开了拐杖就会失去了方向.学生要的是亲身经历、自己感受、独立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  相似文献   

13.
<正>在距离高考还有100天之际,笔者所带的班有一位学生来找笔者谈心,他说:"老师,复习了那么长时间的解析几何,做了那么多解析几何试题,但是我现在还是很恐惧解析几何,模拟卷的解析几何题我都逼着自己尝试着做,有时会做,有时一点思路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听了这位学生的话,笔者陷入了沉思:在解析几何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在制高点获得突破?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精心准备了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但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相关数学问题研究过程的体验,那么对其教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就像在语文教师中提倡写"下水"作文一样,如果数学教师能经常独立地去探究一些自己未知的问题,那么对如何搞好研究性学习教学就会更加有体会,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中面对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此时如果我们直接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就会让学生感到没"面子",以后再遇到自己想法不成熟或没把握的情况就会倾向于选择逃避的手段,导致课堂沉闷;另一方面,学生错误的回答中通常也会有合理性的成分,如果教师能够捕捉其价值并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是一次很好的数学探究、解决问题过程的示范,还会让学生感到自信.基于上面的思考,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不宜采取直接否定的方式,而是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过程的价值,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同时,善于抓住学生思考中合理性的成分开展探究,带着学生一起经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上,你在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时,总有一些学生会越出你预设的"轨道":有的突发奇想,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凡此种种,总不能让你称心如意.如果把教师备课时对于学生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形成的预定思路作为一个"标准思路",那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形成的与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思路,就是所谓的"非标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教师是怕影响教学进度而置之不理、搪塞过关,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积极引导,把问题彻底解决呢?这是检验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化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区分现代教师好与差的分水岭.如果置之不理或是搪塞过关,就会挫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错失一次良好的教学契机.如果能积极引导学生去探讨、论证和求解,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还是错,都能为学生解开一个心中的疑团,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邱岚 《数学通报》2013,(7):22-24
如何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初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不同阶段.在小学和中学的低年级,偏重于模仿;而在高中,创新的比重在加大,初中正处于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模仿在学习的初期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多的模仿,会造成解题思路的模式化,学生依赖一些解题模式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之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不仅是一般地提高他们的能力,而更应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为此,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面对其中的种种错误,我们当教师的不应只是在简单的否定之后,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解法拿出来,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正确的做法是:仔细分析其解答过程,顺着他们的思路去思考,肯定其正确的想法和无误的“段落”,找出其失误的原因,并努力为之补正.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弄清自己的失误所在,增强思维的严谨性.由于他们的解题思路往往与常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常的背景下,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钻研教材的教师多,研究教法的教师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师比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