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过剩通勤与职住平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过剩通勤入手探讨通勤交通与职住平衡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基于理论最小通勤的最优增长分布模型.以绵阳市为例,量化评估了职住平衡程度与通勤交通效率,在对比国内外城市后发现绵阳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较好.利用最优增长分布模型计算得到,在新增劳动力(岗位)增加77 500个(占总劳动力(总岗位)的14%)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优职住平衡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未来绵阳新增劳动力和岗位的分布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职住比作为测度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生成的浮动单元进行空间范围-平衡度分析,进而通过累积统计指标变化曲线和数值分布的可视化,得到超大城市的就业中心、居住区和一般建设区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采用上海岗位、人口、路网等基础数据,以80%、85%、95%等不同收敛值的路网距离阈值筛选结果,研究表明,就业中心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最大,按85%的收敛值,其浦西部分为15~25 km,浦东部分为20~28 km;就业次中心为4~10 km.其他区域的平衡尺度由就业中心决定,随着与中心的距离增大而扩大、由3 km向外扩展到8~17 km,邻近就业次中心的区域平衡尺度因叠加效应而缩小.该方法亦能用于职住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可达性等分析,通过与岗位、居民通勤距离进行对比,有助于解释职住空间错位与长距离通勤交通现象的关联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出行链的角度,构建了不同职住空间下,通勤出行链与家庭环境、个体活动时空间约束以及多样性约束的结构方程模型. 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不同职住空间下居民通勤出行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方面,不论职住区域交通环境如何,居民在考虑通勤出行决策时,更关注出行时间而非出行距离,而家庭环境和活动多样性的影响则趋于稳定;差异方面,相比较职住市区的居民,职住跨区受活动时空约束的影响更为强烈,这是由职住两端可达性不平衡所引起. 居民必须同时考虑职住空间可达性与通勤活动时空制约,才能做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出行.  相似文献   

4.
刘阳  赵晖  周艳龙 《山东科学》2015,28(1):56-63
居住与就业分布不平衡是大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会引发交通需求失衡以及严重拥堵。为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职住分布与出行需求的交互关系,依据城市发展宏观数据作为影响变量,建立职住分布与通勤出行的网络动力学模型,并构建以参数关系为基础的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求解算法。使用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数据和9个典型居住区的职住出行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该网络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大型城市职住分布结构对通勤出行特征的影响关系,并对通勤出行特征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迅速向都市圈范围内扩展。该文研究薪资水平、交通拥挤等要素对都市圈居民工作、居住地选择和通勤行为的影响,构建双城(都市圈)系统居民职住选址与通勤的社会最优模型,以反映城市集聚效应(正外部性)和拥挤效应(负外部性)之间的取舍关系。双城系统包括1个大城市和1个小城市,通过解析拥挤条件下的通勤成本,获得城际通勤者空间分布的边界曲线,据此测算市内、城际通勤者共同作用下的系统社会净收入。该社会净收入取决于工资、通勤成本和农业租金等,进而将社会最优写成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得到双城系统中的最优职住分布与通勤人口。上海—嘉兴双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的现状居住、就业人口均偏多,未来应鼓励在上海工作的上班族居住在周边城镇并通过城际铁路通勤,可提高社会净收入。  相似文献   

6.
"职住平衡"倡导通过实现区域尺度上就业与居住数量上的平衡,旨在从源头上治理大城市交通拥堵、长距离通勤等城市病。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15年人口1%抽样调查、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11月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信令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市分街道乡镇的职住比进行定量测度与可视化分析,并从名义职住比和实际职住比两方面对北京市职住平衡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存在显著的职住不平衡问题,就业岗位向心集聚而人口向外围分布,集中体现在市中心就业主导的职住不平衡和外围居住主导的职住不平衡;同时六环内外绝大部分区域在街道乡镇尺度上的实际职住比普遍较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职住不匹配。  相似文献   

7.
为了设计新型、环保、便捷的智能代步工具,搭建了一款独轮自平衡电动车物理系统。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人车一体的动力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特性分析。设计了独轮车系统的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ifferential,PD)平衡控制器,并对独轮车系统分别进行了自平衡、冲击干扰和阶跃干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独轮自平衡电动车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操控性,证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自平衡单元折概念,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自平衡单元,并结合平面三角形单元,着重讨论了这类单元的刚度矩阵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雨厚 《科技资讯》2012,(18):76-77
自平衡试桩法具有测试吨位大、经济性好等优越性,对于当今大型桥梁结构物采用的超长桩基特别适用,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加载方式的不同,自平衡试桩法测试结果也广受质疑,其中"自平衡点"位置是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给出了"自平衡点"位置确定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自平衡测试技术在桩基静载荷试验以及深层栽荷试验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工程实例,拓展了自平衡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宜昌市为例, 从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的互动关系入手, 采用基于微观模拟的大尺度城市模型UrbanSim, 模拟城市未来的空间动态。结果表明, 2010?2015年, 宜昌市的人口和就业共同向沿江重点城镇化区域集聚。通过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的标定, 以共享影响因素的形式, 突破了UrbanSim在家庭区位选择模型和就业区位选择模型上分离执行的局限, 从微观个体层面实现了居住空间与就业空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幕墙自平衡体系结构有限分析计算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阐述幕墙自平衡体系结构有限分析计算软件的研究.分析自平衡体系结构的分类和计算模型,给出了软件的实现方案.该软件以有限分析法为理论依据,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实现软件,实验及算例表明,软件的计算结果精确有效,而且操作简单,运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房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而对健康住宅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等问题,阐述了健康住宅的概念与标准,阐明了健康住宅与低密度住宅、健康住宅与板楼在概念及功能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的结构格局、风格特色、文化意蕴上都可看出福建闽西培田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依据民居形成的先后及地缘环境文化的相似可知培田古民居在营造过程中对徽派建筑有着明显的传承与借鉴,二者共同体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对当今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仍有着极强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自平衡测试法在仓儿总大桥中的应用,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程序,并分析了测试结果,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设f为平凡扩张代数(AM)上的一个线性映射,分别对f是可交换映射以及f是Lie-导子作了新的刻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矩阵分块方法研究三角代数上的一类非线性可交换映射: 模线性可交换映射. 刻画了此类映射的具体形式, 给出了三角代数上模线性可交换映射是真可交换映射的充分条件, 并证明了套代数上的每个模线性可交换映射都是真可交换映射.  相似文献   

18.
从一则关于我国"惊人房屋空置率"的报道出发,在解释商品房空置率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小区建筑和环境统一设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出天地人居、低碳绿色是我们设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分时通勤缓解高峰拥堵的作用机理及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勤者的出行意愿和路网的交通状态直接影响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在对比分析错时上班制和弹性工作时间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通勤个体上班时间意愿,统筹制定分时段上班制度的"分时通勤"新措施,进而提出了"三阶段两步骤"的分时通勤政策制定方法.通过收集上海市异质的通勤者意愿上班时段及出行信息,分析了通勤者对分时通勤政策的接受程度,利用两步骤的调节方法对不同企业性质的通勤者上班时段分布进行了优化,验证了分时通勤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