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绍断裂带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两侧的前寒武纪地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论述了浙江江绍断裂带上晚元古代发生的岩浆混合作用,研究了该断裂带两侧前寒武纪火成岩石学问题。研究表明,900Ma.B.P.前,是渐赣皖三省交界地区最重要的前寒武纪碰撞造山期;1100Ma前开始形成的江南古岛弧,就在这一时间,与华夏古陆发生碰撞和拼接,伴生了广泛的基性和酸性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混合作用,并延续至早震旦纪(约800 Ma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采用化石Sm-Nd等时线方法测定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年龄。样品采自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的中谊村段磷块岩。根据4个软舌螺化石样品得出的年龄值为距今562.8±7.9Ma;由这4个样品和2个胶磷矿样品获得的年龄值为562.1±5.7Ma,这些数据表明,略低于中谊村段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参考点A的年龄距今约为570Ma,而位于中谊村段近顶部的界线参考点B的年龄距今约为560Ma。该结果为准确标定寒武系底界在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山阳盆地晚白垩世与早古新世的地层基本连续,其间的岩石地层界线不易确定。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盆地内上白垩统山阳组沉积始于70Ma,结束于65Ma。极性编号32,31R,31,30R和30。古新统鹃岭组沉积持续于65—61Ma之间。极性编号29R,29,28R,28,27R和27。Maastricht期与古新世界线位于古地磁年表编号29R中下部。在白垩系—第三系磁性界线之下不到20m处发现恐龙蛋化石,界线之上约30m处发现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冲绳海槽是一个弧后盆地,具有过渡性构造单元的特点: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剧烈,地壳热流值高等,地震调查表明,海槽内发育三套不同环境下的岩层:A,B,C层,A层代表更新—全新统,北部薄南部厚;B层代表上新统,北厚南薄;C层为“声波基底”,中新世末—上新统初发生海槽运动Ⅰ幕,是冲绳海槽的莫基构造幕,上新世末发生海槽运动Ⅱ幕,是冲绳海槽的统一和扩张幕,冲绳海槽的形成经历了深部物质的拱顶期,地壳的裂陷期和岩浆溢出推挤两侧岩体的扩张期。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地区的裂变径迹年龄和上升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裂变径迹方法测定了我国西藏拉萨岩体、康马岩体、告乌岩体的地质时代,分别为:25.5—27.2Ma,10.7—11.5Ma,8.06—9.19Ma。 发现磷灰石的年龄值随取样点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用“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出上述三岩体的上升速度,分别为:0.25mm/a,0.45mm/a,0.49mm/a。结合以前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用“矿物对-封闭温度法”计算了其它地区的上升速度,最低为0.08mm/a,最高可达2.4mm/a。发现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上升速度不一致,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上升速度也不一致,反映出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使西藏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发展历史和上升历史。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3个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四川峨嵋麦地坪剖面和新疆柯坪乌什剖面)地层中小壳化石和胶磷矿样品的Sm-Nd同位素测定表明,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这3个相距遥远的地区的海水是共洋的,海水的ε_(Nd)(T)值为-6.6±0.5.在距今610—500Ma期间,中国海水的ε_(Nd)(T)值在-5.7到-6.6之间,变化很小。研究结果证明,当时除古太平洋和古大西洋之外,还存在一个“古亚澳洋”,而中国海水属于“古亚澳洋”的一部分。样品测定的Sm-Nd模式年龄的为1.8Ga,它反映中国海水周围陆源区的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
万洋山-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的岩浆活动时代与地壳运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颗粒锆石U-Pb法为主,结合Sm-Nd,Rb-Sr,K-Ar和~(40)Ar-~(39)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系统测定了华南万洋山-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的岩浆活动时代为加里东晚期(414—434Ma)、印支期(220Ma)、燕山中期(155Ma)和燕山晚期(105Ma),以中泥盆对前泥盆角度不整合为标志的区域构造运动时代为~380Ma。岩浆活动与区域地壳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屯林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是我国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十万大山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总面积18 000 km2,盆地基底为前中三叠统及印支期花岗岩,盖层为上三叠统到古近系,盆地内构造发育;在盆地中发现多个铀异常点,大多数产于侏罗系,375铀矿床就是其中之一。该文通过对375铀矿床见矿孔ZK9901,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对375矿床的形成环境及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环境的交替行进下,利用泥岩的不透水性和砂岩透水性的相互作用,并经过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造成了铀的富集沉淀。碎屑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综合论述了各种类型盆地的构造迁移及其与油气时、空分布规律。最后初步讨论了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对中国东部盆地构造迁移的影响,指出深部地质作用是产生浅层盆地构造迁移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0.
从苏北、南松辽、广东三水等含油气盆地采集了15个气样,测定了氦、氩、氮同位素和CO_2的碳同位素以及甲烷碳、氢同位素。结合气体组份资料和采集区地质背景,着重讨论了非烃气体的成因和稀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应用了四川、新疆、甘肃窑街煤矿等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烃类气体和非烃类气体虽储于同一储层,但在成因上常有不同。从南松辽万金塔到苏北黄桥、广东三水这三个处于华夏裂谷系地区的二氧化碳气藏及其中的氦与幔源有关,CO_2部分也可能与幔源岩浆活动有关;壳源氦与壳源氩相似,具有年代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报道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C型榴辉岩Sm-Nd同位素年龄(243.9±5.6Ma),和镁铁-超镁铁岩Sm-Nd同位素年龄(230.6±30.7Ma和40.62±17.4Ma)。这些年龄表明中国华北、华南地块在三叠纪初期就沿秦岭-大别山碰撞带连接在一起了。在两地块最后碰撞以前,在古生代,有一系列蛇绿岩套仰冲事件沿华北地块南缘向外逐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松辽平原更新世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松辽平原更新世地层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应用孢子花粉、磁性地层、粘土矿物、同位素年龄、沉积相等测试、分析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平原中心埋深75—80m以下的砂砾石层,属冲积、湖相沉积,时限2.48—1.87Ma,应为第四纪下限。而厚层粘土层,下部厚40—30 m,时限2.01—0.73Ma,属早更新世中、晚期。上部厚25—21 m,时限0.73—0.20 Ma,属中更新世。厚层粘土层平均沉积速率3—4 cm/ka,属大湖长期缓慢、稳定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明塔里木盆地,是以新生代压扭应力形成的山前盆地,迭加在中新生代形成的分割性断陷盆地之上,并构成统一的盆地;根据石炭纪岩石的不溶残渣、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的分析,推测盆地在该时期是一南深北浅的箕状盆地;盆地的生油岩以侏罗系最为有利,但分布范围小;石炭系—二迭系次之,它分布广,生油潜力大;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更次,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探讨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松辽盆地为—克拉通内裂谷盆地。基底、地壳及超壳深大断裂发育。沿深大断裂发生的沉积同期和后期的岩浆活动活跃,存在着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及其伴生资源的供给条件。非生物成因甲烷沿深大断裂分布,δ~(13)C为-12.8‰至-24.2‰;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反序排列,即δ~(13)C_1>δ~(13)C_2>δ~(13)C_3;氦同位素显示了含幔源氦的同位素组成特征,~3He/~4He=2.34—2.97×10~(-6);上述事实表明,松辽盆地可能存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及其伴生资源,是裂谷型沉积盆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据天山东段K-Ar年龄测定结果对天山地槽热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我国新疆天山东段的45个K-Ar年龄数据,结合地质实际,得出结论认为,天山海西期地槽的形成大约经历了200百万年,海西晚期约234.9±20百万年为天山海西地槽形成的时间上限。初步证实了本区有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存在,其年龄值在196.6—157.6±20百万年之间。应用各项年龄测定结果,初步讨论了天山地槽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吉林夹皮沟金矿带的成矿期次,利用稀土元素的示踪性,对夹皮沟金矿带含矿石英脉、花岗岩及变质地层斜长角闪岩等21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石英脉ΣREE=19.12×10-6~147.57×10-6,δEu=0.61~1.22,平均值0.89,具弱的负Eu异常;太古代花岗岩ΣREE=121.40×10-6~157.32×10-6,δEu=0.87~1.09;中生代花岗岩ΣREE=69.78×10-6~90.95×10-6,δEu=0.94~1.02,LREE/HREE比值分别为11.51~14.12和14.16~16.73,后者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略高于前者;变质围岩ΣREE=22.40×10-6~275.86×10-6,δEu=0.75~5.79,平均值2.30,具明显的正Eu异常。三者都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平滑稀土配分模型。结合其区域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和稀土元素特征,得出夹皮沟金矿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对应于太古代成矿花岗岩岩浆作用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作用。太古代首次富集成矿,中生代燕山期叠加成矿并扩大成矿规模,成矿时代分别为2475~2469 Ma和170~160 Ma;结合稀土特征研究及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流体为主,遭受轻微地层变质热液混染,中生代成矿流体混染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晋宁梅树村的前寒武系—寒武系剖面上,较系统地在53个采点上采集了112块岩心标本(249块样品)。磁性地层学研究指出该剖面中一些极性混合带与小壳动物化石群的出现与衰亡的时空位置吻合,反映了地磁场倒转与小壳动物化石群演化的相关性。古纬度信息表明中谊村段主要磷矿层位正是低纬度带控制的古地理环境,文章为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磁性地层序列研究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西昌地区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出露,依据同位素年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形成时期。它们的微量元素和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晋宁-澄江期的磨盘山花岗岩岩浆可能来自于下部地壳基性火山岩的重熔;摩挲营、沪沽岩体花岗岩浆来自上部地壳的硅铝层。海西-印支期的红格-矮郎河岩体为地壳物质混染幔源物质的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而太和、茨达岩体可能是来自深部幔源岩浆经过早期结晶分离后晚期残留岩浆形成的。燕山期冕西花岗岩可能是攀西古裂谷萎缩封闭时地壳局部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0.2Ma以来的黄土堆积物,其石英“自身成因~(10)Be”主要来源于源区初始~(10)Be,载带着源区侵蚀速率变化信息。中国洛川黄土剖面GL 47(L_1),GL83(L_2)两样品石英“自身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5×10~5原子/g,2.2×10~6原子/g。据此计算的源区侵蚀速率为:L_1期(10—90ka),ε_(BeL_1)=1.5×10~(-3)cm/a;L_2期(130—190k a),ε_(BeL_2)=3.8×10~(-4)cm/a。更深层位黄土石英“自身成因~(10)Be”研究可望用于黄土地层测年。  相似文献   

20.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其邻区的泛非热事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Sm-Nd内部等时年龄,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逐层蒸发年龄和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根据,论述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泛非热事件。野外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表明,该热事件不仅有区域强烈的部分熔融,而且还有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它的产生可能与冈瓦纳古陆的最终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