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生物活性指导下,从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J41221)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包括4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和2个甾醇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1-羰基-12α-乙酰氧基-4,4-二甲基-24-甲烯基-5α-胆甾-8,14-二烯-2α,3β-二醇(1),12α-乙酰氧基-4,4-二甲基-24-甲烯基-5α-胆甾-8-单烯-3β,11β-二醇(2),12α-乙酰氧基-4,4-二甲基-24-甲烯基-5α-胆甾-8,14-二烯-3β,11β-二醇(3),12α-乙酰氧基-4,4-二甲基-24-甲烯基-5α-胆甾-8,14-二烯-2α,3β,11β-三醇(4),啤酒甾醇(5)和(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5-二醇(6).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中获得,且1和2的波谱数据迄今未见任何报道.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四联球菌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和4.86μmol/L.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垂穗石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株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用MS和NMR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鉴定分别为3β,14α,15α,21β-四羟基-1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千层塔烷(1)和16-酮基-3β,21α-二羟基-14-千层塔烯(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石松属植物分离.  相似文献   

3.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从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树皮的7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1),豆甾-4-烯-6β-醇-3-酮(2),蒲公英赛酮(3),蒲公英赛醇(4),乙酰蒲公英赛醇(5),5α-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香草醛(9)。除了化合物(7),其他化合物都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文献报道炔诺酮类或17β-羟基(乙酰氧基)-⊿~5(⊿~4)-雌(雄)甾烯-3-酮类化合物中引入7α-甲基可增强其抗生育活性队.我们曾合成10β-乙酰氧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4-雌甾烯-3-酮,经动物试验也显示较强的抗生育活性.本文报道一个既具有10β-乙酰氧基又有7α-甲基或7β-甲基的新甾族化合物——7α和7β-甲基-10β,17β-二乙酰  相似文献   

5.
大叶橐吾中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彤  李平林  袁呈山  贾忠建 《化学学报》2007,65(16):1638-1642
从大叶橐吾的根部分离得到三个新的艾里莫芬型倍半萜(1, 23), 经多种波谱方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6α,15β-环氧-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8α,12-内酯(1), 7-乙酰基-13β-羧酸-6(7)-烯-降-艾里莫芬烷(2), 艾里莫芬-7(11)-烯-6α,15β-内酯(3). 此外, 对化合物1进行了抗菌和抗癌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6.
千里光中四个新倍半萜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华  王春明  贾忠建  师彦平 《化学学报》2001,59(10):1686-1690
从植物千里光中分得四个新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经仔细的波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为:7β,11-环氧-9α,10α-环氧-8-羰基艾里莫芬烷(1),8-11-过氧-9α,10α-环氧-6-烯-8β-羟基艾里莫芬烷(2),7(11)-烯-9α,10α-环氧-8-羰基艾里莫芬烷(3),6-烯-9α,10α-环氧-11-羟基-8-羰基艾里莫芬烷(4)。活性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1具有促进癌细胞生长作用,化合物2和3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滇产玉米须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采用EI-MS、HR-ESI-MS、1D-和2D-NMR以及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滇产玉米须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2-[(2’R)-2’-hydroxydo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1),ent-rosa-ne-5β,15,16-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5-烯-3β,7α-二醇(4)。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化学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结构确证,采用2D-NMR对这化合物2和3的碳氢数据进行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17α-羟基-16β-甲基-4,9(11)孕甾二烯-3,20-二缩酮(1)用70%醋酸进行的水解反应. 结果得相应的3,20-二酮化合物(2). 当用98%醋酸处理(1)不能获得(2). 而是重排成17α-羟基-16β, 17β-二甲基-D-高孕甾二烯二酮(3). 当化合物(1)和(2)与含有CaCl2的70%醋酸反应获得16β, 17β-二甲-D-高-4,9(11), 15-孕甾三烯-3,17-二酮, 其得率取决于CaCl2的浓度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中,分离得5个结晶化合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鉴定出他们的结构分别是:24亚甲基胆甾-1α,3β,5α,6β-四醇(1);24-亚甲基胆甾14-烯-3β,6β-二醇(2);2.十六碳酰胺基-十八-4(E),8(E)-二烯-1,3-二醇(3);(2S,3S,5R)-2-十六碳酰胺基-十八-1,3,5-三醇(4);柳珊瑚甾醇(5)。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对人体鼻咽癌(CNE2)和胃癌(NGC-803)细胞有强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P-388肿瘤细胞有强抑制活性;柳珊瑚甾醇(5)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和减慢心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海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p.中两个新孕甾醇苷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p.中,分离得到3个甾类化合物:孕甾-5,20-二烯-3β-醇-3-O-α-L-吡喃岩藻糖苷(1)、孕甾-5,20-二烯-3β-醇-3-O-β-D-吡喃木糖苷(2)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孕甾醇苷具有抗早孕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1.
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南岛三亚海域采集的软珊瑚Labophytumsp.中分离得五个甾醇苷(1)~(5)。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依次为3'-O-乙酰基-4-O-[β-D-吡喃木糖苷]-孕甾-20-烯-3β,4α-二醇(1),4-O-[β-D-吡喃木糖苷]-孕甾-20-烯-3β,4α-二醇(2),4'-O-乙酰基-4-O-[β-D-吡喃木糖苷]-孕甾-20-烯-3β,4α-二醇(3),4'-O-乙酰基-4-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孕甾-20-烯-3β,4α-二醇(4)和4-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孕甾-20-烯-3β,4α-二醇(5),其中1为新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2)和(5)对SKMG-4,Hep-G2和CNE2三种人体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娟  黄亚  唐宇  尤梅  胡金锋 《有机化学》2013,(6):1304-1308
首次对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根部(岗稔根)的化学成分展开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上述化合物的结构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3-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23-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3β-O-反式-阿魏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3β-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3β-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5),山楂酸(6),阿江揽仁酸(7)和2α,3β-dihydroxytaraxer-20-en-28-oic acid(8).其中化合物1和3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2,4~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对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和薄层制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1R,2S,4S,5R)-2,5-二羟基-p-薄荷烷(1),(1S,2S,4R,5S)-2,5-二羟基-p-薄荷烷(2),(3R,4R,6S)-3,6-二羟基-p-1-薄荷烯(3),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4),5α-羟基-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5),2α-羟基-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6),4β-羟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7),4-羰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8),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1-3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狗娃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已知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4),α-波甾醇(5),槲皮素(6),3'-甲氧基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阿魏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没食子酸乙酯(12)。其中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南海的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有免疫调节活性的乙醚可溶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 COSY和MS等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0-烯孕甾烷乙酸酯(1),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2),3-酮-20-烯孕甾烷(3),1,2-环氧-3-酮-20-烯孕甾烷(4),1,20-二烯-3-酮孕甾烷(5),1-烯-3-酮-20S-甲基-21-羟基孕甾烷乙酸酯(6),1-烯-3-酮-20β-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1-烯-3,22-二酮胆甾烷(8),1,24-二烯-3-酮-22,23-二羟基胆甾烷(9),O-methylisogrifolin(10),(1R,3S,4S,7E,11E)-3α,4α-环氧-7,11,15-三烯西松烷(11),玉米黄素12和6-溴-3-羧酸吲哚(13),其中化合物4,6和10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6,7和10的波谱数据进行了报道,而且利用2D NMR对其进行了全归属.对化合物1~7可能的生源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化合物6和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3和6.3 mol/L;化合物7对肝癌细胞(BE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也显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1和0.26mol/L;化合物11对COX-2显示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为0.455 mol/L.  相似文献   

16.
通过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的内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 HL-2232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色原酮类化合物以及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氨基嘌呤-9-羧酸甲酯(1),腺嘌呤核苷(2),尿嘧啶核苷(3),N,N'-二苯基尿素(4),(2S,2'R,3R,4E,8E,3'E)-2-(2'-羟基-3'-十八碳烯酰胺)-9-甲基-4,8-十八碳二烯-1,3-二醇(5),2-(2'S-羟丙基)-5-甲基-7-羟基对氧萘酮(6),fortisterol(7),(22E)-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啤酒甾醇(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其碳谱数据至今未曾报道.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3对肿瘤细胞A549,B16F10,HL-60,MCF-7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新化合物1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值为14.9μmol·L-1、化合物3对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为8.6μmol·L-1,两者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17.
吴照华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2,40(7):629-636
16,17α-环氧-5α-和5β-孕甾-3β-醇-20-酮(1,2)用诺卡氏菌脱氢分别得到4,5,6,7和8,5,6,7四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4-孕甾烯-3,20-双酮(5)是主要产物.1和2分别用节杆菌脱氢时则均得到两个20α-羟基的不饱和化合物15和16,其中⊿1,4-双酮16是主要产物.16,17α-环氧-16β-甲基-5α-⊿9(11)-孕甾烯-3β-醇-20-酮(3)用诺卡氏菌脱氢可得到12,13,14三个化合物,其中16,17α-环氧-16β-甲基-4,9(11)-孕甾二烯-3,20-双酮(13)是主要产物.综上所述,5α和5β甾族化合物用诺卡氏菌脱氢主要脱去C4,5两个氢原子形成⊿4-烯-3-酮化合物,而采用节杆菌可使Cl,2和C4,5位同时脱氢形成⊿1,4-双烯-3-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毛喉萜1(Forskolin)是从印度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二萜类化合物。1977年Bhat等报道其结构为:7β-乙酰基-8.13-环氧1α,9α-双羟基-6β-羟基-劳丹-14-烯-11-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经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将化合物鉴定为5-[3-(1-羟乙基)吡啶],7-马钱苷酯(1),林生续断苷I(2),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和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2是二聚体环烯醚萜苷,化合物3和4是两个木脂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头花杜鹃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义长  邢建萍 《化学学报》1982,40(6):531-538
应用分馏、硅胶柱层析和含硝酸银的氧化铝柱层析,从头花杜鹃发油中分得24个化合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气相色谱的测定,其中20个化合物被鉴定为:d-α-蒎烯(1),dl-JB-蒎烯(2),香叶烯(3),顺式-α-罗勒烯(4),β-古芸烯(5),δ-杜松烯(6),γ-芹子烯(7),α-芹子烯(8),χ-芹子烯(9),反式β-法呢烯(10),α-葎草烯(11),(一)-16α-贝壳杉醇(12),醋酸冰片酯(13),α-萜品醇-4(14),α-萜品醇(15),反式松油醇(16),里哪醇(17),前异水昌蒲二醇(18),环氧薇草烯-Ⅱ(19)和桧脑(20). 化合物4,5,11~17和19是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