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黄金时代--那是在1968年学潮之前的五十和六十年代--教书上课是很认真的.在拉比的严格指导下,教授们努力为深浅不一的所有课程下功夫,把大班分成适当的小班,并开始将基础物理学分成五六类:为未来物理学家的是一类,为理科学生的是一类,为医预生的是一类等等.有一类是拉比保留的,只托付给讲课最有本事的教员.这门课程叫做为诗人而设的物理学.诗人的物理学实际上是一门选修课,文科学生可以用它去得到他们必修的理科学分.我们当时猜想选这门课的人不都是诗人.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1985年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这是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玻尔在近代物理学发展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他诞辰一百周年前夕,我们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玻尔诞生于1885年10月7日,他的科学生涯开始于二十世纪初。他1911年9月赴英国,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作过短期逗留。翌年4月赴曼彻斯特,在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的实验室工作。不久,他就集中力量研究上一年卢瑟福的重大发现,即原子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核上,核半径远小于原子半径,而电子则围绕核旋转,颇象一个微小的大阳系。…  相似文献   

4.
麦克斯韦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电磁场理论被誉为19世纪的电磁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不但将全部电磁现象所服从的规律概括为我们所熟知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而且还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他所完成的不朽著作《电磁场通论》,对当代物理学家甚至对以后几代物理学家来说都是一个伟大而又不易达到的丰碑.同时,麦克斯韦对科学之外的远见卓识和物理学领域一样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5.
圾田昌一(1911—1970)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他在政治上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民主进步运动,积极主张日中友好,是中国人民的一位朋友.他曾于1956年和1964年两次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第二次是作为日本科学家代表团团长出席北京科学讨论会,受到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圾田回国后,多次写文章赞扬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展科学的成就,并以激动的心情回忆了毛主席同他谈话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毛主席的高度崇敬. 圾田在科学工作中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成就.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他…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1,(7):479
《物理学咬文嚼字》曹则贤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7.
前 言 美国栾斯里尔多科性工学院物理系教授瑞斯尼克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在南京工学院讲学期间,曾 就他和哈里德合著的《物理学》一书作了简短的谈话.本文根据这次谈话和他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以及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此书的点滴体会,综合整理而成. 美国哈里德和瑞斯尼克两位教授从1955年开始编著基础物理教科书,到1960年写成,并以书名《高等学校理工科适用物理学》问世.1962年,作者依据两年多的课堂经验加以修订,出版了第二版.1966年再次改动为修订第二版,书名改为《物理学》1977年作者又根据十一年来读者的使用效果和最新科学文献,对修订第…  相似文献   

8.
《物理》2006,(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 2日是著名物理学家黄昆教授的70寿辰,为了庆贺他50年来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卓越成就,1990年 1月 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黄昆教授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致词祝贺,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专程来京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机械电子工业部所属研究所和19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17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他们之中有黄昆教授的朋友、同事,但绝大多数是黄昆教授的学生.会上宣读了10篇论文,这些论文反映出了我国近年来在半导体物理、晶格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沈克琦 《物理》2001,30(4):230-237
文章叙述了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大猷教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和在发展中国教育、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及他勘为师表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1.
《物理》2003,32(5):294-294
在 198 3年第 9期《物理》上 ,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周光召发表了《祝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的开辟》一文 (该栏于 2 0 0 0年更名为“物理学和高新技术”) .他在该文中精辟地指出 :“我国的科学和工业要按照中国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工业一定要逐步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武装起来 ,后来居上 ,跻身于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中去 .我们需要为长期目标服务的 ,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物理学家 ,更迫切需要从事应用和发展工作 ,能够直接推动我国工业起飞的物理学家 .‘物理学和经济建设栏’将向广大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17,(5)
<正>几乎是在物理学成为高中课程的同时,物理学家就开始寻求教授物理学的方法。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Charles Mann于1906年在《中学科学与数学》一书中指出:"想要掌握科学,就必须学习如何合理解释现象,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习惯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习得。"尽管Mann的观点与众多物理学家是一致的,但直到物理学成为  相似文献   

13.
埃尔温·薛定谔于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他的青年和壮年时期,正是物理学发生深刻革命从而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时代.正是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对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由于这一卓越成就,薛定谔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一、青年和学生时代 薛定谔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油布制造商之家.他的父亲不但精于商业,也是一位自然科学爱好者,曾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长期担任该会副会长,经常在学会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位化学教授家庭,因此,作为独生子…  相似文献   

14.
吴有训(正之)先生是闻名国际的物理学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几十年来,他为培养人才,创立科学事业,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吴有训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时闪现在我们眼前,他的亲切教诲仍常常萦绕耳边,他的献身科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去攀登,去搏击.在此,我们追忆他对中国物理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寄托我们的崇高…  相似文献   

15.
黄昆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也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他的学术生涯不同凡响,值得学界研究,值得物理界年轻学人借鉴;他的科学创新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深入系统研究、学习;他的科学贡献,尤其对于新中国物理界的突出奉献,应写入中国物理学史册.  相似文献   

16.
迈克耳孙是美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目睹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但是作为一位常规科学家他对经典物理学情有独钟.他的学术生涯有些与众不同,他获得诺贝尔奖不无争议,他是漠视理论类实验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研究他的诸多方面有助于加强对科学革命过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史学科创建和发展初期,一批由物理学家转向的科学史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中叶,青年物理学家普赖斯将学术兴趣转向科学史,但物理学的经历和思想并未远离他的学术研究,反而助推他形成了科学史定量研究、大科学观念和"互育"思想等重要理论.这段历史既反映了科学史家普赖斯的物理情结,也展示了学科交融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1991年 3月 27日至 29日,全国首届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召开.著名物理学家、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教授为此会欣然题辞:“物理与音乐共鸣,声波为科学交响”.全国许多著名物理学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济济一堂,热烈商讨音乐物理与音乐心理问题.许多代表在讲演中都谈到了对音乐物理学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 1991年 8月 31日是亥姆霍兹诞辰 170周年.笔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一、亥姆霍兹的科学生涯 赫尔曼·路德维希·弗迪南德·亥姆霍兹(Hermann …  相似文献   

20.
 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于2000年3月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无不为失去了一位对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驱而感到十分悲痛.吴大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塞缪尔·高德斯密特(SamuelA.Goudsmit)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有关重元素的工作指出了自然界存在超铀元素.他1934年27岁从密歇根大学学成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获得美国大学物理博士的三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