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培养了甘氨酸镨、钕的针状晶体,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可用Ln(Gly)3Cl3·3H2O表示(Ln为Pr,Nd;Gly为甘氨酸)。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Pr(Gly)3Cl3·3H2O的单晶结构,其结构式为{[Pr(Gly)3·(H2O)2]·Cl3·H2O}n,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每一晶胞中有4个络合单元,形成一维链式聚合物·晶胞参数如下:α=4.779(1)Å,b=12.052(3)Å,c=30.953(11)Å。络合单元中镨为九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三冠三角棱柱体。  相似文献   

2.
三元体系MgCl2-CO(NH2)2-H2O在25℃时的等温溶度与新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25℃时三元体系MgCl2-CO(NH2)2-H2O的等温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和密度,且绘制成溶度图和性质-组成图.在三元体系内形成2个三元化合物新相:MgCl2·CO(NH2)2·4H2O(记作A)和Mgcl2·4CO(NH2)2·2H2O(记作B),B为新化合物.三元体系的溶度图由4支单饱和线[对应单饱和固相为MgCl2·6H2O、三元化合物A和B、CO(NH2)2]组成,这4支单饱和线两两交于3个三元无变点[对应双饱和固相为MgCl2·6H2O+A、A+B、B+CO(NH2)2].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Tb(p-ABA)3·H2O和Ln(p-ABA)3·H2O(p-ABA: 对氨基苯甲酸, Ln: Y或Er)配合物共掺杂的SiO2样品.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Y(p-ABA)3·H2O的引入增强了样品中Tb3+离子的特征发光, 而Er(p-ABA)3·H2O的引入使Tb3+的发光减弱. 光声光谱结果表明, 与Tb3+配合物单掺的样品相比, Tb3+和Y3+配合物共掺样品的光声强度降低; 而Tb3+和Er3+配合物共掺的样品则情况相反. 实验测定了共掺杂样品的相对量子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 从无辐射跃迁和辐射跃迁的角度提出共发光效应可能的机制. 结合对室温下陈化干燥样品的分析发现, 只有经适当的热处理过程才能在SiO2凝胶中形成具有多核结构的稀土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无水乙腈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硝酸钪及硝酸钇与DB24C8的固态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Sc(NO3)3·DB24C8·2H2O和[Y(NO3)3]4·(DB24C8)3·8H2O,并对冠醚及其配合物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了8种新的稀土吲哚-3-乙酸和吲哚-3-丁酸配合物,其通式为Ln(lA)3·2H2O和Ln(IB)3·2H2O(Ln=La,Nd,Sm,Er;IA=C10H8NO2;IB=C12H12NO2)。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电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性。  相似文献   

6.
CuSO4(ZnSO4)-CO(NH2)2-H2O三元体系在30℃时的等温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CuSO4(ZnSO4)-CO(NH2)2-H2O两个三元体系在30℃时的等温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折光率-组成图.两个三元体系中分别形成了组成为CuSO4·3CO(NH2)2·H2O(异成分溶解)和ZnSO4·CO(NH2)·2H2O(同成分溶解)的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新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高氯酸铕的双亚砜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高氯酸铕的高、低熔点双(正-辛基亚砜)乙烷和双(苯基亚砜)乙烷的四个配合物:Eu(ClO4)3(α-BOSE)3·2H2O(Ⅰ)、Eu(ClO4)3(β-BOSE)4·2H2O(Ⅱ)、Eu(ClO4)3(α-BPhSE)3(Ⅲ)和Eu(ClO4)3(β-BPhSE)4·2H2O(Ⅳ)的合成及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4种新型配合物[Cu2(TPHA)(NO2-Phen)1](ClO1)2·H2O、[Cu2(TPHA)(Me-bpy)1](ClO1)2、[Mn2(TPHA)(NO2-Phen)1](ClO1)2·2H2O和[Mn2(TPHA)(Me-bpy)1](ClO1)2(TPHA: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NO2-Phen:5-硝基-1,10-菲绕啉;Me-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求出了交换积分J分别为-5.04、-6.52、-0.68及-0.73cm-1.  相似文献   

9.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与HgCl2和ZnCl2·6H2O作用,分别合成化学式为[Hg(PMBP)2(HPMBP)2]和[Zn(PMBP)(H2O)Cl]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电导等物理化学方法推测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配体在此螯合过程中皆由酮式转变为烯醇式,在Hg(Ⅱ)配合物中部分不变。  相似文献   

10.
以多苯并咪唑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基三胺(DTPB)为主配体, 合成了锰(Ⅱ)配合物[Mn(DTPB)Ac]Ac·8H2O(1)和[Mn2(DTPB)(NO3)2(H2O)2][Mn2(DTPB)(NO3)2(H2O)(CH3OH)]·(NO3)4·5CH3OH·H2O(2),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DNA的相互作用, 发现这2个配合物均能与DNA结合, 并对配合物与DNA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直角光散射(RALS)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和2促进DNA凝聚的性质. 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2个配合物都能促使DNA凝聚.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凝聚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邻菲啰啉(phen)和氨三乙酸(H3nta)钴配合物Co(phen)2Cl2(1), Na[Co(nta)]·H2O(2), [Co(phen)2(H2O)2][Co(nta)(phen)]2·12H2O(3), 对配合物3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2448(2) nm, b=1.5898(3) nm, c=1.7412(3) nm, α=91.746(3)°, β=97.807(3)°, γ=103.745(3)°, V=3.309(1) nm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这3种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变化, 确定配合物1和3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 分析了配合物1和3与BSA相互作用时的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函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讨论了这2种配合物分别与BS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位点、 作用力的类型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合成了硫酸根和碳酸根桥联的双核铁()配合物{2[(TPA)2Fe2O(SO4)](ClO4)2·1.5H2O(1),[(TPA)2Fe2O(CO3)](ClO4)2·CH3OH(2)},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150(2)nm,b=2.659(5)nm,c=2.933(5)nm,β=99.40(3)°,R=0.0564,wR=0.1106.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1368(3)nm,b=1.8280(5)nm,c=2.0542(5)nm,β=94.867(5)°,R=0.0567,wR=0.1362.研究了室温下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3.
Yb(ClO4)3-BAPHDCA-H2O的相平衡研究及其三元化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相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Yb(ClO4)3-BAPHDCA-H2O(BAPHDCA:N,N′-二安替比林-1,6-己二酰胺)在30℃时的相平衡.结果表明,体系中形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固液异组成三元化合物Yb(BAPHDCA)2(ClO4)3·4H2O.在相平衡结果的指导下制备了该化合物,并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光谱、TG-DTG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两个含N-皮考林酰肼铁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含N-乙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aphz)的铁配合物[Fe2(aphz)2(μ-CH3O)2Cl2]·CH3OH(1,C19H26Cl2Fe2N6O7,Mr=633.06)和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phphz)的铁配合物Fe(phphz)Cl2(2,C13H10Cl2FeN3O2,Mr=366.99).2个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相似文献   

15.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K3[Fe(C2H5P2O7)2]·4.5H2O和K3[Fe(C2H6P2O7)2(OH)2]·3H2O两种固体配合物,用化学分析、穆斯堡尔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电导测定等研究了它们的性质,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朱强  宫红  姜恒  王锐 《合成化学》2016,24(10):856-860
以过渡金属甲基磺酸盐[Mn(CH3SO3)2·2H2O, Cu(CH3SO3)2·4H2O, Co(CH3SO3)2·4H2O和Zn(CH3SO3)2·4H2O]为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催化醇的四氢吡喃化反应,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醇用量为30 mmol,醇和3,4-二氢吡喃摩尔比为1.0 :1.1,甲基磺酸盐用量为1 mmol,二氯甲烷20 mL时,可高效催化醇的四氢吡喃化反应。与路易斯酸催化活性相比,过渡金属甲基磺酸盐催化醇的四氢吡喃化反应效果最好,催化酚的效果较差。用Mn(CH3SO3)2·2H2O和Cu(CH3SO3)2·4H2O催化正丁醇的四氢吡喃化反应,重复使用5次,收率分别为89%和92%。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10-菲哆啉-1-氧化物(PhenNO)的稀土配合物RE2(PhenNO)6(Ac)2(ClO4)4·3H2O(RE=Eu,Gd,Tb,Ho,Er,Yb;Ac=乙酸根),经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探讨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制得硝酸钪与两种冠醚的固态络合物,确定其组成为Sc(NO3)3·C16H20O7·H2O及Sc(NO3)3·C14H16O6·H2O。研究了冠醚本身及其钪的相应络合物的合成及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20.
体系Mg(NO3)2-MgCl2-H2O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权宝  尹霞  汪琼  王成 《化学学报》2011,69(15):1725-1730
应用修正的BET热力学模型对Mg(NO3)2-MgCl2-H2O体系在273~373 K的相图进行预测, 发现两个共晶点, 并通过实验对共晶点组成材料的吸热和放热行为进行测定, 发现三元共晶点Mg(NO3)2•6H2O(45.6%)-Mg(NO3)2•2H2O (29.6%)-MgCl2•6H2O(24.8%)储能效果较差, 而二元共晶点Mg(NO3)2•6H2O(61.6%)-MgCl2•6H2O(38.4%)在熔点附近具有很好的储放热能力, 其相变热焓经差热分析为136.8 J•g-1, 说明该材料可用作潜在的相变储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