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nSSe双光子吸收光电二极管的自相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ZnSSe双光子吸收光电二极管的新型飞秒自相关器,其工作波长覆盖400-800nm的极宽光谱范围,用对紫外波长更为敏感的ZnMgS双光子吸收光电二极管,可延伸自相关器的工作波长至短于400nm的紫外波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星载光学仪器对极光在远紫外波段进行形态探测是研究沉降粒子能量等空间环境参数的重要手段,而远紫外像增强器是进行空间极光远紫外形态探测仪器中所必不可少的光电成像器件,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仪器的工作情况,其中光谱响应特性是像增强器的重要的特性之一。采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波段光作为光源,利用光电倍增管和硅光二极管分别测量同步辐射和像增强器光强,我们对研制的远紫外像增强器在135~250 nm波段范围进行了光谱响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在140~190 nm范围内有较好的响应,响应峰值在160 nm左右,符合远紫外极光成像探测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依据光叠加原理研制了一台太阳光谱仪光电探测系统线性度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由300 W高稳定度氙灯光源、250 W卤钨灯光源、双层中性滤光片轮、双孔光阑及光学成像系统组成。依靠中性滤光片改变光束强度,依靠独立开闭的双光阑和光学成像系统实现光流叠加。该装置工作波段为200~2 400 nm,可模拟紫外-可见-红外波段地外太阳光谱辐照度,动态范围为104,已用于太阳光谱仪等光谱仪和硅光电二极管标准探测器等光电探测系统线性测量。  相似文献   

4.
增强CCD紫外和极紫外成像的荧光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CD广泛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成像,为了使CCD也能在紫外和极紫外波段成像,波长转换十分有用。采用对此波段敏感的荧光物质,使辐射到CCD上的紫外和极紫外光转换成可见光,CCD便可对其成像。研究了产生荧光的过程和条件以及用于把紫外和极紫外光转换成可见光的荧光物质需要满足的条件后,发现水杨酸钠、四苯基-丁二烯、六苯并苯和路玛近比较合适,并简明介绍了它们的特性和制备方法。评述了该领域的荧光物质物质的应用前景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Dhar  V 赵悦 《应用光学》1992,13(5):20-23
1 引言工作波长为8—14μm的混成焦平面阵列是由与硅CCD多路传输器耦合的碲镉汞(MCT)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其性能主要取决于注入到CCD的电荷。电荷注入效率η与MCT光电二极管的阻抗R_d和CCD输入场效应晶体管的跨导g_m有关,即η=g_mR_d(g_mR_d+1) (1) 在文献[1]和<23中,常用光电二极管的零偏压阻抗R_0代替工作点阻抗R_d,对η进行估算,尽管它们的量值有差异(即R_0=100k,R_d=350k)。因此,根据下式,可计算出跨导:  相似文献   

6.
Lumogen薄膜用于固态硅基探测器件CCD紫外增强具有显著的成本和工艺优势。研究旋涂法制备Lumogen薄膜的CCD紫外增强技术,通过对薄膜的光谱分析得到优化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薄膜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较高,对紫外波段的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其发射峰位于525 nm,并且激发谱较宽, 涵盖200~400 nm。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旋涂法制备的紫外增强薄膜,能将紫外光转化为可见光,并且在增强紫外响应的同时,不削弱可见波段的响应,是一种有效增强固态检测器紫外响应的紫外增强薄膜。  相似文献   

7.
罗国平 《发光学报》2019,40(2):224-230
针对基于无机材料的光电探测器需要借助滤光器或棱镜耦合实现窄带响应,提出了一种通过有机材料制备窄带光电探测器并提高吸收峰值和降低半高全宽的方法和结构。该器件由分布布拉格反射器和有机光电二极管构成。有机光电二极管的顶电极和底电极之间构成光学微腔。采用传输矩阵法,详细分析了分布布拉格反射器的中心波长、有机光电二极管透明顶电极和光敏感层的厚度对有机光电探测器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amm等离激元共振波长接近光敏感层的光学带隙时,可获得半高全宽小于20 nm的窄带响应,并且吸收峰值在70%以上。基于PTB7∶PC~(71)BM和PTB7-Th∶IEICO-4F的有机光电探测器分别可用于探测红光和近红外光。该研究从基本物理机制出发,结合材料和器件结构可将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窗口从可见光拓展至近红外光。  相似文献   

8.
TB43 2005010438 紫外波段干涉截止滤光片=Optical filter of interference of cut-off in UV[刊,中]/林永钟(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7))∥福光技术.-2004,26(1).-17-19 介绍紫外波段干涉截止滤光片的设计、制备工艺及实验结果。图3参2(于晓光) TB43//TN248.4 2005010439 MOCVD生长薄膜材料制作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aturable absorption mirror grown by MOCVD[刊,中]/王勇刚  相似文献   

9.
张宣妮  赵宝升 《应用光学》2007,28(2):159-164
针对紫外告警的关键元器件——紫外探测器,简述了紫外告警的特点及发展,紫外辐射的大气传输特性和紫外探测器的发展。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响应波段为105nm~300nm的真空型紫外成像探测器,其光电阴极具有“日盲性”,管型采用近贴聚焦结构,从而使得弥散和像差得以减小。探测器读出系统有光耦合读出和电耦合读出2种读出方法:光耦合读出系统能实时响应;电耦合读出灵敏度高,分辨力强,探测距离远。采用自动门控BSP电源,可实现大动态范围探测,并对光电阴极和微通道板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紫外探测技术足继激光和红外探测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军民两用光电探测技术,在普通探测器件光敏面镀上将紫外波段的光转化为可见波段的光的变频薄膜是增强光电探测器紫外响应的主要技术.文章用"旋涂法"制备成像器件紫外增强薄膜.在对紫外增强薄膜的量子转化效率进行测量分析的实验过程中用SP1702紫外可见光栅光谱仪对薄膜的紫外变频效率进行分析,在激发光源为260和280nm时变频薄膜的发射光谱在520和560 nm附近有较明显的波峰.结合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对该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520和560 nm附近的波峰并非变频薄膜受激发发出的光波,而是光谱测量中产生的倍波现象.从分离重级光谱的角度没计了光谱分级器,以消除光谱测鼍中倍波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晕苯增强CCD紫外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在400nm以下CCD的量子效率太低,而传统的基于CCD的紫外增强技术可以提高CCD对紫外波段的响应,但是存在光谱信号弱的缺点,并且系统分辨率也因此降低。一种自行研制的CCD紫外荧光增强技术,其创新在于去除CCD表面保护玻璃,通过真空镀膜的方法将晕苯直接沉积在CCD敏感元件表面,能有效地提高CCD的紫外响应度,并削弱薄膜对分辨率的影响。对于离散谱线,253.6nm波长的相对强度提高10倍。对于连续谱线,紫外波段的信号也得到明显增强,截止频率从290nm降至220nm。该种方法制作紫外CCD成本不高,可以实现批量生产,适合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GaN/AlGaN/GaN倒置异质结光电二极管(IHP)中,存在于AlGaN/GaN异质结界面处强烈的极化效应对器件的紫外/太阳光(UV/Solar)选择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极化效应总的影响分为两部分:电偶极子和极化项,在建立的GaN/AlGaN/GaN结构IHP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偶极子 对器件UV/Solar选择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考虑电偶极子的影响时, 光电探测器的UV/Solar选择比在103数量级左右,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因此, 在IHP中必须考虑电偶极子的影响. 关键词: 紫外/太阳光选择比 太阳盲区探测器 极化 电偶极子  相似文献   

13.
用线阵CCD代替可移动的光电二极管,改进了声光调制实验。将声光调制的入射光和衍射光投射在线阵CCD上,线阵CCD的信号输出由数字示波器显示,利用数字示波器的"光标"功能测出光斑的距离。改进后,使测量变得简单快捷,提高了实验效率,并减小了实验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4.
普通的硅光探测器,如硅光电池或硅光电二极管等仅能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响应。利用无色透明紫外荧光涂料或油墨能吸收紫外线而发出红色荧光的特点,把紫外荧光涂料涂在普通硅光电池的表面,向紫外光区拓展了其光谱响应范围。采用光声光谱技术测量了荧光硅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研制了荧光差分式紫外光探测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软X光束线通量谱的绝对测量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上用全吸收平行板充氙电离室作一级标准探测器,对硅光电二极管(AXUV—100)的效率在光子能量5—6.5keV进行了标定,建立了二级标准探测器;AXUV—100硅光电二极管在50eV-6keV有很好的线性响应,将其在硬X射线波段已标定的效率曲线外推到软X射线波段,并对BSRF3B1A和4B9B光束线在软X射线波段光子通量谱进行了初步地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符合.在3B1A软X光学实验站,利用二级标准探测器对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的软X光探测器的灵敏度进行了标定,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价格便宜的普通视频CCD来获取紫外激光和软X射线图像的方法和应用结果,以代替价格昂贵的紫外CCD、使用不方便的X光胶片或者昂贵的X光CCD,其关键点是:(1)去除CCD相机的自动增益校正;(2)将相机的校正系数γ值设置为1;(3)去除CCD相机前面的保护窗。作为一种简易的装置,可以用于紫外激光测量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造后的普通视频CCD测量紫外激光光斑,准确可靠,其灵敏度比科学级紫外CCD的低一个量级,它还可以测量软X射线的二维分布,作为X光针孔相机使用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极远紫外到X光波段的光学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X光望远镜、X光显微镜、 X光F-P标准具、X光波带板、X光偏振器及 X光激光器等相继制成.这不但给出对客观世界新的X光观察结果,而且为核聚变等离子体、同步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器等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具体介绍了X光光学技术的简要历史及其在成象技术、干涉技术、衍射技术和偏振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放射光强和背景光对二维光电位置敏感器件干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爱民  袁红星 《光学学报》1998,18(6):62-766
光电位置敏感器件(PSD)是一种可直接对其光敏面上的光斑位置进行检测的光电器件,柯构成非接触高精度动态测量系统,光电位置2器件在使用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定量确定入射光强的大小和克服各种背景光干扰,以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根据光电位置敏感器件的原理和光眯位置方程,找到有背景光作用于光电位置敏感器件上的位置输出的光关系及背影光导致的位置误差的实验数据,同时八射光强度对光电敏感器件输出误差最小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单光子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杨富华 《物理》2010,39(12)
随着以单个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的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技术的兴起,近红外单光子探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近红外单光子探测系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所以它还可以胜任探测其它近红外波段微弱光信号的任务.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是当前最成熟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文章阐明了雪崩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和击穿电压对单光子探测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工作温度、直流偏置、门信号性质和计数阈值等系统参数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尿液分析仪是用来检测人体尿液中某些成分含量的分析仪器,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设备。目前尿液分析仪普遍采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作为光检测传感器,造成测量速度慢。介绍了CCD图像传感器在尿液分析中的测试原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CCD的新型尿液分析仪的原形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触摸屏和重新设计的试剂带传送装置。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尿液分析仪功能齐备,其测试速度及操作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