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钴(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考察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对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影响 ,用荧光法和光度法对乙二胺合钴 (Ⅲ ) ([Co(en)3]3 )、联吡啶合钴 (Ⅲ ) ([Co(bpy)3]3 )和邻菲咯啉合钴 (Ⅲ ) ([Co(phen)3]3 )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hen)3]3 与DNA作用时除存在静电作用模式外 ,还存在插入作用 ,而[Co(en)3]3 和[Co(bpy)3]3 主要以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一个特殊的多吡啶钴(Ⅲ)配合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一五胺配合物[Co(terpy)(bpy)Cl]~(2+),三元胺是2,2′:6′,2″三联吡啶,二元胺是2,2′-联吡啶,此配合物结构特殊在于分子中没有任何酸性氢。利用其考察非碱催化水解过程中发现,该配合物的水解速率出人意料地快。这个取代反应可能是一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4-甲基-2,5-二苯基吡啶(MDP)、5-甲基-2-苯基吡啶(PMP)作为配体,设计合成了2种新的绿色磷光铱(Ⅲ)配合物Ir(MDP)_2(PMP)(1)和Ir(MDP)(PMP)_2(2).系统测试了2种配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等性质,并通过单晶结构和理论计算讨论了材料的分子结构、堆积结构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配合物1和2制备的绿色磷光器件实现了高性能的电致发光,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22. 4%和20. 7%,功率效率(PE)分别为86. 0和77. 5 lm/W,且滚降较小.  相似文献   

5.
咔咯钴(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0-(4-羟基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1-Co)和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咔咯钴(Ⅲ)配合物(2-Co),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黏度测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Co和2-Co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外部结合,且在光照下均能引发DNA断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具有很低的暗细胞毒性,但在光照条件下均能有效抑制H460,He La,A549等肿瘤细胞株增殖,表明配合物1-Co和2-Co在光动力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细胞核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配合物2-Co可能是通过氧化损伤线粒体的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钕(Ⅲ)和铒(Ⅲ)的氨基酸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鉴别了Nd~(3+)、Er~(3+)与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形成的四个新的配合物,其组成为Ln_4Glu_(11)ClO_4·8H_2O、Ln_4Asp_(11)ClO_4·8H_2O(Ln=Nd、Er),其中配体通过羧基的氧原子与镧系离子配位。并通过配合物的水溶液的f-f光谱,计算了能级、成键和强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螯合双肟配体H2L(H2L=4,4′-二硝基-2,2′-[1,2-亚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合成了1个三核钴(Ⅱ)配合物[Co3(OAc)2(CH3OH)2L2]·2CH3C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由3个Co(Ⅱ)离子、2个四齿的L2-单元、2个配位的乙酸根、2个配位的甲醇分子和2个结晶的无序乙腈分子组成,其几何构型为稍微扭曲的八面体,且配合物通过分子间C-H...O氢键形成了1种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 (HNU-9)、{[Co(dien)2][La2(C2O4)4(H2O)2xH2O}n (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 (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的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HNU-9)、{[Co(dien)2][La2(C2O4)4(H2O)2]·x H2O}n(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钆(Ⅲ)配合物:[Gd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铕离子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表明,游离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显示了铕(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在591,618,649和684 nm处观察到了4个分别对应于三价铕离子的5D0→7F1,5D0→7F2,5D0→7F3和5D0→7F4跃迁的特征发射峰,其中以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RCo(Salen)的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均为可逆的单电子过程;氧化时钴的价态变化为Co→Co,还原时为Co→Co→Co,并伴有Co─C键的断裂和R·自由基的产生。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不稳定,R影响电化学性质,随着R给电子能力的增强,氧化反应的电位和还原反应的电位均负移。光谱电化学实验的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Co(phen)mXp]Y1·nH2O型配合物,(m=1,2;p=1,2;1=1-3;n=0-4;phen=邻菲绕啉;X=Cl-,H2O,酒石酸(tart),甘氨酸(gly),α-皮可林酸(pic).DL-两氨酸(ala),L-亮氨酸(leu),L-脯氨酸(pro);Y=Cl-,]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磁化率测定,计算它们的10Dq和B值.X-ray单晶衍射实验证明:[Co(Phen)2(H2O)2](NO3)3·2H2O,[Co(Phen)2(gly)]Cl2·4H2O均为顺式结构.[Co(Phen)(ala)2]Cl·3H2O,[Co(Phen)(pro)2]ClO4·4/3H2O均为trans(N)结构.在[Co(phen)2X2](n+)型配合物中,X反位的键长均长于顺位键长,其反位效应的顺序为:Cl->羧基,NH2>H2O。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哕啉钆(Ⅲ)配合物:[Gd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哕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铕离子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表明,游离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显示了铕(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在591,618,649和684 nm处观察到了4个分别对应于三价铕离子的5S0→7F1,5D0→F2,5D0→F3和5D0→7F4跃迁的特征发射峰,其中以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砷(Ⅲ)、锑(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卤化砷;;三卤化锑;半胱氨酸;硫脲;砷(Ⅲ)、锑(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相似文献   

15.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及lgi~E法研究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烷基钴(Ⅲ)配合物[RCo(Salen),R=CH3,C2H5,n-C4H9,i-C4H9]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动力学过程,测定了RCo(Salen)的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s、电子转移数n1、电荷传递系数a、标准电极电位E0、扩散系数D;同时,还测定了氧化产物化学分解加速率常数kf及分解产物电解氧化的电子转移数n2等参数,实验表明RCo(Salen)的电化学反应是ECE过程,R基对E0、kf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真空和溶液中对两个钴多吡啶配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为基础,运用对接软件Dock 6.0,把这两个钴(Ⅲ)多吡啶配合物对接到DNA碱基对中,从总体模型上,研究钴(Ⅲ)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碱基对作用的部位,并详细解释了配合物1与DNA键合常数大于配合物2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聚醋酸乙烯酯与铁(Ⅲ)、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配合物;Fe;Co;Ni;聚醋酸乙烯酯与铁(Ⅲ)、钴(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成功地合成一种新的四齿配体2,5-二(4-((2-吡啶-1氢-苯并[d]嘧唑)甲基)苯基)-1,3,4-噁二唑(L),并且将该配体作为第二配体合成出双核Eu3+配合物[Eu(TTA)3]2L(TTA二2-噻吩三氟甲基乙酰丙酮),配合物[Eu(TTA)3]2L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吸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充分表征.为了讨论配...  相似文献   

19.
Al(Ⅲ)-槲皮素配合物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天乐  严宝珍  胡高飞 《分析化学》2006,34(8):1125-1128
采用UV和IR分析手段,研究在甲醇溶剂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槲皮素(3,3,′4,′5,7-五羟基黄酮)与A l(Ⅲ)形成配合物的构型、反应配比及在配位反应过程中配体分子中各个配位点的配位能力大小及优先配位的顺序。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槲皮素与A l(Ⅲ)所形成配合物的反应配比为A l(Ⅲ)∶Q=1∶1,其配位点为3-羟基-4-酮,配位构型中心为A l(Ⅲ)与一个槲皮素分子形成五元环四配位的配合物。在中性介质中发生两步配位反应,第一步配位反应发生在3-羟基-4-酮配位点其反应配比为1∶2,配位构型为中心A l(Ⅲ)与两个槲皮素分子形成两个五元环之间四配位的配合物;第二步配位反应发生在3,′4′-二羟基配位点其反应配比为2∶1,两个A l(Ⅲ)离子分别在上述两个配位点与一个槲皮素分子形成五元环四配位构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二苯基硫脲钴(Ⅲ)配合物[Co(DPTU)3](DMF)3(DPTU=二苯基硫脲),通过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既存在插入作用又存在静电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