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高密度优质高产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膜18行 ,12×30cm株行距666.7m2留苗18500株 ,与2膜8行 ,12×45cm株行距 ,666.7m2留苗12300株对比实验 ,结果认为高密度栽培棉花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 ,发挥群体优势 ,加上适当化控 ,可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 ,是北疆棉区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正>我团自1989年至今,承担由兵团农业处主持、采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提供的光敏催化剂,并由石河子塑料制品总厂生产的各种不同型号的新型的光敏降解超薄地膜,进行裂区示范和大田推广,五年中经过四次示范  相似文献   

4.
棉花膜下滴灌与高密度栽培的几项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水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职工收入。我团从2001年实行滴灌植棉,通过近四年来对滴灌设备的安装和对滴灌棉田的管理,总结出棉花膜下滴灌与高密度栽培产量达350~400kg籽棉/666.7m^2,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高密度栽培试验,得出棉花在21~24万株/hm^ 2密度范围内保留10台果枝,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当密度达到30万株/hm^ 2时,产量反而降低.棉花高密度栽培优势在于合理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经中棉23在我县的生育动态监测,结合我县气候特点生产技术水平,阐述该品种持续产高产关键性的技术,是实行宽膜小株栽培,推行全程化控技术,合理运用水肥调空,加强田间人工管理。  相似文献   

7.
8.
机采棉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正在兵团各农牧团场普遍应用.我团于2002年克服了资金不足、自然灾害等困难,实现了种植、收获、加工技术的配套,为明年更好的大面积应用机采棉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将我团机采棉种植采摘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三二团自1991年开始引进种植85—174品系,现已累计种植了10余万亩地.85—174品系单铃重,坐桃集中,果枝紧凑,节间适中,生长势及丰产性能强.一般亩保苗株数在1.1—1.2万.单株成铃5—7个,单铃重一般在5.38—6.8克之间,比同等条件下的新陆早一号高2.45—3.7克之间.特别是在近几年中,棉花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和蚜虫危害后,85—174的单铃重仍比新陆早一号高1.1克左右,单产增加17%左右.根据这几年从引种试验到大田的种植情况看:85—174品系基本适应我地的栽培条件.现就85—174品系在栽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次宜棉区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八师一五二团地处天山北麓中段,玛纳斯河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上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坡降>100‰。全年日照时数2500H,降水量240mm,平均>10℃的有效积温3200℃  相似文献   

11.
<正>“矮、密、平、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作为团场经济支柱的棉花来说是达到了较大的增产作用.“矮、密、早、膜”再加上其它技术管理措施,是使棉花获得高产的系统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强调某项指标和措施,就可能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高效益的目的.比如近年来,随着保苗株数的提高,有些生产单位不是根据土壤肥力、密度的多少、播期早晚、长势的强弱来进行调控,片面强调矮化、结果吃了亏.经多年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棉株高度,对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大面积调查统计,自然高度以70—80公分较为适宜.9月  相似文献   

12.
13.
14.
辽棉15号具有高抗枯萎病,兼抗黄萎病,高产、稳产、品质好的特点。经本团1996、1997两年大田生产认为该品种能适应石河子地区重病棉田生态环境,可以种植在重病棉田中。  相似文献   

15.
16.
番茄营养价值高,是广大群众比较喜食的果菜.但是,由于丹东地区特殊的气候,受阴雨连绵、低温寡照、病虫害严重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经过多年考察,发现有些农户的露地番茄生产一直处于产量低、质量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18.
棉花高密度栽培化学调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棉花化学调控技术是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化调不是万能的,必须在水肥合理运筹下才能体现化控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
中棉所42栽培关键技术:一是促苗早发,苗期不宜化调;二是合理密植,保苗株数在1.5万株/666.7m2为宜;三是科学化调,根据棉花长势在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用0.8g/666.7m2、2.0g/666.7m2和3.0g/666.7m2缩节胺进行化调;四是在7月5日前后打顶;五是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