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北京谱仪(BES)收集到的33pb-1的Ψ(3770)数据,寻找D介子味道改变中性流(FCNC)和轻子数不守恒(LNV)的稀有衰变, 包括4个D0介子的衰变模式(K0e+e-,Φe+e-,ρ0e+e-和K*0e+e-)和6个D+介子的衰变模式(K-e+e+,K+e+e-,π-e+e+, π+e+e-,K*-e+e+和K*+e+e-). 没有发现信号,给出90%置信水平的上限. 其中, D+介子的两个衰变模式D+→K*-e+e+和D+→K*+e+e-的上限是首次测量. 相似文献
3.
从单胶子交换正反夸克对产生模型出发,计算了N-N相互作用中方盒图的等效两介子交换势,它随γ的变化关系与唯象σ介子交换势随γ的变化关系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从单胶子交换正反夸克对产生模型出发,计算了N-N相互作用中方盒图的等效两介子交换势,它随r的变化关系与唯象σ介子交换势随r的变化关系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高能质子-质子(p-p)和质子-原子核(p-A)碰撞过程中产生的D介子是分析碰撞后生成的饱和胶子性质的重要途经。考虑领头阶下的强耦合效应,在色玻璃凝聚理论(CGC)框架下研究了LHC(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能量下p-p(p-A)碰撞过程中的D介子产生。采用由KLR-AdS/CFT色偶极模型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偶极关联因子,同时利用Glauber模型考虑冷核物质效应,计算了质心能量为5.02 TeV时质子-铅核(p-Pb)碰撞中不同碰撞中心度下D介子的产生截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及其半轻子衰变过程中的核修正因子。通过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结果比较发现:考虑强耦合效应后的理论结果与ALICE和LHCb合作组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最后,本文对LHC碰撞质心能量为8.16 TeV时p-Pb碰撞中D介子产生的核修正因子给出了理论预言, 结果显示此能量下核修正因子理论值比5.02 TeV时略大。 相似文献
6.
7.
用单胶子交换正反夸克对湮灭的势模型计算了质子-反质子湮灭到各种两个介子道的截面及分枝比. 并与Naive模型及其它作者的结果做了比较. 对过程pp→π+π-还计算了湮灭截面随入射反质子动量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我们的模型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中康奈尔电子储存环CESR(CornellElectron Storage Ring)上的CLEO组宣布了他们直接测量到了B→K(892)γ的结果(γ代表光子).给出了相应衰变分枝比.这是继我国精确测量τ轻子质量之后,又一极其重要的高能物理实验结果,受到理论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将扼要介绍此实验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在一种简单的边界加密的坐标变换下,用高精度的差分法研究了温盐双扩散系统.为了保证求解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对流项采用了四阶精度的迎风格式,扩散项和涡量方程的浮力项则采用四阶精度的中心差.首先针对温度占优(Rρ=032)和盐度占优(Rρ=168)的情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与文献[2]和[12]一致的结果,从而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其次系统地给出了不同Lewis数下的流动形态,包括稳定的对称结构、周期性振荡结构和非周期非对称的随机运动形态
关键词:
温盐双扩散 高精度格式 周期性振荡结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本文实验观测到一种微型燃气轮机的DLN燃烧室工作在预混模式时存在低频燃烧振荡现象,其振荡频率为1~2 Hz。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该低频振荡的形成原因。燃烧室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再现了该低频振荡现象,结果表明,产生该低频振荡的原因为进入燃烧室之前的腔体内存在周期性回流,诱发了该低频振荡。通过修改结构,可有效消除该低频振荡,这进一步印证了该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本文实验观测到的低频燃烧振荡现象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本文工作对于理解燃烧振荡的成因及DLN燃烧室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单粒子模型出发,导出了考虑相对论能量因子一级扰动量影响的色散方程。结果表明:当入射电子能量足够大时,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出现频谱振荡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相对论能量因子的扰动作用。文中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事件驱动算法研究颗粒混合物在垂直振动容器中的振荡现象.容器被具有一定高度的隔板分成相等大小的两个小室,并采用半径相差一倍的两种颗粒.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振荡周期随两种颗粒密度比的减少而急剧增加.通过计算在垂直方向上两种颗粒高度之比随颗粒密度的变化关系,说明决定颗粒振荡与否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巴西坚果效应"或"反巴西坚果效应".通过计算颗粒温度,发现颗粒振荡取决于颗粒混合气体的小颗粒温度.当小颗粒温度大于一定值时,颗粒混合气体发生颗粒振荡现象.根据Viridi等提出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文中对该模型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入密度因子,从而可以解释颗粒振荡周期与颗粒密度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低维超导材料由于具有尺度接近量子临界尺寸的优势,能够观测到显著的超导量子振荡效应,因此成为研究超导量子振荡效应的优异平台.由于这些量子振荡效应的周期、振幅、相位与磁通涡旋的量子化及运动方式、超导电子的配对机制、特定外部条件下超导体中的涨落和激发现象密切相关,并且它们还能直观地反映超导材料的几何结构对其超导物性的影响,因此对低维超导体中振荡效应的研究直接反映了超导体的本质规律,成为研究材料超导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深邃的物理内涵和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将探讨三类能够在低维超导材料中观测到的典型超导量子振荡效应:利特尔-帕克斯效应、磁通涡旋运动导致的振荡效应和韦伯阻塞效应,从研究手段、理论预期、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诸方面综述其中所揭示的深刻物理规律,并展望低维超导体的量子振荡效应在量子计算、器件物理和低温物理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理 C》2002,26(11):1093-1102
利用北京谱仪(BES)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e+e-质心系能量为4.0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22.3pb-1的数据,从D介子的5个非轻子衰变模式中共选出2471±218组tagD+X(X可能是γ或π0或π±)和7629±251组tagD0X介子样本. 在这些样本中没有找到D+→φe+υ,φK-π+e+υ,和D0→φK-e+υ,φK-μ+υ的衰变事例,测定在90髎置信度下分支比的上限分别为B(D+→φe+υ)<1.38髎,B(D+→φK-π+e+υ)<2.01髎,B(D0→φK-e+υ)<0.53髎,和B(D0→φK-μ+υ)<0.53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