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空间折线与其中点折线周长间的一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汉 《数学通讯》1999,(10):32-32
我们知道,依次连接三角形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一般地,依次连接折线各边中点所得的折线称为中点折线.那么,任意一条封闭折线(不一定是平面的),它的中点折线的周长与原折线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给出如下引理引理1 △ABC中,AB+AC≤BC·cscA2.其中当且仅当AB=AC时取等号.证 在△ABC中,BC2=AB2+AC2-2·AB·AC·cosA=(AB+AC)2sin2A2+(AB-AC)2cos2A2≥(AB+AC)2sin2A2,∴AB+AC≤BC·cscA2.…  相似文献   

2.
设P是△ABC的费马点,记P点到△ABC三个顶点距离之和为l,关于l的下界问题近来不少文章作了探讨.例如文[1]得出的结果是:l>s,其中s是△ABC的半周长.本文得出一个更优的结果,首先引入:引理1[1]l2=0.5(a2+b2+c2)+23△.引...  相似文献   

3.
设△ABC的三边为a、b、c,p=12(a+b+c),内切圆、外接圆的半径分别为r、R,则cosA、cosB、cosC是方程,4R2x3-4R(R+r)x2+(p2+r2-4R2)x+(2R+r)2-p2=0(1)的三个根.证明在△ABC中,由tgA...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趣命题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料[1]第168页例5证明了下列命题:设抛物线C:y2=2px(p>0)和定点M(2p,0),过M的动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P、Q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POQ恒为直角;这个命题很有趣,本文将它做如下推广:定理 设抛物线C:y2=2px(p>0)和定点M(a,0)(a>0),过M的动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P、Q两点,O为坐标原点,∠POQ=θ(0<θ<π).(1)若a<2p,则π2<θ≤arccosa-2pa+2p;(2)若a=2p,则θ=π2;(3)若a>2p,则arccosa-2pa+2p…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具有双重奇性的抛物型方程ut= div(|△u~a|p~-2△u~a),(x,t) ∈ R~n ×(0,∞),其中P> 1,a> 0,n≤ 2.证明当1< P<n(a+1)/(an+1)时,存在整体自相似解ugs(·,t) ∈ L~q(R~n)(q>s=~△n[1-a(p-1)]/p),但是ugs∈~/L~s(R~n)(定理2.1);同时存在有限熄灭的自相似解uls满足相同的积分条件(定理 3.1).  相似文献   

6.
几个三角形面积比定理的统一证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约定:△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面积为S,且△ABC的半周长为p=12(a+b+c),内切圆半径长为r(=4RsinA2sinB2sinC2).本刊文[1]给出了下面关于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面积的一个不等式链S垂足△?..  相似文献   

7.
给定一椭圆和它的一条定长的动弦,本文对动弦为一边,椭圆中心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进行探求,得出如下结论.定理 设AB为椭圆x2a2+y2b2=1(a>b>0)上一条长为l的弦,椭圆中心为O.则当2b≤l≤2a时,△AOB面积的最大值为12ab;当0<l<2b时,△AOB面积的最大值为al4b4b2-l2;当2a<l<2a时,△AOB面积的最大值为bl4a4a2-l2.为了证明定理,先给出两个引理.图1引理1 椭圆x2a2+y2b2=1(a>b>0)的弦AB与圆x2+y2=a2的弦A′B′对应…  相似文献   

8.
一类有趣的三角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本文作者通过研究、探索,发现了一类新颖、奇特的三角不等式.定理1在△ABC中,有cos2A+cosB+cosC>34.(1)证∵cosB-C2-sinA2=2sinB2sinC2>0,∴cosB-C2>sinA2,∴cos2A+cosB+cos...  相似文献   

9.
书[1][2]收录了Wilkins的三个奇特结果:对任意△ABC(其内角A,B,C)有Ⅰ.sinAsinBsinC2≤293.仅当A=B=arccos133时取等号;Ⅱ.sinA2sinB2sinC≤154(213-5)·213+22,仅当A=B=a...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三边定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的目的是想在任意三角形中,建立三边之间的关系式即f(a,b,c)=0.1三角形的三角余弦定理在△ABC中,有cos2A+cos2B+cos2C+2cosA·cosB·cosC=1,这里略去它的证明.(见高中代数教材中介绍的证明)或者用行列式表示出...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在△ABC中:∠C=90°,a=12,b=9,则sinA=,ctgA=.(2)在△ABC中,∠C=90°,sinA=45,AB=10,那么BC=,cosB=.(3)已知cos54°36′=0.5793,查表求得同一行中它的修正值是5,则cos54°34′=.(4)用“<”号连结下列各数:sin30°,tg45°,ctg90°,cos45°,ctg60°,cos30°:.(5)化简:(sin60°-1)2+|1+cos30°|=.(6)在△ABC中,∠B是锐角,…  相似文献   

12.
141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k=1cosA+1cosC,(Ⅰ)试求k的取值范围;(Ⅱ)求cosA-C2的值.解不难得知B=60°.(Ⅰ)命A=60°-α,C=60°+α(0°≤α<60°),此时k=1cosA+1cosC...  相似文献   

13.
定理设△ABC的三边长为a,b,c,其傍切圆与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分别为ra,rb,rc与R,r,则有(2-rR)2≤rbrca2+rcrab2+rarbc2≤(Rr-rR)2①引理令s=12(a+b+c),则rbrca2+rcraa2+rarba2...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试选择题1.计算11-43+11+43+21+3的值是().(A)1(B)-1(C)2(D)-2解原式=21-3+21+3=41-3=-2.答:(D).2.△ABC的周长是24,M是AB的中点,MC=MA=5,则△ABC的面积是().(A)12(...  相似文献   

15.
命题 △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求证  sinA-sinBbc+sinB-sinCca+sinC-sinAab ≥0.(1)(《数学通报》1997年5月号问题1072)文[1]对上述命题给出了一种简捷证法.通过对(1)式证法的研究,笔者得到了以下几个命题.命题1 设△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则有:  sinA-sinBca+sinB-sinCab+sinC-sinAbc ≤0.(2)证明 由正弦定理知,不等式(2)等价于a-bca+b-cab+…  相似文献   

16.
1 三角形等积点的定义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a·PA=b·PB=c·PC,则称P是△ABC的等积点(其中BC=a,CA=b,AB=c).2 三角形正负等积点的产生下面引用两个熟知的命题,见文[1].命题1 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C1、△BCA1、△ACB1,则AA1=BB1=CC1=f1,且直线AA1、BB1、CC1共点,这点叫△ABC的正等角中心,本文用F1表示此点.其中f1=12(a2+b2+c2+43△),△表示△ABC的面积.命题2 分别以非正△ABC的三…  相似文献   

17.
第24届IMO第6题是:在△ABC中,a、b、c是三边长,求证:a2b(a-b)+b2c(b-c)+c2a(c-a)≥0.(1)文[1]指出了它的下述对偶形式:ab2(a-b)+bc2(b-c)+ca2(c-a)≤0,(2)并给出了统一的距离解释.即不等式(1)、(2)的几何解释为:三角形内Brocard点到内心的距离非负.受此启发,笔者研究了第6届IMO第2题:在△ABC中,a、b、c是三边长,求证: a2(b+c-a)+b2(a+c-b)+c2(a+b-c)≤3abc,(3)发现它也有如下的…  相似文献   

18.
设△ABC的边BC、CA、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c、R、△、s.P是△ABC内任意一点,AP、BP、CP分别交BC、CA、AB于L、M、N.1966年荷兰的O.Bottema建立了不等式:   AL·BM·CNS△LMN≥4s(1)等号当且仅当P是△ABC的内心时成立.类似上式,贵刊文[1]P26刊载了刘键先生建立的不等式:AL·BM·CNa·PL+b·PM+c·PN≥△R(2)等号当且仅当△ABC为锐角三角形且P为垂心时成立.文[2]给出了(2)式的简证,受其启发,笔者通…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a,b,c都是实数,并且a>b>c,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ab>bc(B)a+b>b+c(C)a-b>b-c(D)ac>bc2、如果方程x2+px+1=0(p>0)的两根之差为1,那么p等于(...  相似文献   

20.
一、读书自学 P33~P35二、知识回顾1.解直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元素(除去直角),其中至少有一已知元素是边,求出其余的过程.2.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六元素的主要关系如下:(1)三边关系:a2+b2=,(2)两锐角关系:∠A+∠B=,(3)边与角的关系(以∠A为例)sinA=,cosA=,tgA=,ctgA=.(4)面积公式:S△ABC=12a·=12c·hc(其hc为c边上的高)三、典型范例例1 在Rt△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