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桥氧O~(2-)连结Bi~(3+)和Mo~(6+)双金属离子的配位结构,Ar~+离子束轰击诱导的α,β和γ相钼酸铋中Bi~(3+)和Mo~(6+)的还原行为较之其单一氧化物(Bi_2O_3和MoO_3)发生逆转,并且三种钼酸铋中Bi~(3+)还原为Bi~0的速率同其Bi/Mo原子比的规律变化有对应关系,依次为α-Bi_2Mo_3O_(12)≥β-Bi_2Mo_2O_9>γ-Bi_2MoO_6.在氩离子束诱导还原的钼酸铋表面观察到新的氧物种.据此提出了与钼酸铋晶体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相联系的离子束轰击诱导的化学还原效应的电子转移机理.文中所观察到的钼酸铋的氧化还原特性还对加深理解钼酸铋在烯烃选择氧化催化反应中的氧化还原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50SiO 2-40Bi_2O_3-5AlF_3-5BaF_2玻璃。研究了在808 nm激光器(Laser Diode)激发下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在2 060 nm处的发光性能,同时测试及分析了该铋硅酸盐玻璃的差热特性、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根据吸收光谱以及Judd-Oflet理论,计算了Ho~(3+)的Judd-Oflet强度参数Ωt(t=2,4,6)以及Tm~(3+)/Er~(3+)/Ho~(3+)相应的吸收截面。铋硅酸盐玻璃中,Tm_2O_3、Er_2O_3和Ho_2O_3掺杂浓度分别为0.75%、1.0%和0.5%时,2 060 nm处Ho~(3+)∶5I7→5I8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对Tm~(3+)/Er~(3+)/Ho~(3+)3种离子的光谱性质和离子间可能存在的能量传递也做了分析。Ho~(3+)在1 953 nm处的最大吸收截面σabs为9.08×10-21 cm~2,在2 060 nm处的最大发射截面σem为1.168×10-20 cm~2,辐射寿命τmea为2.75 ms,具有良好的增益效应σemτ(3.212×10-20cm~2·ms)。  相似文献   

3.
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应用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OOH/CPE)测定铋(Ⅲ)时,将试液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500mV处预富集120s,使铋(Ⅲ)与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生成络合物,然后在-500~500mV范围内扫描,使络合物中的铋(Ⅲ)从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铋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32mV处可得铋离子的氧化峰电位,其峰电流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9~4.0×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0×10-10 mol.L-1。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粉置换沉积海绵铋所得铋粉品位较低的缺点,本工艺采用铁片置换海绵铋,铁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直流微电流作用,电流密度5×10-3 A/cm2,温度40℃,所得海绵状铋粉品位在90%以上.通过置换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研究表明,其置换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规律,活化能Ea=13.72 kJ/mol,反应速率方程为v=3.2470 ×c(Bi3+)exp(-13720/RT),置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微电流作用很好的促进了置换过程,且置换海绵状铋粉品位高,杂质少,尤其铅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热动力学研究L-抗坏血酸和Cu~2+对过氧化氢酶的协同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10.15K,pH=7.0的0.1mol·L~(-1)Na_2HPO_4-NaH_2PO_4缓二者同时存 在时,过氧化氢酶催化H_2O_2分解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发现L-抗坏血酸和C~(2+)单 独存在时对酶反应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共存时,对反应有非线性抑制作用。 在一定的酶和底物浓度下,L-抗坏血酸和Cu~(2+)不影响率方程的形式,只减小了一级 反应速率常数.酶活性随抑制剂浓度变化关系呈S形曲线.结合实验结果和文献,提出 了一L-抗坏血酸和Cu~(2+)协同抑制过氧化氢酶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试液中加入捕捉剂,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经实验证明可用标准硝酸铋直接滴定试液中的PO_4~(3-)离子。滴定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进行,可消除能与PO_4~(-3)生成难溶盐的阳离子的干扰。XO在该滴定条件下不封闭Al~(3+)(200mgAl_2O_3)。Fe~(3+)(50mg)用抗坏血酸还原为Fe~(2+)可消除干扰。As~(3+)离子严重干扰测定,当用王水溶样,将As~(3+)氧化为AsO_4~(3-)的形式,则可使砷  相似文献   

7.
Bi~(3+)与Mo(Ⅵ)和PO_4~(3-)在硫酸介质中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铋钼杂多酸,然后被L-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铋钼蓝,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蔬菜及饮料中L-抗坏血酸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测定波长为710nm;(2)1.95×1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的用量为3.0mL;(3)6.51×10~(-2) mol·L~(-1)钼酸铵溶液的用量为4.0 mL;(4)2.06×10~(-4) mol·L~(-1)硝酸铋溶液的用量为1mL;(5)硫酸的浓度为0.16mol·L~(-1);(6)反应温度为室温。L-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在4~120mg·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为3.59×10~3L·mol~(-1)·cm~(-1),检出限(3s/k)为0.2 mg·L~(-1)。方法用于水果、蔬菜及饮料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8.0%~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1%~2.3%。  相似文献   

8.
以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为传感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重金属离子Zn~(2+)、Cd~(2+)、Pb~(2+)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可有效提高Zn~(2+)、Cd~(2+)、Pb~(2+)的溶出峰值电流。考察了p H值、扫描方式、电极硼掺杂浓度、富集电位等参数对检测分析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原位铋修饰BDD电极对Zn~(2+)、Cd~(2+)、Pb~(2+)传感分析具有良好的特性,在10~300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检出限分别为0.56、0.32和0.75μg/L(S/N=3)。干扰实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的相互干扰较小,除Cu~(2+)外,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干扰较小。实际水样中,3种离子的回收率为92.0%~114.0%。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Ho~(3+)/Tm~(3+)共掺杂的Bi_2O_3-SiO2-AlF_3-BaF_2(BSF)玻璃。分析了基质玻璃Bi_2O_3-SiO_2-AlF_3-BaF_2的声子能量和热稳定性;根据808 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得到了Ho_2O_3和Tm_2O_3的最佳掺杂浓度,详细分析了Ho~(3+)和Tm~(3+)之间的能量转移机制;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Ho~(3+)在2μm处的各项光谱参数。结果表明:基质铋硅酸盐玻璃具有声子能量低、共价性强和热稳定性高的性能。Ho~(3+)在铋硅酸盐玻璃中2.0μm处的最大发射截面为σ_e=1.25×10~(-20)cm~2,Ho~(3+):~5I_7能级的理论荧光寿命为4.065 ms,实际测量值为3.447 ms。这些优异的性能表明了Ho~(3+)/Tm~(3+)共掺的铋硅酸盐玻璃可作为2μm激光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以后,往往感到,对某些物质相遇能否反应,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不易判断。我们认为,对高中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强氧化型_1+强还原型_2→弱还原型_1+弱氧化型_2需指出:这里的“强”、“弱”是相对的。例如:Cu~(2+)+Zn→Cu+Zn~(2+)在反应中,对铜元素而言 Cu~(2+)为氧化型,其氧化能力比 Zn~(2+)强,因此 Cu~(2+)是强氧化型,对锌元素而言锌单质的还原能力比铜单质强,因此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滴涂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DNA修饰电极,采用了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两种电化学方法,探究了还原氧化石墨烯@DNA修饰电极对Cu~(2+)电催化活性和氧化峰电流与Cu~(2+)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NA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所修饰的电极对Cu~(2+)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即时电流响应信号同Cu~(2+)的浓度线性方程为i(μA)=-2.098 8-0.538 5c(×10~(-5) 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6,最低检出限为1×10~(-8) mol/L。并且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多功能无毒且环境友好的铋(Bi~Ⅲ)为杂原子制备了Na_(12)[Bi_2W_(22)O_(74)(OH_)2]·42H_2O(Bi-POM)、Na_(10)[Bi_2W_(20)Co_2O_(70)(H_2O)_6]·39H_2O(Bi-Co-POM)以及Na_8[Bi_2W_(20)Cu_2O_(68)(OH)_2(H_2O)_6]·25H_2O(Bi-Cu-POM)含铋杂多酸催化剂,并用于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催化环己烯转化为环己烯酮的羰基化反应。这些复合物通过FT-IR、UV、TG/DSC以及XRD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POM催化剂对环己烯烯丙位羰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掺杂Co~(2+)或Cu~(2+)金属离子后催化活性进一步提升。Bi-Co-POM催化剂展示了最优的催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O_2氛围,60℃,8 h),催化氧化环己烯(作为模板)转化率高达85.9%,2-环己烯-1-酮的选择性高达91.6%。并探究了Bi-Co-POM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对不同反应底物的普遍适用性,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合金、矿石中,铅、铋、铜、铁等元素常共存,相互干扰它们的测定。本文利用Pb~(2+)、Bi~(3+)在盐酸-氯化钠体系中的紫外吸收,用四阶导数消除Fe~(3+)和Cu~(2+)的干扰,对纯锡中铅、铋进行同时测定,结果满意。实验部分 1.试剂及仪器:UV-3000型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本文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铅、铋标准溶液:1mg/ml(3MHCl介质)。 2.仪器参数:狭缝:1nm;扫描速度:50nm/min,横轴放大因子:20nm/cm。  相似文献   

14.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CdTe量子点(QDs),基于Ni~(2+)存在下,利用CdTe QDs荧光猝灭-恢复技术,建立了测定L-半胱氨酸的新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pH及Ni~(2+)浓度等对测定的影响。在pH=10.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Ni~(2+)浓度为40μmol/L条件下,L-半胱氨酸浓度在6.0×10~(-6)~5.0×10~(-5) 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荧光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方法的检出限为2.1×10~(-6) mol/L。该方法应用于果汁和蜂蜜样品中L-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罗晓鸣  陈宁  陈懿  罗谷风 《催化学报》1988,9(4):351-357
V_2O_5与SnO_2构成的二元氧化物与单氧化物的性质很不相同,在所用实验条件下,V:Sn=1:2.1且及1:4.5(原子比)的样品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XRD实验证明:上述样品中SnO_2的作用主要是为钒离子的分散提供骨架,从ESR的结果可以看出:SnO_2的骨架有利于V~(4+)的存在,氧化钒在SnO_2中的分散作用还引起了 V=O及 V—O—V 红外吸收带的消失及622.7cm~(-1)金属—氧键 IR吸收带的加宽和蓝移,由此设想可能生成了比 V—O—V键弱的V—O—Sn键,因而晶格氧的活动性得以增强,样品的V ~(4+)含量与其对甲苯选择氧化的催化活性之间有平行关系。Mossbauer谱实验证明:不论在制备所得样品中或是在反应条件下处理所得样品中,Sn~(4+)的氧化态都没有可觉察的变化,V_2O_5-SnO_2二元氧化物用于甲苯催化氧化的redox过程是通过V~(5+)与V~(4+)之间的电子传递及晶格氧的消耗与补充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以碘化铋与诺氟沙星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修饰碳糊电极。电极对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4.0×10-6~1.0×10-2mol·L-1,级差电位为20 mV/pc,检出限为2.5×10-6mol·L-1。测定了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秋兰姆二硫化大孔型螯合树脂含有—C—S—S—C—螯合基团,在pH5-10时能定量吸附Cu~(2+)、Pb~(2+)、Cd~(2+)离子,用5N硝酸能从树脂上定量解脱下来。当大量存在Ca~(2+)、Mg~(2+)、Fe~(3+)、Al~(3+)、SO_4~(2-)、NO_3~-、Cl~-时不影响对Cu~(2+)、Pb~(2+)、Cd~(2+)的定量吸附。对Cu~(2+)、Pb~(2+)、Cd~(2+)回收率分别为96-105%,95-105%,94-105%。测定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Cu~(2+)、Pb~(2+)、Cd~(2+)分别为±2.8%,±3.2%,±3.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石墨烯衍生物片层尺寸对Hg~(2+)检测的影响。通过超声制得片层大小不同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还原得到相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然后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GO/玻碳电极(GCE)和L-半胱氨酸(L-cys)/rGO/GCE两种修饰电极对于Hg~(2+)的响应,以及不同片层大小氧化石墨烯对应的rGO/GCE和L-cys/rGO/GCE修饰电极对于Hg2+响应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碳糊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铋(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0 .2mol·L-1盐酸底液中 ,铋 (Ⅲ )与桑色素所形成的铋 (Ⅲ ) 桑色素络合物吸附于碳糊电极上 ,在 0 .30V(vs.SCE)预富集后 ,在 - 0 .30V处静止还原 30s ,再从 - 0 .30V到 0 .30V进行阳极化扫描 ,在 - 0 .0 8V左右获得一灵敏的铋溶出峰 ,其二次导数峰电流与铋 (Ⅲ )浓度在 2 .0× 10 -9~6 .0× 10 -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1.0× 10 -9mol·L-1。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方法应用于胃药和锰盐中铋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其结构和组成特点在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预富集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在重金属离子的光学传感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导电性较差,这大大限制了其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制备了一种功能化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热还原氧化石墨烯-金-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RGO-Au-ZIF-8).该复合材料具有较本体MOF显著改善的电化学性质,利用其构建电化学传感平台实现了对水相溶液中铅离子(Pb2+)和铜离子(Cu2+)的同时灵敏检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各种电化学技术对所制备材料及其修饰电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对水相溶液中的Pb2+和Cu2+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溶液pH、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平台对Pb2+和Cu2+的检测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10 (Pb2+)和0.01~10 (Cu2+)μmol·L-1,检测限为2.6×10-9 (Pb2+)和7.8×10-9 (Cu2+) mol·L-1.此外,还对该传感平台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