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泥石流风险评价是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评估,在泥石流防灾减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泥石流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对以往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沟谷泥石流风险性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2.
强降雨通常是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新疆天山公路沿线泥石流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泥石流以沟谷型为主且具有典型的堵溃现象,融雪是其起动的主要原因。故针对该地区泥石流这两点特殊性进行了新监测方法的探究,主要以高速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做为数据采集器、北斗卫星发射器为数据传输通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并发出预警通知,实现了对该类型泥石流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3.
怀柔县泥石流沟谷危险度FUZZY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怀柔县十七泥石流沟危险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对每一等级泥石流沟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壤盆栽试验硫的亏缺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有  李贵宝 《河南科学》1997,15(1):74-77
通过对不同肥力土壤样品的测试分析、吸附实验及盆栽试验,得到不同土壤的硫含量及相对于最佳处理(OPT)的百分产量。并利用这两项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求出土壤盆栽试验硫的亏缺临界值为14.1μg/ml。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分析辽宁省岫岩地区泥石流沟谷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泥石流的危害、形成和发生的条件.应用地理系统、趋势分析模型及熵变理论,分析了辽宁省岫岩地 区泥石流沟谷活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某研究矿区的概况、水文地质与气象条件,随后建立了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最后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免疫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三个模型,并介绍了其在矿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系统算法总体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作为泥石流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均会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性灾害,本文基于DCHNNet(dual-channel hybrid neural network)提出了一个基于双通道的改进残差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双通道残差网络(two-way residual network, TWRNet)。该网络能够广泛应用于泥石流沟谷图像的潜在危险性排查,实现泥石流灾害的预警。TWRNet首先采用切片的方式对数字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和遥感数据分开处理,并使用改进的残差结构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特征进行融合,并使用通道注意力机制SE(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模块进行通道增强;最后给出泥石流沟谷的分类结果。在训练过程中,本文使用了交叉熵和焦点损失构成的联合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TWRNet在泥石流沟谷识别方面达到了最高89.28%的识别率和87.50%的召回率,模型性能良好。使用图像学习沟谷特征的方法来进行泥石流孕灾沟谷的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滤波算法对泥石流沟谷复杂地形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的普适性,选取昆明市东川区大白泥河沟作为研究区,采用改进的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IPTDF)、布料模拟滤波(CSF)、基于坡度的滤波(SBF)3种常用滤波算法对研究区内的15个样本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滤波试验,结合国际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提出的交叉表评价体系对滤波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坡度、植被覆盖度两类因素与滤波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形平坦、坡度较小时(样本1、 2、6、 7、 10), IPTDF、 SBF和CSF算法的平均总误差分别为8.73%、 8.81%、 8.90%,数值上十分接近, 3种算法都能达到分类地面点的目的,当地形复杂,坡度较大时(样本5、 8、 9、 12、 14), IPTDF、 SBF和CSF算法的平均总误差分别为13.4%、 36.4%、 30.2%, CSF与SBF算法在地形复杂的陡壁区域精度较低, IPTDF算法平均总误差远低于其他两种算法,能够很好地适应泥石流沟谷的复杂地形地貌特征;研究区内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对CSF和SBF的误差影响较为明显,各算法Ⅰ...  相似文献   

9.
以水动力模型为研究依据,以降水、来流等自然条件为泥石流发生的推动因子,加之地形、地质、植被、人口等影响因子,构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模型。选取广西5个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河网分级编码方法对河网水系信息作概化处理。根据粗糙集理论,采用了一种可以从客观角度上确定影响因子权值的综合权重计算方法,构建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判机制。将计算模拟结果置于广西地质灾害分布统计与2011年全州县泥石流灾害事件中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水动力模型的泥石流风险分析是合理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泛函临界值的一个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得到了泛函临界值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研究了渐近最小值渐近临界值之间的关系,同时把所结果应用于不动点理论,给出了若干弱内映象的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11.
暴雨过程形成的地表径流导致坡体表面和前缘松散物质向下输移,汇入沟道,演变成危害性较大的泥石流,因此,对于泥石流的启动机理和启动临界条件的研究十分必要.根据下渗曲线法,得出了地表径流深度、入渗率以及降雨强度的关系,并运用牛顿定律、水文学以及土力学等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单颗粒启动、局部启动和整体启动的临界地表径流深度的求解模型,从而可推得临界降雨强度,此可为泥石流的泥石流预警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兴宁乌石坑沟是一条典型的矿渣型泥石流沟,物源规模巨大,泥石流频繁且危害性大,因此对其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详细调查和大量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再通过对矿渣型泥石流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选取堆渣规模、流域面积、渣堆稳定性等9个评价因子,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数学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该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626,属高度危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乌石坑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纤维束断裂过程中的不稳定点。在不稳定点,任何小的断裂都可能引发大的断裂事件。根据不同的断裂性质,将不稳定点分为三类:临界点、亚临界点和准临界点。具体构造了一个单纤维强度阈值分布函数,由这样的纤维组成的纤维束将展示上述几种临界现象。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断裂临界值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常规混凝土,用相同的单边裂缝方形试件和统一的加载装置,进行了Ⅰ型、Ⅱ型、Ⅲ型3种单一型和Ⅰ-Ⅱ、Ⅰ-Ⅲ、Ⅱ-Ⅲ、Ⅰ-Ⅱ-Ⅲ4种复合型裂缝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临界值的测试,得出KⅠc、KⅡc、KⅢc和Ⅰ-Ⅱ、Ⅰ-Ⅲ、Ⅱ-Ⅲ复合型临界断裂曲线和Ⅰ-Ⅱ一Ⅲ复合型临界断裂曲面,从而获得了完整的K判据临界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对沟道的侵蚀破坏作用比一般水流强烈,由于对其侵蚀深度的估计不足,往往导致防治工程的失效。通过室内等比模拟稀性泥石流沟道侵蚀试验来探究其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坡度变化对侵蚀效果的影响大于流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侵蚀深度随泥石流的磨损力增大呈线性增加,并给出经验公式。结合野外调查,对于松散堆积物源较厚的沟道流通区,该经验公式具备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岩爆倾向性的动态破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峰值强度后破坏过程的持续时间长短,反应了岩石破坏的剧烈程度和能量释放特性,也反应了岩石发生爆的倾向性。本文在常规 单轴压缩加载条件下,测定了凡口铅锌矿几种矿岩石峰值强度后的动态破坏持续时间,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岩石发生岩爆的倾向性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发生岩爆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7.
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温度对煤体强度、煤吸附和解吸瓦斯能力的影响及煤层渗透性随应力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和瓦斯突出发生的机理,建立温度、应力、渗流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对温度、应力、孔隙瓦斯压力对突出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含磨屑粗糙表面接触滑动摩擦副温度场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触温度是评价摩擦副工作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粗糙表面、特别是含磨屑粗糙表面接触温度场求解尚缺乏深入研究。介绍了粗糙表面及含磨屑粗糙表面线接触滑动摩擦副接触温度场的求解过程及方法,分析了光滑表面、粗糙表面及含磨屑粗糙表面接触温度场分布,探讨了表面接触温度对滑动摩擦副胶合及咬死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表面温度场较光滑接触表面温度场有明显的提高,在粗糙度影响系数的0.1、0.5时,接触区温度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未加载条件下对大尺度煤样的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煤样的电阻率较大;经过浸泡后其电阻率明显下降.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大尺度冲击性煤样电阻率实验表明,电阻率变化曲线整体上成不对称的"凹"型,基本符合二次曲线;煤样电阻率随压力增加逐渐减少,当达到一定的应力值时,电阻率达到最小值;继续加载,电阻率将升高,直到完全失稳.1#、3#和4#煤样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受载过程中的视电阻率变化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载煤体的电阻率变化与其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裂隙分叉、发育、汇合贯通密不可分;兼有剪裂和拉裂特点的破坏类型可能是大尺度煤样较常见的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钻进过程中岩屑携带原理 ,设计出一种有利于岩屑携带的切入式喷嘴 ,并对该种喷嘴与导向叶轮式喷嘴、圆射流喷嘴进行了轴向压力分布以及水力携岩能力的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切入式喷嘴形成的射流在其射流的主体段上轴向压力呈现出“M”形分布 ,其携岩能力最强 ,携岩量随着切入角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最优携岩喷距与切入角成指数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 ,最优切入角为 6 0°左右 ,在此范围内的最优携岩喷距为无因次喷距的 8.5~ 8.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