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物柴油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生物可降解和无毒的替代燃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现状,介绍了生物柴油的主要特性,详述了直接混合、微乳液、高温热裂解、化学酯交换等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阐述了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重要意义以及新疆地区发展生物柴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KF/La2O3催化剂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植物油酯交换法制备的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验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采用KF/La2O3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KF的负载量、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该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浸渍并在873K煅烧4h,可以制得理想的KF添加量(KF与La2O3的质量比)为15%的KF/La2O3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当醇与油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3%时,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4.3%.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硅铝比的HZSM-5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超临界、亚超临界、非超临界乙醇)催化提质生物油中的高沸点组分(HBF),应用磷核磁共振(31P-NMR)定量检测了提质前后生物油中醇、酚和羧酸类羟基的质量比(羟基质量/生物油质量)变化,研究和评价了催化剂和超临界条件对生物油催化提质的效果.研究表明,超临界条件有利于生物油中脂肪族羟基的转化,但是不利于非缩合羟基的转化;使用不同酸强度的HZSM-5都能使生物油中的羧基完全转化,增加催化剂的酸强度可以促进脂肪族羟基的转化,而只有酸性较弱的催化剂才能顺利转化非缩合酚羟基.  相似文献   

4.
角毛藻光衰减特性及其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角毛藻光衰减特性及其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表明 :(1)角毛藻 (Chaetocerossp .)藻液中的光衰减方程 :I =I0 exp[- (0 .4 0 89·OD4 36 - 0 .1975 )L];(2 )本实验室研制的 10L光生物反应器的平均光强计算公式 :Iavg=2I0 [αr0 + 2exp(-αr0 ) - 1-αr0exp(α - 2r0 ) -exp(- 2αr0 ) ]/ (α2 r20 ) ,α =- (0 .4 0 89·OD4 36 - 0 .1975 )L .结合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光衰减方程及平均光强的计算公式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1)生产培养过程中入射光强的确定 ;(2 )半连续培养密度的确定 ;(3)进行反应器几何结构设计的改进 .  相似文献   

5.
生物油轻质组分中水的质量分数高达85%,除水困难,弃之浪费又造成污染. 采用水相重整的方法可充分利用这部分物质,得到宝贵的氢气资源. 实验室以Pt/Al2O3为催化剂,可得到757 mL的气体,并且氢气的体积分数高达65.86%. 由于Pt为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其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非常必要. 为此,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XRD、TEM、SEM和TPO表征,发现其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将催化剂煅烧处理后进行重复试验,发现其催化活性和对氢气的选择性均明显下降,即Pt/Al2O3在生物油轻质组分水相重整制氢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较差,难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二甲醚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始终控制在0.8~1.0 MPa,优选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加工下脚料中鱼油工艺条件.以马鲛鱼油萃取得率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鱼油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利用 L4(23)正交试验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加工下脚料中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马鲛鱼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40℃,萃取3次,在此条件下马鲛鱼油萃取得率为73.52%,所得马鲛鱼油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油标准.揭示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鱼油生产,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樟树籽油的浓硫酸连续催化酯化酯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树籽含油量达40%以上,属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至今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樟树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酯化酯交换反应产物中脂肪酸甲酯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浓硫酸连续催化樟树籽油酯化酯交换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v·v-1)及液料比(mL·g-1)等因素对苯乙醇苷类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车前子苯乙醇苷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应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进行响应曲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苯乙醇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0℃、乙醇体积分数71%、液料比47mL·g-1,在此条件下苯乙醇苷的提取得率为0.99%,与模型预测值1.02%吻合良好。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可为乙醇回流提取大粒车前子中苯乙醇苷的产业化提供指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合成3种吡唑类离子液体[BuMe3Py]PF6、[BuMe3Py]BF4和[BuMe3Py]NO3, 研究了它们对模拟油品中吡啶的脱除性能. 选取效果较好的[BuMe3Py]BF4, 考察离子液体和模拟油品的质量比(剂油比)、反应时间、温度以及沉降时间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剂油比和反应温度对脱氮效率影响较明显, 较大的剂油比、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脱氮效率的提高. 在剂油比1:3、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h、沉降时间40min的条件下, 脱氮效率可达94.6%. 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 重复利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伽师瓜籽油,筛选了提取伽师瓜籽油的理想溶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伽师瓜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为提取伽师瓜籽油的理想溶剂;三个因素对伽师瓜籽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优化的提取参数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1∶6(W/V)、提取时间20 min,此条件下伽师瓜籽油的得率达到36.97%.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伽师瓜籽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甜瓜籽油中共有11种脂肪酸,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十八碳烯酸,蓖麻醇酸,11-二十碳烯酸,花生酸,榆树酸,以及山嵛酸.从相对含量看,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