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S波段紧凑型双圆极化有源接收天线,该有源接收天线将微带贴片天线与90°混合电桥、低噪声放大器集成设计,既实现了有源天线的整体小型化又提高了各器件间的连接效率;并通过背馈玻璃绝缘子和一种半差分的方式馈电,在改善微带贴片天线方向图对称性的同时,简化了传统差分式馈电的复杂结构.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有源接收天线在2.2~2.3 GHz内端口驻波比小于1.47,噪声系数小于0.73 dB,主瓣内轴比小于2.4 dB,G/T值大于-13.9 dB/K,与已有公开文献的有源接收单元天线相比,在保持结构紧凑的同时,其G/T值有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设计了一种小型化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元采用低剖面双馈圆极化技术,轴比性能优异;T/R组件采用片式组件表贴综合网络技术,与常规砖式或瓦式相控阵天线的多次封装和模块连接相比,该天线通过一次封装集成实现了相控阵天线的轻、薄、小目标。通过紧缩场暗室测试和对星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工作稳定可靠,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FDTD算法的有源集成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缺乏适合的商业软件对有源集成天线(AIA)进行模拟设计,致使设计周期加长和成本升高.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FDTD算法进行了AIA模拟和设计,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FDTD算法在AIA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博  王辉 《现代雷达》2019,41(4):59-62
介绍了一种小型化高集成有源天线接口网络的组成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实测结果。针对小型化高集成设计的难点进行评估,设计多层印制电路并利用微组装技术实现高集成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一种六通道集成布局,每个通道均包含收发放大电路、波控电路,实现各通道独立收发切换及放大。多层印制电路采用10 层堆叠结构设计,一体化集成内监测及和差网络。根据组件实测结果,幅度带内平坦度优于依0. 3 dB,发射饱和输出功率逸32 dBm,质量为320 g。  相似文献   

5.
研制中心频率为18 GHz的振荡型有源集成天线,包括微带天线设计、单片压控振荡器(MMIC VCO)的设计及微带天线与单片压控振荡器二者的集成。微带天线的芯片面积为4.5 mm×3.5 mm,增益为3.67 dB,中心频率为18.032 GHz,最小输入驻波系数为1.098;单片压控振荡器芯片面积1.1 mm×1.0 mm,调谐范围为15.978~18.247 GHz,输出功率大于6 dBm。振荡型有源集成天线的方向图测试结果与微带天线的特性符合,该振荡型有源集成天线能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有源天线存在的线路损耗问题,提出一款新型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有源集成天线.该设计将天线同时作为辐射元件和有源电路的匹配部分,在不使用任何输入匹配网络的情况下,将低噪放管与天线高度集成,实现有源电路和无源天线一体化.本文设计采用AV-AGO公司的GaAs HEMT低噪放管,通过加载缝隙的倒F天线实现了32%的匹配带宽...  相似文献   

7.
8.
设计了一种短波有源天线供电转换器,利用直流信号和高频信号的频率差异,通过一条传输线路完成射频信号的传输和天线放大器的直流供电,根据射频器件的高频特性实现2路信号的隔离和复用,采用ADS射频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工作带宽内射频阻抗特性和直流电压平稳。制作了一台四通道短波有源天线供电转换器,在1.5~30 M Hz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实测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相吻合,可与宽带接收机实现良好的匹配。同时,供电转换器各通道之间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很好,还可满足一些有源阵列天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利用微带天线的宽带输入阻抗模型进行有源集成天线的设计方法以预测有源集成天线(AIA)的辐射特性和谐波特性.谐波平衡法被用于得到AIA的谐波特性和阻抗模型的端口电压.然后端口电压作为激励源计算天线特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进行有源集成天线设计.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圆极化接收有源集成天线的设计方法,采用有源放大与无源辐射部分一体化设计理念,通过合理改变天线的输出阻抗,直接与低噪声放大器晶体管输入端进行匹配,省去了传统设计中的复杂匹配网络,降低了天线前端的匹配损耗,改善了天线接收系统的噪声和增益。利用此方法设计了一款C波段圆极化接收有源集成天线。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在方向图和轴比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阻抗带宽改善了3%,输入端匹配损耗减小了0.3 dB,同时简化了电路结构。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