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五苯基苯基硅化合物及其原料苯乙炔基硅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们从事多苯基芳基类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并发现这类化合物对有机硅高聚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1.2]。本文研究了五苯基苯基硅化合物的合成。其主要方法是以苯乙炔基有机硅化合物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来合成的。有的文献认为苯乙炔基硅烷由于电子效应与位阻关系,除苯乙炔基三甲基硅烷外,一般不容易与四苯基环戊二烯酮进行缩合[3]。根据我们的实验却得到了较好产率的各种五苯基苯基有机硅化合物,而且产物也易于分离。同时我们还对原料苯乙炔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希土取代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Hart等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希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希土苯基化合物(C_6H_5)_3Ln(Ln=Sc、Y),LiLn(C_6H_5)_4(Ln=La、Pr),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他希土苯基化合物的合成也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索希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希土和芳基之间成键的可能性,我们使用邻甲氧基苯基锂和对甲基苯基锂与希土氯化物反应,试图合成新的希土取代苯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段中余  高宇娟 《应用化学》2013,30(6):611-616
2-苯基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半导体等功能性材料的合成。 因此,其合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合成新方法不断出现。 本文从不同反应底物类别出发,对2-苯基苯并噻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Hart等人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无水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首次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_6H_5)_3Ln(Ln=Sc,Y)。近年有人采用同法又合成了其它稀土苯基化合物(C_6H_5)_3Ln(Ln=Nd、Gd,Er,Yb),但均未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结果,碳的实测值约为计算值的2/3~3/4。Cotton等人报道了[Li(THF)_4][Lu{C_6H_3(CH_3)_2-2、6}4]的制备和晶体结构。为了进一步探索稀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成键可能性,我们选用苯  相似文献   

5.
前文曾经报道利用四苯基环戊二烯酮为双烯体,乙烯基或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硅氧烷为亲双烯体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的多苯基芳基有机硅化合物作为硅橡胶的热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脲桥变化对活性的影响 ,通过异氰酸苯酯和取代苯基呋喃甲酰胺反应合成了 8个未见报道的N 苯基 N’ ( 5 苯基 2 呋喃酰基 )脲化合物 ,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 ,IR和1HNMR确证。测定了它们的生物活性 ,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对蚊幼虫有明显的几丁质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稀土2-甲基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rt[1][2]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先后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6H5)3Ln(Ln=Sc,Y,Nd,Gd),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2/3左右,为了进一步探索稀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稀土与芳基之间成键的可能性,我们使用2-甲基苯基锂与稀土氯化物进行反应,试图合成新的稀土芳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脲桥变化对活性的影响,通过异氰酸苯酯和取代苯基呋喃甲酰胺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N-苯基-N‘-(5-苯基-2-呋喃酰基)脲化合物,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测定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对蚊幼虫有明显的几丁质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聂沃  丁华琴  蒋旭亮 《化学通报》2015,78(12):1173-1175
研究了以金属四苯基卟啉为原料,经由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制备2-甲酰基-meso-四苯基卟啉的合成方法。不同金属离子、溶剂以及Vilsmeier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目标化合物的最终收率影响很大。在以铜四苯基卟啉为原料、氯仿为溶剂及Vilsmeier反应时间为5 h的反应体系中,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可以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合成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前文献中合成四苯基卟啉(TPPH_2)和取代四苯基卟啉都是采用 Adler 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一些对酸敏感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受  相似文献   

11.
铂非均匀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铂非均匀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 并用UV-vis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薄膜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化学行为, 通过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来表征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Pt非均匀掺杂可以明显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 而均匀掺杂的效果较差; Pt非均匀掺杂的最佳量为0.3 mol%. 催化剂薄膜的电化学行为显示: Pt非均匀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开路电压高, 交流阻抗小. 并从半导体的PN结原理探讨了Pt非均匀掺杂二氧化钛的催化活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三氯甲烷为溶剂,用3-异氰酸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对氨基苯酚合成得到一种自组装杂化材料——3-(脲基酚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采用FTIR、XPRD分析方法对该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晶体形态进行了表征.利用旋涂法和共混法分别制备离子通道膜,采用ATR-FTIR和SEM分析手段表征膜的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并通过自制的膜运输实验装置测定膜的传输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传输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所得的离子通道膜表面是致密无孔的,致密层厚度为8~10μm左右;采用共混法制得的离子通道膜的传输速度较旋涂法快.离子通道是杂化材料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的,该通道可以识别并运输Na+.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真空镀膜法、热分解法和电化学法制备了铂金修饰导电玻璃,并以此作为光阴极组装了染料敏化纳晶TiO2太阳能电池.用SEM观察了铂金修饰导电玻璃表面形貌,发现用真空镀膜法制备的铂金膜结构缺陷多、不均匀,存在较多的污点.用热分解法制备的铂金膜具有多孔状结构,但存在较多的有机物分解的残留物.用电镀法制备的铂金膜结构均匀、排列规则、缺陷少、污染少.测定了所制备铂金膜的电阻,结果表明由电镀法所制得的铂金膜电阻最小,用热解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得的铂金膜电阻较大.测定了DSSC电池的光电性能,发现用电镀法制得的铂金膜的催化性能最好,大大提高了DSSC电池的性能;其次是热分解法,由真空镀膜法制备的铂金膜对电池的性能没有多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The complexes of cerium with nitrogen, oxygen and sulfur donor ligands we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 These newly synthesized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UV–Vis, DART Mass, TGA, PXRD, SEM and TEM techniques. The magnet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The optical constants were measured by absorption and reflection spectra 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refractive index and absorption was observed b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which reveals that these parameters are affected by change in concentration. The optical band gap obtained from Tauc-plot indicates its probability to be a good semiconductor. The luminescence behavior of these cerium complexes was observed by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nd the emission life time was calculated by their life time spectra.  相似文献   

15.
P(St-AM)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子晶体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步乳液聚合法,调节引发剂用量,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功能性聚(苯乙烯-丙烯酰胺)乳胶微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乳胶微球的核壳结构和粒径,所制微球的粒径分别为195,217,234和255 nm.用红外光谱对微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证实聚丙烯酰胺已包覆在聚苯乙烯外层.通过竖直沉积自组装法制备了聚合物微球的光子晶体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所制光子晶体膜的表面形貌,反射和透射光谱表征了光子禁带.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以面心立方紧密堆积,其(111)面与基底平行;微球粒径不同,光子晶体的光子禁带不同.制备了不同光子禁带的光子晶体,禁带分别位于473,515,574和630 nm,相应的薄膜分别呈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对于光子晶体的拓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导电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机制与速度对于其在应用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例如在电池的研究中,充放电的速度决定于导电聚合物的电荷传输速度;在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中,响应时间也是决定于导电聚合物在氧化还原态间的变化速度,即电荷传输速度.显然较低的电荷传输速度不利于器件的实用化,因此人们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迅速准确评价电荷传输速度的方法,由于导电聚合物是一个特殊的体系,用一般的电化学方法对其电荷传输速度进行测定时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j.一般说来,导电聚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均伴随着抗衡离子的运动.体系…  相似文献   

17.
锰离子控制掺杂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活性增强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工艺控制制备了锰离子以不同形式掺杂TiO2的光催化剂薄膜,并通过XPS和SEM对薄膜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UV-Vis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薄膜的光吸收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能,通过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脱色率来表征催化剂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锰离子MT掺杂方式制备的TiO2薄膜可明显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以MM掺杂方式制备的TiO2薄膜反而降低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锰离子MT掺杂方式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0.8%.催化剂薄膜的电化学行为显示,薄膜具有p-n结的电容-电压特性,锰离子MT掺杂TiO2薄膜的开路电位和瞬时光电流信号较强,说明其光生载流子易于生成并且分离效果较好.依据半导体的p-n结原理探讨了锰离子控制掺杂TiO2的光催化活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
系列甘露糖醛酸寡糖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酸降解法制备了系列甘露糖醛酸寡糖(聚合度2~8),并分析测定了寡糖的结构. 褐藻胶经部分酸水解,于pH=2.85处分级获得聚甘露糖醛酸. 继续用酸降解法降解聚甘露糖醛酸,经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系列甘露糖醛酸寡糖. 用荧光标记糖电泳(FACE)对寡糖进行了分析,并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 核磁共振波谱(NMR)及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 本研究用酸降解法制备饱和甘露糖醛酸寡糖,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获得系列聚合度的寡糖,为褐藻胶大分子构效关系研究和药物的筛选与发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嫁接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波技术在温和条件下以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 制得了嫁接过渡金属Zn, Cu, Fe和Co的N,N-双水杨醛缩二乙烯三胺席夫碱配合物[SiO2-M(NNOO)], 并与传统加热搅拌法制得的样品的物性和催化性能做了比较. 应用IR和UV-Vis谱学技术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得的嫁接型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均呈现出胺基和席夫碱相应基团的特征吸收, 配体和配合物红外和紫外光谱之间的差别表明配合物结构的存在. 将所制得的样品在苯乙烯选择氧化制苯甲醛反应中进行了催化性能的测试, 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对苯乙烯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苯乙烯转化率均在90%以上, 苯甲醛选择性最高可达93.5%, 产物选择性与反应时间和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的类型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work reported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triphenylmethane industrial dye—crystal violet (CV)—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molecular docking calculation. The static quenching mechanism of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by CV was deduced by the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and the ground-state complex formation was confirmed from the UV-vis spectra. The site maker competition binding experiments together with the molecular docking showed that the CV molecule specifically bound on the subdomain IIA of BSA. The obtained values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binding suggested that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as dominated as suggested by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that the CV molecule was surrounded by hydrophobic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conformation change of BSA in the binding process was detected by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and also reflected by the size change of BSA from the measurements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