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以后,往往感到,对某些物质相遇能否反应,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不易判断。我们认为,对高中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强氧化型_1+强还原型_2→弱还原型_1+弱氧化型_2需指出:这里的“强”、“弱”是相对的。例如:Cu~(2+)+Zn→Cu+Zn~(2+)在反应中,对铜元素而言 Cu~(2+)为氧化型,其氧化能力比 Zn~(2+)强,因此 Cu~(2+)是强氧化型,对锌元素而言锌单质的还原能力比铜单质强,因此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利用已有经验,快速更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通过简约化处理,准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判断;进行科学探究,总结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3.
胡海燕 《化学教育》2010,31(Z2):146-150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1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社新课标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编排在“从实验学化学”与“物质的分类”之后,肩负着落实课程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要求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计划用3课时加以研究,其  相似文献   

5.
6.
严宣申 《化学教育》1981,2(2):13-15
氧化还原反应是大学普通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某些普通化学教科书在叙述这部分内容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验讨论其中的几个问题。一、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氧化还原平衡是四大平衡之一,但却很少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可逆性。下面的实验可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金荪 《化学教育》1989,10(4):30-32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有其普遍性和重要性.元素的原子在构成物质时,由于外围电子的得失或共用而建立起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随着原子的离合与重组发生键的破裂与重建.在上述过程中,键合电子的隶属关系常发生变化,因此氧化一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8.
吴继法 《化学教育》1991,12(1):49-50
电池可分为产生电能的原电池和消耗电能的电解池。从广义角度来讲,原电池是将热力学可能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释放的自由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则是由外部提供电能,引起电池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体系自由能增加。因此原电池能够用作电源,而电解池则不能。  相似文献   

9.
郄禄和 《化学教育》1988,9(1):16-17
不少初学化学的同学反映,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不好掌握。分析其原因:一是一些同学对“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还不甚了解的时候,盲目“拔高”;也有的教师忽略学生认识能力,一下子深刻地讲了“全部”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许多例子,学生来不及用自己认知结构同化所学新知识,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10.
严宣申 《化学教育》1994,15(2):26-28
根据电极电势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12,33(8):84-88
以实验为例讨论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总结出如何通过电极电势差判断反应倾向;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无关;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性的关系以及运用电极电势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冯长君 《大学化学》1992,7(2):50-50
制备较纯的硅烷、硼烷的常用方法是:用相应卤化物(如氟、氯化物)与复合氢化物(如LiAlH_4、NaBH_4等)在有机溶剂(如乙醚)中作用: 4BF_3+3NaBH_4(?)2B_2H_6+3NaBF_4 2Si_2Cl_6+3LiAlH_4(?)2Si_2H_6+3AlCl_3+3LiClGe、Sn、Pb、Al、Ga等元素的氢化物亦可用此法制取。在这些反应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数均未发生改变,如B在BF_3和B_2H_6中都为+3,Si在Si_2Cl_6和Si_2H_6中都为+3(若用SiCl_4则得SiH_4,在此二物中,Si均为+4),H在LiAlH_4、NaBH_4、B_2H_6和Si_2H_6中均为—1。因此,以上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氢负离子的转移反应,亦称亲核取代反应,例如用LiAlH_4与R_1R_2R_3SiCl作用生成R_1R_2R_3SiH,是发生Walden转化。许多无机化学专著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却称此类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并认为复合氢化物起还原剂作用。这显然是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其一是把复合氢化物的强还原性绝对化,认为在其参与的所有反应中均起还原剂作用;其二是疏忽B、Si等元素电负性比H还小的事实;第三是有些编著者在参考同类书时,未慎重考虑而引用了错误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骆仁新 《化学教育》2003,24(2):40-40
将AgNO3溶液和 (NH4 ) 2 S溶液混合 ,发生的反应是 :2AgNO3 +(NH4) 2 S =Ag2 S +2NH4NO3这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通常认为AgNO3和(NH4 ) 2 S之间是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 ,但实验表明 ,像这样的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之间 ,在一定条件下 ,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1℃时 ,将 5mL 2mol/LAgNO3溶液和5mL接近饱和的 (NH4 ) 2 S溶液分别放在 2个青霉素瓶中 ,用一段 6 0cm长充满饱和KNO3溶液的一次性医用输液管做盐桥 ,用大号干电池的碳棒做电极 ,做成如图所示装置 :为了避免空气中氧气…  相似文献   

14.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值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成树 《化学教育》2005,26(12):61-61,F0003
用氧化值的概念讨论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并把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值法推广到无机氧化还原反应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综述了作者多的来研究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及其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并作用评述。  相似文献   

16.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考题能够考查新情境中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已成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面对陌生的试题情境,很多考生有畏难心理,或者虽然敢于解题,但因知识、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缺失而丢分,下面对这类试题的呈现方式、解题思路和复习应考策略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列扬 《化学教育》1996,17(8):36-38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技巧,是在突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前提下,把握多层次的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性守恒—若是离子反应,原子个数守恒),细心观察变化前后的特点,灵活处理反应物中某些元素的价态,突出化学特色,把方程式配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了双组份离子共存体系的竞争还原容量、竞争反应动力学、影响竞争的各种因素以及竞争反应产物在活性碳纤维表面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双组份离子体系中,活性碳纤维优先与电极电位高者反应,当两组份电极电位均较高时,两者先后都可与活性碳纤维反应,而两组份电极电位一高一低时,只有高电极电位离子能与活性碳纤维反应。当Au~(3+)与Fe~(3+)、Hg~(2+)等电极电位较低的离子共存时,活性碳纤维对Au~(3+)具有高度的选择还原特性。反应条件一般不改变离子参与反应的顺序。活性碳纤维制备工艺对产品的电极电位分布及选择反应特征没有本质上的影响。Hg~(2+)、Fe~(3+)的存在会影响Au在活性碳纤维表面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化学教育》2003,24(4):32-34,37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一条贯穿高中化学始终的“动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必要进行专题复习。1 概念体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表现氧化性、还原剂表现还原性。2 反应类型为了研究的方便 ,可以把氧化还原反应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如 :3 反应规律3.1 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2 性质强弱规律 :在“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中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3.3 正易逆难规律 :若“氧化剂 +e- →还…  相似文献   

20.
吴根亮 《化学教育》2011,32(4):64-64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用试管实验验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该方法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但试剂用量大导致实验成本高并加重了环境污染.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点滴板实验"、" 微型实验" 等简单、高效、环保的新方法[1~6] .笔者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介绍了一种类似的新方法——滤纸实验(以滤纸为载体,在滤纸上即可完成的实验).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而且环保、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