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是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应用花粉压片法,主要是石蜡切片法,配合组织化学方法,对水稻红莲一华矮_(15)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红莲-华矮_(16)不育系花粉败育主要发生于二核花粉期。2.生殖核与营养核相继崩溃、解体,形成只剩下花粉壁的“园败”型花粉。生殖核败育,营养核尚有部分机能或败育较迟,形成含有淀粉粒的“染败”型花粉。少数花粉在二核期以前败育,剩下不规则形状的花粉壁,形成所称的“典败”型花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于红芒野稻-莲塘早不育系选育过程中五个回交世代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败育发生的时期从造组织开始直至单核花粉晚期都出现各种异常现象,使花粉发育不能进入双核期,最后导致花粉败育。总的说来,五个回交世代中都可观察到花粉败育的各种异常现象;但花粉败育主要是在花粉发育的单核晚期,其次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败育的。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马协型杂交稻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从花粉母细胞至花粉发育过程各时期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观察.醋酸洋红染色结果表明马协A和马协B都能顺利地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采用改进的快速银染法对花粉粒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马协A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末至三核期初之间,先是营养核解体,生殖核后解体.说明马协A是一种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快速银染法的优越性和马协A的败育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1884—1950),植物学家和生物学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现代实验性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最先自编我国第一套植物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教科书.长期从事植物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的生物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无芒山羊草)中国春、(尾状山羊草)中国春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三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vtoplasmicmalesterileline,CMS)小孢子败育特点及育性恢复特性,结果表明:1.(无芒山羊草)中国春CMS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和二核期,以园败为主,园败频率为75.9%;2·(尾状山羊单)中国春CMS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CMS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以典败为主,典败频率分别为80.5%和92.5%;3.上述三种小麦CMS易恢性不同,其中(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国春CMS易恢性相对较好,而(无芒山羊草)中国春CMS相对较差.在测交试验中,三种CMS都找到了育性可完全恢复的恢复系.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细胞质和尾状山羊草细胞质在杂种小麦生产应用中可能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植物雄性不育尤其是农作物的雄性不育不仅有助于了解小孢子发育的生物学机理,还可以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本文从模式作物水稻的角度综述了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特征,包括细胞核不育、细胞质不育两大类型,并探讨了其形成的机理,总结了细胞质不育中育性恢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DNA荧光探针结合显微荧光术,系统地研究了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时期和特点.结果表明,珍汕97不育系不能完成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马协不育系小孢子可完成第一次有丝分裂,但不能进入第二次有丝分裂;广丛41不育系部分小孢子可完成第二次有丝分裂,因此可看到许多三核花粉,但因核行为异常而败育.小孢子的败育过程可能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ABA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发育过程中ABA的分布,短日照条件下,花粉母细胞细胞质基质及小液泡内有金颗粒分布;单核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增多,二核至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的分布位置有变化,绒毡层或降解中的绒毡层细胞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败育,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分布数量均比同时期的可育花粉内明显增多,单核期以前败育的花粉,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细胞核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后期败育的花粉,花粉母细胞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母细胞)内金颗粒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二核期以后,花粉逐渐液泡化,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逐增大的中央液泡内在大量的金颗粒分布,绒毡层细胞内金颗粒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文中对ABA在雄蕊,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由光周期诱导的ABA含量增加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对天台大雷山4个不同生境(常绿阔叶林、灌丛、竹林和杉木林)夏蜡梅群体的果实、种子形态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测量的果实和种子12项形态学指标表明,果实和种子的性状以灌丛生境最优、其次是竹林生境、最差的是常绿阔叶林生境.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群体间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61.71(每果种子数)到7.51(种子厚).夏蜡梅种子形态较果实形态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其中80%以上的变异来源于生境内.PCA分析结果将4个群体大致分为3组,杉木林生境和常绿阔叶林生境果实和种子形态最接近,为一组,竹林生境和灌丛生境各为一组.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与光照条件的相关性最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东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共有67属,含98种,隶属于39科,其中有11属为华东特有属.在67属中,单种属39个,少种属14个,多种属14个.特有属的特征概括为:单种特有属的比例大,具有相对原始性或古老性、珍稀濒危性,生活型和分布型的多样性以及具有明显温带性质.华东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主要集中分布于皖南、浙西北、赣西北和福建的北部地区,特别是浙江的西天目山与安徽的黄山是华东各省中国特有属分布中心.华东各省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多度序列为: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江苏>台湾.本区与华中和西南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与华南和西北,而与华北和东北几乎很少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香榧Torreya grondis Foft.ex Lindl.小孢子叶球发生于当年生新枝的叶腋内,8月末出现小孢子叶突起,9月形成小孢子囊,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初小孢子母细胞大量形成,3月中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4月上旬是单核花粉期,4月中旬是二核花粉期。在花粉的发育过程中不形成原叶体细胞。 不良的温度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大量的败育花粉。败育花粉通常比正常花粉要小一些,充满淀粉粒,花粉壁薄,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少,线粒体嵴发育不良,核质浓缩成几团,生理活性低,糖的代谢受阻。此外,还见到一些膜状溶酶体,使花粉中的原生质体发生自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采自新疆的9种紫萼藓属(Grimmia)植物的孢蒴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这9种紫萼藓属植物的孢蒴呈卵形或圆柱形,蒴齿披针形或缺失.孢子均细小,直径在6~16μm之间,属于细小孢子(PI)或小形孢子(MI);黄色或黄褐色;近极面向内凹,纹饰为颗粒状突起、疣状或芽孢状,孢子外壁网状.本文对这9种植物的孢蒴和孢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附图示,在孢子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数量分类方法已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对于植物生态学的调查数据,我们不但可以用分类方法研究,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即排序(ordination)进行研究。植被是自然界具有间断性质的实体,分类法只适用于探讨植被的间断性;然而,植被还具有连续性和变化性,因此,必须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龙塘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结果 ,扼要报道了本区系现知的 1356种 (不包括种下等级 113亚种或变种、变型 ) ,分隶 144科 687属;对科、属的性质及分布区类型作了分析 ,表明本区系以温带性成分为主 ,也兼有相当的热带性成分 ,具有亚 热带特性;介绍了本区系世界单种属 38属 ,在中国为单种属的有 39属 ,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 19属;珍贵植物 36种及列入中国珍稀保护植物 20种.通过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表明本区植物区系与西天目山、黄山、庐山的关系最为密切 ,显示出该区具有典型的华东植物区系的特征 .  相似文献   

1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茶油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被广泛用作食用油和辅助药物。为探究油茶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主要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赣石83-2"油茶为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果实、种子形态,种子胚胎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对在种子发育后期的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酸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观察和单果质量等变化趋势可将果实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且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花后35~46周(Weeks After Flower 35~46,35~46 WAF)。种子在41 WAF时基本发育完全,胚胎发育过程依次为球形胚(29~33 WAF),心形胚(33~38 WAF),鱼雷形胚(38~41 WAF)和成熟胚(41~54 WAF)。种子发育后期检测到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其中,油酸含量持续增加,成熟时占脂肪酸总量的79.04%,而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比例随着种子成熟而降低。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油茶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查阅、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浙江乐清雁荡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区域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32种(含种下类群),隶属147科、433属;科、属水平显示出多样性,含1个种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41.5%和67.9%.(2)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有64科,占总科数的42.9%,温带成分共36科,占24.6%;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和温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9.1%和50.9%,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占比例最大,为24.1%.(3)从种的分布看,非中国特有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占优,中国特有种中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至西北)分布类型最多.(4)外来入侵或归化植物共29种,其主要原产地为北美洲和南美洲.(5)本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多样、孑遗植物多、珍稀植物较多、特有程度不高、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较大的特点,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特征,与日本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W6184s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发育后期,具大液泡的小孢子不能进入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发育的早期,少数小孢子母细胞就表现异常而导致花粉败育。在小孢子发育的同时,绒毡层出现各种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TG/DTA曲线,初步探讨了马协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规律及发育过程中花药干物质含量与发育期的关系.计算了马协保持系水稻花药发育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经验式,并讨论了马协不育系水稻花药的败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种子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和鉴定浙江种子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了6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其中水毛茛属(Batrachium)和碱茅属(Puccinellia)为新记录属.另外还描述了薹草属(Carex)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苧物质积累和分配对光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年生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苧为试验材料,人工控制光照条件,设计了全光照、80%、60%、40%、20%和10%自然光照6个光强梯度(分别以L100~ L10表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杭州石荠**各器官的物质积累与分配、空间构件指标和生殖动态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杭州石荠**苗期对光强的变化不敏感,营养生长期末和生殖期末差异显著(P<0.05).弱光对杭州石荠**的生长不利,低光强下杭州石荠**在苗期大量死亡;全光照下杭州石荠**的生物量积累不及L80;杭州石荠**生物量积累的最适光梯度是L80,但在此光强下的生殖比率不及L60和L100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