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稀土化合物填充高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春民 《高分子通报》1997,(3):173-178,189
总结了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中的应用发展,重点进述稀土填充高聚物的研究成果,并涉及了笔者在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含钕稀土有机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广州化学》2000,25(3):54-58
稀土高分子是一类具有许多优异性质和很高应用价值的功能材料 ,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迷人。文章对含钕的稀土有机高分子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发展情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稀土生物功能化合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生物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效应,使其在农业,林业,牧草,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微生物和发酵工业,医药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日前深入广泛,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应用研究的进展作了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中国储量丰富,尤其在徐光宪等老一辈科学家不懈努力下开发了高效提纯稀土元素的有效方法,为当今的稀土性能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稀土包括钪、钇以及镧系金属在内的17种元素,由于镧系元素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的结构相似([Xe]4fn-15d0~16s2 (n=1~15)),尤其是其独特的4f电子层结构,使稀土元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化学价态可变、配位形式多样、总体具有Lewis酸性等特点,使其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与催化反应效果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总结,因此本文从稀土材料的电子结构特点出发,综述了其在多相(热)催化领域中作为载体、Lewis酸(碱)中心以及催化助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方法制备稀土材料及稀土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绮琴  童叶翔 《电化学》1998,4(2):121-129
电化学方法制备稀土材料及稀土在电化学中的应用①杨绮琴童叶翔(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稀土元素内层4f电子的数目从0向14个逐个填满,造成它们之间在光学、磁学、电学性能上出现明显差异,衍生出种类繁多的高新材料.我国的稀土资源非常丰...  相似文献   

6.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环烷酸混合稀土、环烷酸亚锡及它们的复配物添加在26#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 并用俄歇尔电子能谱研究了磨斑表面边界膜的化学组成. 结果表明: 环烷酸亚锡和环烷酸稀土在抗磨性能和减摩性能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其复配物具有比ZDDP更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有望作为新型的高效多功能润滑添加剂在工业实际中得到应用, 复配物在摩擦表面形成的含稀土元素和锡元素的边界润滑膜是其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稀土化合物的铝热法还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稀土铝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混熔法(又称对掺法)、以铝为液态阴极的熔盐电解法和铝热还原法等三种。从能源和经济效益考虑,铝热还原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在适当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稀土收率,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稀土铝合金制备方法。鲁化一等曾采用铝热还原法成功地制取了RE-ZL104合金,并已投入了工业生产。通常在铝合金中应用较多的是混合稀土,对单一稀土化合物的铝热还原法制备稀土铝合金的报道很少。本  相似文献   

8.
稀土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稀土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催化、机动车尾气催化、燃料电池催化、催化燃烧、制氢催化及其他环保催化的相关材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稀土催化应用广泛,但是稀土对于各个催化过程的作用鲜见系统总结,因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上述领域关...  相似文献   

9.
夹层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介了夹层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合成方法,夹层反应过程及机理,综述了夹层化合物结构鉴定,性质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夹层化合物可能将成为一类潜在的复合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0.
苯氧基稀土二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hrotra 等人曾报道三烷氧基稀土化合物与乙酰氯反应,合成烷氧基稀土一氯或二氯化合物,Misra 等人以三异丙氧基稀土化合物[Ln(OPr-i)_3,Ln=Nd,Pr]与苯酚在苯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三苯氧基稀土化合物,但有关苯氧基稀土二氯化合物的合成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稀土催化聚酯和共聚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Ln^3+化合物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其共聚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效果。发现Ln^3+档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并可在缩聚阶段作为Sb2O3的助催化剂使用,通过粘度降测试表明,添加Ln^3+不影响聚酯、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对Ln^3+催化酯化和缩聚反应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稀土2-甲基苯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rt[1][2]利用苯基锂的乙醚溶液与稀土氯化物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反应先后合成了稀土苯基化合物(C6H5)3Ln(Ln=Sc,Y,Nd,Gd),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碳氢分析数据,碳的实测值仅为计算值的2/3左右,为了进一步探索稀土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稀土与芳基之间成键的可能性,我们使用2-甲基苯基锂与稀土氯化物进行反应,试图合成新的稀土芳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含稀土聚合物的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含稀土聚合物的合成、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生理条件(37℃,I=0.15mol·L-1NaCl)下用pH电位法对15种稀土元素与L-谷氨酸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结果。玻璃电极校正用MAGEC程序进行,各体系中配合物物种的选择及其稳定常数的计算用程序MINIQUAD-82A完成,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稀土水滑石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含镧水滑石作催化剂较详细地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戊酯的合成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邻苯二甲酸酐的转化率可达95%,分析了催化剂的化学组成范围,并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积及其表面酸性。  相似文献   

16.
首次合成出稀土元素11一钨锌合铝杂多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分析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其分子通式为:LnH4[Al(H2O)ZnW11O39]·xH2O(Ln=La,Pr,Nd,Sm)。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合成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DOA)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11-钨锌合铝杂多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可以重复使用。DOA产品质量高,达到食品包装级。  相似文献   

17.
稀土化合物中Cl-的ICP-MS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ICP-MS法测定稀土化合物中Cl^-1。对分析线,内标元素和基体浓度进行了合理选择。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5%。相对标准偏差在6.24%-14.70%,测定下限为0.005%。  相似文献   

18.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four series of more than one handred acids and salts of rare earth heteropoly compounds, such as LnHSiMoi2O40, In (PMo11 O39)211-, Ln (PW11 O39)211-, Ln (AsW11 O39)211-, Ln(GeW11O39)213-, Ln(BW11O39)215-, Ln(GaW11O39)216-, Ln(P2Mo17O61)217-, Ln (As2W17O61)217-, Ln2P2Mo18O62and Ln2HP2Mo17VO62(Ln=La, Ce, Pr, Nd, Sm, Eu, Gd, etc. ) which have Keggin, Daw-son and their derivative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polarography and cy-clovoltammetry. The mechanisms of the redox reactions were supposed-and the orders of redox ability of the heteropoly compounds were concluded. The periodic changes in reduction potentials of Ln(PMo11O39)211-and Ln(P2Mo17O61)2217- with Ln atomic number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1/2 of Ln(XMo11O39)2(?)-(X =P, Ge, Si) and nq2(n is the main quantum number of the central atoms and q is their charges)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