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药物多巴酚丁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多巴酚丁胺对BSA内源性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298、301、304 K3个不同温度下多巴酚丁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以及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由此确定出2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而应用竞争实验确定了多巴酚丁胺在BSA上的结合位点为II位;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多巴酚丁胺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指出丙烯酰胺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对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计算可求得丙烯酰胺与BSA在298,302和306K3个温度下相互作用的Stern-Volmer常数,并判断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利用双对数方程求出两者的结合常数为1.13×106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通过分析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可知丙烯酰胺与BSA之间的作用以疏水作用力和静电引力为主。文中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丙烯酰胺对BSA构象的影响,进而利用位点竞争实验确定了丙烯酰胺主要结合在BSA的位点一上(site I)。还研究了几种人体内常见的金属离子对丙烯酰胺和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这些金属离子都不同程度减弱了丙烯酰胺与BSA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氯氟氰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农药氯氟氰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相互作用的荧光行为.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氯氟氰菊酯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均大于零,推断出氯氟氰菊酯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氯氟氰菊酯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氯氟氰菊酯能够引起BSA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盐酸克伦特罗(Cle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采用同一滴加模式及荧光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盐酸克伦特罗与BSA的相互作用,对经典的荧光和紫外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展,增加实验数据的信息量;由渐进因子分析法(EFA)得到的因子数和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初值后,应用MCR-ALS对该扩展的2种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动态作用中各种物质的光谱图和浓度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浓度趋势图计算出Clen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与用双对数方程得到的结合常数和作用位点数吻合。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进一步发现克伦特罗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恩诺沙星(EN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ENR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了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为2.60×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07.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恩诺沙星与BSA结合位置距色氨酸残基的距离为 2.57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279.此外,探讨了共存Cu (Ⅱ)、Zn (Ⅱ)对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邻硝基酚(o-nitroph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邻硝基酚使BSA內源荧光猝灭的机制是其与BSA形成了基态复合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19.09KJ·mol-1和150.66J·k-1·mol-1,说明维持邻硝基酚-BSA复合物稳定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的结果表明,邻硝基酚与BSA的结合位点主要在BSA的亚域ⅡA上(siteI位),结合常数是3.35×104 L·mol-1,结合位点数是1.09。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邻硝基酚的存在使BSA构象只发生微弱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乙基麦芽酚(EM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MA通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使其内源荧光猝灭.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H)和熵变(△S)分别为116.1 kJ·mol1和481.3 J·mol-1·K-1,说明疏水作用是维持EMA-B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乙基麦芽酚主要结合在BSA的亚域ⅡA上(siteⅠ位).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乙基麦芽酚的存在诱导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光谱法研究吲达帕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抗高血压药吲达帕胺(Indapamide,ID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IDP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是一个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常数K=1.29×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0.56(27 ℃).通过热力学方程,算得焓变ΔH<0,熵变ΔS<0,表明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基于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IDP与BSA的结合距离以及能量转移效率.本实验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IDP对BSA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Cu2 对IDP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光谱法研究药物小分子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荧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刺芒柄花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进而利用热力学公式判别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方式,298 K时结合常数Ka为1.39×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1,而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用紫外与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刺芒柄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胺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研究表明,水胺硫磷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 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水胺硫磷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且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其结合常数为4.06×104 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水胺硫磷与BSA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为2.27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114.金属离子 Ca2 、Fe3 、Zn2 、Cu2 的存在,会影响水胺硫磷与BSA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