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eugma(轭式搭配法)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现象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他们从多角度对Zeugma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对Zeugma的理解问题进行的研究则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认知参照点角度,来对Zeugma的理解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理论分析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认知个体的认识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思维运动是一个双向的运动过程,且有“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偏好。大学课程教育应该是接受教育和发现教育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培养,增进认知迁移效率;也要合理利用主体的认知偏好,促进主体的积极认知行为。文章结合旅游管理主干课程《旅游规划》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是当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对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进行阐释,能够更深刻地认识隐喻语言即时在线意义建构过程,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诗歌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理念由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待于对概念理解的强化越来越成为共识。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基于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概念学习的关系,探讨了高等数学概念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促进高等数学概念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基于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以绘本《点点点》为例,从"数及数的大小""空间方位关系""排列规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数学认知发展,发现绘本的互动式阅读有利于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幼儿首先习得"数、大小、方位、顺序"等数学概念,然后通过互动、操作来习得具体的"唱数、比较大小、分辨方位"等数学能力,所以利用绘本的互动性是科学发展幼儿数学认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思维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然而,鲜有研究用实证的方式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探索批判性思维认知包含的维度及各维度的作用机理。以Benjamin Bloom的认知分层理论为假设前提,以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为采样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进行批判性思维认知因子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通过结构方程软件Amos对假设模型的拟合发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认知受到理解、调控、运用和自评四个公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之间互为影响;此外,研究数据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总体认知尚不充分。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对认知分层理论的客观认识,在实践上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手段,韩礼德和哈桑在其著作《英语的衔接》中提出,词汇衔接是英语语篇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文章以《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为例,探讨词汇衔接手段在凸显语篇主题中的功能,旨在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语篇,从而更好地把篇章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8.
以张家界市为对象,探究了参照群体、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研究模型.结果表明,参照群体在信息性、功利性和价值表达性3个情境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意向都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旅游营销管理者应重视挖掘参照群体作为旅游者信息渠道的价值,区别和塑造不同维度上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强居民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理想点法来构造评价函数,将求解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求解单目标规划问题得出最优解,以毕节地区1997年到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理想点法”能反映出历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间的细微差别,为使土地利用寓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之中,最终谋求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一部美国成长小说,通过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受骗到觉醒、成熟的几个成长过程,展现了欧美大陆文化的博弈以及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的众生相。文章试图从伊莎贝尔的成长历程和文化冲突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2.
田瑞君 《科技信息》2011,(3):I0183-I0184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隐喻观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隐喻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去映射、重构另一种经验,使其更加生动更为直观。隐喻可以将事物通俗化、生动化、形象化,也能使读者产生联想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并形成储量丰富的思想宝库。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用心智空间的跨空间投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形成过程,并将隐喻形成的原理应用到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中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杨清  刘佳伟  牛亚琼 《甘肃科技》2021,37(20):81-83
依托思政课程建设《发展经济学》,选取了开设该课程的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农林经济管理和经济学三个专业2~4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经管类学生课程思政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认知一般,对课程思政所涉及的内容认知度较高,对课程思政内容效果的认知较好,针对此结论,认为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和操作中应通过强化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增强课程思政内容的直观性、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 段三个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形成课程与思政同行、协同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着重对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进行分析,说明其对语篇连贯具有一定的阐释作用。以《红楼梦》中宝黛的人物会话文本为语料,探讨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语篇连贯的,从而得出读者解读语篇的过程就是建构认知语境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英雄史诗作为表现全民族“原始民族精神”的文学体裁,其主题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环喜马拉雅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展示本民族觉醒时期的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事迹的同时,表达了不同文化类型孕育的史诗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的隐喻观容易使读者掉进审美惯性所布下的阐释陷阱。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认知,隐喻观则能避开陷阱,深入读者的认知机制,探求诗歌的主题意义,并从心理的角度揭示陌生化美学的张力本质。始发域INVENTION到目标域FAITH的非对称、选择性的映射使《信仰》的主题意义和陌生化张力得以彰显。映射前后两个目标域之间的比较和映衬不仅产生文本的层次感,还带来反讽的效果。张力与其说是一种语言力量的表征,不如说是一种读者心理态势的体现,本质上是我们日常经验与陌生化经验之间的对比、冲击而造成的心理感觉,最大程度地体现在读者审美期待被消解前后的心理效果的对比上。  相似文献   

18.
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被用来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这对语义研究来说是一种创新。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赵本山小品中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认知解读,即:基于或突显某一模型、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以及修改某一模型,旨在为幽默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任剑超 《科技信息》2014,(1):127+155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是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曾在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英国文学并教书。他探讨人类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共同点和神话的共性作用,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其学问遍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哲学、文献学、超个人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史及流行文化等领域,由此融汇成其独特的神话学见解,并因此奠定了他在神话学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有《千面一人的英雄》(1949),按照书中提出的观点,即东西方的神话都有着一个原型即"英雄之旅",也叫做神话理论。该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中,使他成为娱乐神话的影响者。乔治·卢卡斯的经典之作《星球大战》三部曲,便是深受坎贝尔神话概念影响而拍摄完成的。卢卡斯说,"《星球大战》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认知主体依据自身认知体验对客观物象认知加工而形成。意象的实现经历了由概念外延意义至内涵意义的转变。咏物诗的整个语篇表层主要体现为对一个主体客观物象的吟咏。同一客观物象,对于不同的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本文以咏物诗《咏蝉》为例,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了咏物诗意象实现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