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溴甲基萘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2-溴甲基萘(2-BrMN)的荧光及磷光性质。2-溴甲基萘是一种优良的荧光试剂,λex/λem=274/334nm,其浓度在1.0×10^-6~1.2×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最低检测限为4.7×10^-8mol·L^-1。以β-环糊精(β-CD)作保护剂和1,2-二溴丙烷(DBP)为重原子微扰剂的2-BrMN/β-CD/DBP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和Ne(^3p0.2)与POCl3分子的传能反应,获得了激发态碎片PO(A)和PO(B)的发射光谱,测定了He(2^3s)与POCl3反应中PO(A)和PO(B)的形成速率常数,其数值分别为:KPO(A)=3.68×10^-11cm^3·molecule^-1S^-1和KPO(B)=9.40×10^-11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3.
高TcBOLOMETE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给出了高Tc超导红外探测器的理论分析;器件设计。并报道了用GdBa2Cu3O7-x薄膜制备的红外探测器的实验结果。得到的最好结果是噪声等效功率NEP(500,10,1)=1.4×10^-11WHz^-1/2;探测率D^*(500,10,1)4.2×10^9cmHz^1/2W^-1;响应度Rv=1065V/W。  相似文献   

4.
双水相体系中Cu(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瑞启 《光谱实验室》1999,16(3):302-305
本文研究了铬黑T(EBT)作萃取剂和显色剂,在聚乙二醇-2000(PEG)-Na2SO4-EBT双水相体系中Cu(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及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8.5缓冲溶液中,将Cu(Ⅱ)络合物从水溶液中萃取到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nm,摩尔吸光系数为3.05×10^4L·mol^-1·cm^-1,此法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不除氧条件下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测定喹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 ̄5.0×10^-5mol/L,5.0×10^-4mol/L,两段三个数量级范围与室温磷光信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7.4×10^-8mol/L。本体系的特点是DBP用量少,从而减少了因过量  相似文献   

6.
向锗与茜素氨羧络合剂罗丹明6G形成的Ge(AWLC3(R6G)5甲苯浮选物,加入0.1mol/L的NaOH的溶液,使R6GY颜色相同的四溴荧光互,形成等色染料离子对R6G^+;TBF^-再被甲苯浮选。将浮先物溶于丙酮,于530处进行光度测定,由于10个染料分子同时吸光,使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ε=5.8×10^5L.moil^-1,cm^-1,锗含量在0.0040-0.1mg/L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7.
铂(Ⅳ)-钼酸盐-乙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用钼酸盐与乙基罗丹明B(ERB)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6L·mol-1·cm-1,服从比耳定律范围0—2.5μg/25mL,缔合物至少稳定1周,考察了5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除生成杂多酸元素和Au(Ⅲ)、Os(Ⅷ)、Pd(Ⅱ)、Ir(Ⅳ)外,大多数元素不干扰。测定铂的条件为:〔HClO4〕=1.2mol/L,〔MoO42-〕=9.1×10-4mol/L,〔ERB〕=3.2×10-5mol/L,0.08%PVA。缔合物的摩尔比为Pt(Ⅳ)∶ERB=1∶2,本法已用于铂矿中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钼和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钼,铬-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CTMAB显色体系中,应用三层ANN-BP网络解析钼和铬的吸收光谱,不经分离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钼和铬。钼和铬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530=1.4×10^5L·mol^-1·cm^-1,ε512=3.7×10^4L·mol^-1·cm^-1。以合金钢中钼和铬进行了同时测定,结果满意。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试剂8-喹啉偶氮槲皮素的合成方法及其理化性质,显色性能和与Fe(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TweeN-80存在下,PH=10.3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Fe(Ⅲ)与8-QAQ的络合物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Fe(Ⅲ)含量在0-2.6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室温下,络合物至少稳定15h,络合比为1:3  相似文献   

10.
邻羧基苯基荧光酮与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5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邻羧基苯基荧光酮(o-CPF)和Te(Ⅳ)生成4∶1稳定络合物,λmax=560nm,ε=1.25×105L·mol-1·cm-1。Te(Ⅳ)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烟尘中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运用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Cr(Ⅲ)与Cu(Ⅱ)含量的新方法。在pH 5.7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Cr3+,Cu2+与铬天青S(CAS)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可分别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52×105 L·mol-1·cm-1和1.01×105 L·mol-1·cm-1。Cu2+和Cr3+的浓度分别在0.08~1.2 μg·mL-1和0.05~0.52 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检测限分别为0.014和0.013 μg·mL-1。此方法应用于环境水中Cr(Ⅲ),Cu(Ⅱ)的同时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光度法研究溴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酚蓝(B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条件下结合反应的吸收光谱,探讨了结合反应机理、结合模型以及影响结合参数的一些因素。认为溴酚蓝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通过静电引力作用,结合反应符合Pesavento提出的相分配模型。并探讨了溶液的酸度、染料浓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Co2+-1,10-二氮杂菲作为增感剂,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超痕量镉的分析方法。设计了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流路,优化了仪器各项操作参数及各项化学条件。方法在2.0 mol·L-1盐酸介质中,以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富集镉,铜、铅因不被吸附而与镉分离,然后用0.5 mol·L-1 硝酸洗脱镉,洗脱液直接经断续流动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有效地富集镉和消除大量铜、铅对测定镉的干扰,且Co2+和1,10-二氮杂菲能极大的提高镉的蒸气发生效率。该方法检出限(3δ)为0.058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5 μg·L-1,n=7),线性范围0~12 μg·L-1。经国家一级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 ,铜 (Ⅱ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是用固定时间法在 6 15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2 μg·L- 1 ,检出限为 1 92× 10 - 9g·mL- 1 ,该催化反应对铜 (Ⅱ )为一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12 2 3kJ·mol- 1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 7 70× 10 - 4s- 1 。因为Fe3 干扰Cu(Ⅱ )的测定 ,用PO3-4与Fe3 生成稳定的 [Fe(PO4 ) 2 ]3- 络合物 ,可掩蔽Fe3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16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 3%~10 0 3%。该方法用于水样品、茶叶样品、奶粉样品以及苹果样品中铜的测定 ,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效的在线流动注射编结反应器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系统直接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铜和镉。实验中将样品溶液和作为沉淀剂的氨水溶液输入编结反应器中,产生的铜和镉的氢氧化物沉淀被吸附在反应器壁内,然后通入一段空气流,再用硝酸洗脱并直接输送至火焰原子化器。在pH 5条件下,样品流速为4.4 mL·min-1,经90 s预富集,测定铜和镉的灵敏度分别提高34倍和36倍,检测限达1.9和0.3 μg·L-1。对铜和镉含量分别为30, 20 μg·L-1的溶液连续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和2.6%。此法用于饮用水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铜和镉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 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 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物的组成为nHbnCu(Ⅱ)nARS=1∶4∶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 L·mol-1·cm-1,Hb浓度在1.0×10-7~2.0×10-6 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 9+151 675(mol·L-1),相关系数r=0.997 2。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与温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发现Hb与Cu(Ⅱ)-ARS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常见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种新型不同链长尾式卟啉 -吡啶季铵盐与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13nm(Ⅰ ) ,(Ⅱ ) ;4 14nm(Ⅲ )。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4 3 5nm(Ⅰ ) ;4 4 4nm(Ⅱ ) ;4 4 6nm(Ⅲ )。对比度大约 30nm。试剂与铜络合比均为 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Ⅰ ) 3 4× 10 5,(Ⅱ )2 9× 10 5;(Ⅲ ) 2 5× 10 5L·mol-1·cm-1,铜含量分别在 (Ⅰ ) 0~ 0 5 μg·( 10mL) -1;(Ⅱ ) 0~ 0 6 μg·( 10mL) -1;(Ⅲ ) 0~ 1 0 μg·( 10mL) -1内符合比尔定律 ,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65×105 L·mol-1,结合数n=0.86,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四碘荧光素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会增强四碘荧光素的发光,且强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以此为基础在pH 8.64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10-7~9×10-6 mol·L-1,精密度为3.4%,检出限9.88×10-8 mol·L-1。  相似文献   

19.
卟啉配合物-巯基棉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铅、镉、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卟啉与铅、镉、铜的反应及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结合巯基棉分离富集方法 ,将此金属卟啉配合物体系成功地应用于中药中微量铅、镉、铜的测定。方法简便 ,测定体系抗干扰的效果好 ,灵敏度高。实际样品测定的RSD在 3 3%~ 9 6 %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 90 %~ 1 0 3%之间。  相似文献   

20.
微波消化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鲨鱼肝脏中的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翁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2):2073-2075
研究了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鲨鱼肝脏中汞的工作条件。样品风干后在2 mol·L-1 HNO3-4 mol·L-1 HCl体系中以V2O5为催化剂,微波消解样品,上清液中的汞被SnCl2还原后于253.7 nm(激发光)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线性范围0~0.2 ng·mL-1,r=0.999 7,检出限为0.05 ng·mL-1,相对标准偏差0.86%~2.22%,平均回收率在96.0%~108.5%,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