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工作用信号比较法测定了人的声音信号时程辨别阈(△t)及信号间距辨别阈(△t_i),并分析了它和信号时程(t)及信号间距(t_i)的关系.结果表明,当t或nt_i≥40毫秒左右时,△t/t或(△t_i)/t_i大体上保持恒定,平均约为7%;当t或t_i<40毫秒左右时△t/t或(△t_i)/t_i则有逐渐随t或t_i的缩短而增高的趋势.当标准信号及可变信号的强度或频率成分不相同时,所得的△t/t基本上和当两信号强度及频率成分完全相同时的△t/t差别不大.文中讨论了时程辨别及间距辨别的可能机制,并比较了信号时程这一因素在听觉系统对声音各种属性的分析与辨别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响度与响度差阈关系的己有假设总是不能很好地解释心理声学的实验结果,这些假设也不曾对响度的编码和判断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与心理反映间的联系作过明确的描述。本文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关于响度编码的两个假设:响度是一定时间T内的听神经电冲动的记数、稳态纯音激励的神经电冲动速率的时间分布是一个平稳的正态随机分布,得出纯音信号的响度差阈与响度的比与强度无关。这一关系很好地解释了纯音信号强度差阈测试的实验结果,尤其是以前难以解释的Weber比的中部突起、near miss to Weber's law。  相似文献   

3.
当重复频率为250,500或1000赫的重复短声信号的时程短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f_r与信号时程t的平方根成反比,即△f_r=C(T/t)~(1/2).当信号时程长于T时,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閾即恒定在最低的水平,即△f_r=C.T是信息积累的极限时间,较为恒定,约为140毫秒.C为音调辨别閾的最低水平,其大小随受试者的不同及重复短声重复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朱斯语  姬培锋  杨军 《声学学报》2018,43(6):977-983
根据阈值测量实验和变化一致性测量实验,在单自变量干扰和双自变量干扰两种情况下量化分析响度和谱质心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发现:(1)复杂谐波信号中谱质心对响度的影响强于响度对谱质心的影响;(2)声音的变化方向对被试判断响度和谱质心的阈值存在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呈现了响度和谱质心的定量特征,为听觉属性交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研究了43名及60名正常人的声源定位偏差及声源位置辨别阈.声源定位的水平偏差平均为3.1°,垂直偏差平均为4.7°,总偏差平均为5.7°.当声源在正前方水平位置、与受试者相距1.15米时,正常人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3.5°.用双耳强度差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0.70分贝.用双耳时相差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平均为28.5微秒.文中对声源定位水平偏差及用几种方法测得的声源位置辨别阈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的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听觉辨别阈和听阈的加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维之  梁之安 《声学学报》1998,23(2):157-162
测定了不同年龄无耳病史受试者对重复短声的频率辨别阈(△f)、相位别阈(△φ)、强度辨别阈(△I)及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HT),分析了△f、△φ、△IHT与年龄的关系。所选受试者年龄范围为17-67岁,重复短声的基准频率为500pps,听阈测试纯青的频率范围为500-8000Hz。40岁以后△f、△φ、△IHT的加龄变化甚为明显;40岁以前则只△φ、△I及8kHz的HT经统计处理后可看出随年龄而增大的变化.以实验结果(N=190)中50百分率的函数曲线为基础计算得各种辨别阈的加龄变化方程分别为:△f=0.0024X2-0.116X+2.116(pps),△φ=0.0010X2-0.050X+1.343(度)及△I=0.0004X2-0.0163X+0.455(dB).听阈(8kHz)的为HT=0.0424X2-2,15X+34.94(dBnHL)。  相似文献   

7.
丁时祺 《物理通报》2002,(12):41-4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种结构型式的助听器,无论哪一种对于改善传导性耳聋的听力困难都有极好的效果.但对于改善感觉性耳聋的听力困难其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有人认为感觉性聋耳不宜戴助听器.其实不然,感觉性耳聋有一种特殊听力现象,即重振.如果设计者针对重振聋耳听力特性来设计助听器的声学特性,感觉性聋耳就会有满意的助听器使用,而且技术上也能够实现.无论什么性质的耳聋,只要助听器的声学特性能够符合聋耳的听力特性就能起到改善聋耳听力困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量子色动力学奇特强子态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强调了有效理论研究强子分子态可以合理考虑阈效应和“三角奇异性”对近阈奇特强子态性质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这些可能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子谱。  相似文献   

10.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声音是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干扰和能量的损失总会发生畸变和衰减,所以模拟传输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要通过放大器来放大信号的强度,放大信号强度的同时,由噪声引起的信号失真也随之放大。当传输距离增大时,多级放大器的串联会引起失真的叠加,从而使信号的失真越来越大。而数字传输,只有代表了0和1变化模式的数据,方波脉冲式的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除了会衰减外,也会发生失真。但它是采用转发器来代替放大器,转发器可以通过阈值判别等手段,识别并恢复其原来的0和1变化的模式,并重新产生一个新的完全消除了衰减和畸变的信号传输出去。这样多级的转发不会累积噪声引起的失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纯音信号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控制D/A合成在开始、结束处没有在传统测试中普遍存在的倾斜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测听信号,对持续时间为1ms、10ms、100ms、1000ms、5000ms、10000ms的1kHz纯音在声压为20dB、30dB、40dB、50dB、60dB、70dB、80dB、90dB、100dB时的强度差阈进行了测量,测试方式为2AFC。所得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有很大差别。所得不同持续时间信号的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只是Weber比随信号持续时间增加而减小,随着信号持续时间的增加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曲线趋于相同。这表明脉冲段比较法所得结果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之间存在差别并不是因为脉冲段比较法采用长度有限的测听信号,并可能为听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清醒豚鼠记录了声音调幅诱发的皮层慢反应(SCR),并测定了反应阈(△I,以加幅的dB数表示)。调制波是时程200ms的准矩形波,每秒一次。调幅诱发的典型SCR呈正负正三相波,出现在调制开始或结束后40—200ms内。用白噪声、重复短声和纯音作载波,在基幅强度30—90dBSPL的范围内△I仅0.5dB左右,和人的心理物理测试结果相近,表明用SCR测得的△I能代表动物的强度辨别阈。本实验所得的豚鼠△II的函数曲线,可算是动物第一条较完整的△I曲线。  相似文献   

13.
利用Matlab)实现了声音信号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通过音频率测量实验表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音调、响度、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概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音三要素.对这三者的描述,苏科版8年级上册物理教科书中是这样的:"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Moore响度计算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早期响度的图表计算方法相比,Moore计算模型是基于解析式的并且实现了响度值随频率、强度改变的连续计算,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然而,Moore模型计算公式中基本参数值的确定所依据的闻阈标准数据已被修订,并且最新研究表明,Moore模型在确定α值时所做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文中(1)提出了利用耳蜗输入输出函数以确定响度函数的方法;(2)根据多个频率处的响度函数重新估计了Moore模型的参数α;(3)根据最新的闻阈标准数据和新的机理重新修订了其它基本参数;(4)利用新的模型重新计算了等响曲线并与原有模型的结果以及最新国际标准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对1~8kHz之间的计算结果有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能很好地预测1~2kHz之间的凸起。  相似文献   

16.
吴硕贤 《应用声学》2018,37(5):593-596
该文回顾并综述了对音乐厅(包括西洋交响乐厅及中国民族音乐厅)响度评价的研究历程,指出采用乐队齐奏强音标志乐段的平均声压级L_pF作为评价音乐厅响度客观指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文中给出L_pF的计算方法以及对若干厅堂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并通过主观评价,给出L_pF的初步优选值域。采用L_pF作为响度评价指标的好处不仅在于它能表征听众听到的绝对响度的感受,还在于能预判何种规模的乐队适于在多大规模的音乐厅中演出,以便达到较佳响度效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兴坤  王合英 《大学物理》2004,23(10):46-48
分别固定水平线圈和垂直线圈的电流后,在不同的光抽运信号下测定了铷样品吸收池的透射光强度与垂直线圈和水平线圈电流的关系曲线.得到了只有在正常光抽运信号下,透射光强度才与cos^2θ成正比的结论.指出了只有在正常光抽运信号下,地磁场的垂直分量被垂直线圈的磁场抵消时,吸收池的透射光强度才最强.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在6名受试者身上比较了在有及无连续背景声作用下声音信号感受阈的变化。当信号及背景声为频率相同的纯音时,弱背景声(强度为阈上0—5分贝)能使信号感受阈降低8分贝左右。在有白噪声干扰的条件下,这一作用仍然存在。信号感受阈的降低是弱背景声提高了听觉系统对信号感受能力的结果。当背景声与信号有较大的频率差时,弱背景声即无降低信号感受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此问题总是难以理解,虽说能感觉得到,但却无法看到.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器,借助光放大原理把微小的薄膜振动放大为可见度很高的光斑的移动.它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振动,还能让学生看到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此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在第五届全国自制教具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阈上电离与高次谐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信  徐至展 《光学学报》1996,16(12):730-1733
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锷方程,研究阈上电离与高次谐波随激光强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特性,都具有平台区和截止位置,但两者又有差别,较低激光强度作用下,谐波谱有平台而光电了能谱为单调下降的,激光强度较高时,两者都平台,对应的平台区和截止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