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米颗粒吸附岩心表面的强疏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疏水的纳米颗粒吸附在岩心微通道壁面,可以形成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双重微结构表面,从而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在岩心微通道壁面产生水流滑移,达到降低注水压力、增加注水量的目的.研究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表面的强疏水特征对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叙述了荷叶、蚊子腿以及水黾腿的超疏水特征;介绍了制备具有亚微米、纳米双重微结构的强疏水表面的纳米颗粒吸附法;给出了规则排列时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表面的强疏水特征的物理机制,根据真实的纳米颗粒吸附岩心切片,给出了接触角的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颗粒分散液处理后,岩心的平均水相渗透率提高94%.  相似文献   

2.
何焰蓝  孙全 《大学物理》2005,24(5):37-38
用气体中蒸发的方法在蓝宝石基片上制备了纳米InSb颗粒膜.通过透射电镜分析显示,该方法可以制得多晶的InSb纳米颗粒,且颗粒均匀地分布在蓝宝石基片表面上;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样品得到两种元素的百分比接近1:1.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设备的工作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颗粒尺寸的InSb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平行电场中超疏水热表面上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液滴的蒸发特性.利用可视化技术捕捉了液滴接触角、接触直径及瞬态相界面的变化.实验发现平行电场能够将液滴沿电势梯度方向拉伸成椭球状,并可以调控蒸发过程中液滴接触直径的变化过程及大小.当液滴接触直径收缩比减小至某一临界值后,将出现一种新的蒸发模式:接触角与接触直径均保持不...  相似文献   

4.
将InAs/GaAs量子点样品薄膜置于覆盖有直径为50 nm的金(Au)纳米颗粒的硅衬底上,可以调控量子点激子的自发辐射速率.实验发现,当量子点浸润层距离Au纳米颗粒表面15—35 nm时,激子自发辐射速率受到抑制,且距离为19 nm时抑制作用最大,导致量子点激子的自发辐射速率减小到没有Au纳米颗粒时自发辐射速率的10-3.基于经典的偶极辐射模型模拟计算的激子自发辐射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金属纳米颗粒与仿生膜的组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纳米颗粒载入对仿生膜的物理性质的影响却存在争议. 在本文中, 我们合成了大于与小于膜厚度的疏水金纳米颗粒 (LPNs与SNPs), 系统地研究了粒子载入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通过荧光漂白恢复实验发现, LPNs与SNPs分别降低与提高磷脂的侧向扩散率. 基于荧光光谱实验与理论分析, 得到LPNs与SNPs分别通过空间位阻、改变磷脂有序度两种机制影响磷脂的侧向运动. 研究结果对构建功能性纳米颗粒磷脂组装体, 通过纳米材料调控仿生膜功能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疏水表面纳米气泡的运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通道壁面为超疏水性时壁面上气泡的运动状况。在质量力驱动下,随着外界驱动力的增大,两壁面上的气泡被逐渐拉长,同时逐渐变得扁平;前端"接触角"逐渐增大,而后端"接触角"逐渐减小。纳米通道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气泡随着外部驱动力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变化程度随着驱动力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驱动力作用下,两个气泡总是保持相同的速度,气泡的速度与外力驱动的大小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外力的增大,边界层及通道中心速度皆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PIV、高速数码及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电导率液滴在外加电场下蒸发的显微形貌特征及内部微流动进行了可视化研究。通过荷电液滴内部的速度云图及流线图,探究内部流动速度及流动状态与电场力、液体电导率等因素的关系,对液滴荷电蒸发过程的各个蒸发模式进行了定义。给出了液滴的内部微流动与电场力的关系,对疏水表面液滴荷电蒸发过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给出相应方程,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基于质量守恒和Fick第一定律,模拟了水滴在超疏水聚合物表面的蒸发全过程.研究从以往的接触角<90±扩展到>150±,液滴形貌扩展为椭球球帽模型进行疏水表面蒸发模拟.水滴在超疏水PC和FPU/PMMA表面蒸发的实验结果显示,计算的椭球球帽模型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液滴接触角和高度的变化情况,并且不同聚合物表面接触角的相同变化趋势也揭示出微-纳二级结构表面结构不仅影响液滴接触角,也影响液滴蒸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超疏水性ZnO纳米棒薄膜,在用磁控溅射在普通玻璃衬底上生长一层ZnO籽晶层基础上,利用液相法制备了空间取向高度一致的ZnO纳米棒阵列,经修饰后由亲水性转变为超疏水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棒的表面结构,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出水滴在ZnO纳米棒薄膜表面的接触角为151°±05°,滚动角为7°.用Cassie模型对ZnO纳米棒薄膜的超疏水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ZnO纳米棒 超疏水 两步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蒸发液滴下气液界面的形态演化可为换热表面性能改进提供指导。本文以单个微槽及槽内液滴下气液界面为研究对象,运用能量分析法确定了疏水微槽表面放置液滴下气液界面的初始形态,提出了蒸发液滴上下气液界面同步演变理论,并利用该理论对液滴下气液界面失稳的原因、条件及下气液界面曲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放置在疏水微槽表面上的液滴,其初始下气液界面与槽壁形成的微观接触角会介于0和本征接触角之间,在形态上呈现为曲率圆。当蒸发液滴下气液界面与槽壁形成的微观接触角大于一定数值后,会引发液滴下气液界面失稳,失稳后的液滴下气液界面形态受槽壁与水平面夹角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王其富  王小霞  罗积润 《物理学报》2011,60(3):38502-038502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和石英晶体振荡动态测试法,分析纳米碳酸盐制备储存式氧化物阴极在分解、激活过程中及不同工作温度下的蒸发特性.结果表明:纳米碳酸盐氧化物阴极纯净无杂质,能够在常规工艺过程中充分分解和激活,比普通碳酸盐氧化物阴极的活性物质更多,蒸发率更小. 关键词: 飞行时间质谱法 晶体振荡法 纳米碳酸盐 氧化物阴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阐述了石墨烯和球形纳米颗粒间提高复合物热导率的协同效应。石墨烯和纳米颗粒在复合物中可形成紧密堆积结构,该结构阻止了石墨烯的团聚。二维的石墨烯能够在纳米颗粒之间架桥,为复合体系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声子传输通道,降低了界面热阻。当石墨烯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0%时,导热硅脂的热导率达到了3.45 W/(m·K),EVA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了2.41 W/(m·K);在PC/ABS基体中,石墨烯添加质量分数0.5%时,热导率达到3.11 W/(m·K);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当负载银的石墨烯填充量为质量分数5.0%时,热导率到达了0.95 W/(m·K)。  相似文献   

13.
林龙  邓振波  刘贤德 《发光学报》2015,36(4):449-453
采用水溶性银纳米颗粒附着在反型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上,用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所制备的器件结构为ITO/ZnO/Ag NPs/P3HT(Poly 3-hexylthiophene):PC[60]BM/MoO3/Ag。其金属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在410 nm处出现了共振吸收峰,半峰全宽约为60 nm。器件的光电流在可见光范围内均有所增加,短路电流相对于标准器件提高了20.2%,光电转化效率相对提高了17.2%。  相似文献   

14.
改变以往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思路,尝试从唯象理论角度对蒸发速率分析与定量计算.在无风条件下导出了蒸发速率的基本公式,分析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与湿度,且蒸发速率在温度一定时与湿度存在线性关系.与道尔顿蒸发模型的比较,得到了道尔顿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在非线性区和引入风速两种情况下,计算出无风条件下蒸发唯象系数的具体表达式.非线性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风速模型与实验数据经比较后也显示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疏水性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纳米粒子构建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疏水纳米粉体压片法和岩心吸附法构建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表面,测试了这些表面的接触角,拍摄了水滴在吸附纳米粒子的岩石表面的滚动过程照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了表面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经弱疏水性材料修饰后,其表面润湿性由强亲水变为强疏水;疏水纳米粒子吸附表面的接触角均大于120°,滚动角约7°,显示出超疏水特性;SEM照片显示,这些超疏水表面是具有不规则微纳米结构的气固复合面,符合Cassie-Baxter的复合表面模型.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粒子 微纳米结构表面 接触角  相似文献   

17.
《光散射学报》2015,(3):239-244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方法系统研究ITO/Ag、CdS/Ag、和ZnS/Ag纳米核壳结构的消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核壳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置随周围介质折射率和颗粒核壳比的增大逐渐红移;且当核壳比相同时,较大球径纳米核壳的消光峰位置处在长波长处。研究亦发现,银壳与化合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电子迁移现象,相同球径的银表面电子密度降低程度由高到低为CdS/Ag、ZnS/Ag、ITO/Ag。  相似文献   

18.
纳米液滴蒸发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子水平对纳米氮液滴蒸发的微观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研究,其中液氮分子间采用球形截断的LJ势能函数.从微观模拟信息中获取了相应的宏观性质,示出了液滴在蒸发过程中的分子位形的变、密度分布、双体分布函数和压力分布,探究了纳米液滴在蒸发过程中界面现象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节浓硫酸和苯胺单体的摩尔比,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聚苯胺(Polyaniline,PANI)纳米粒子和纳米棒。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PANI纳米颗粒和纳米棒分子链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ANI纳米颗粒的分子链结构主要是苯式结构,而PANI纳米棒的分子链主要是醌式结构。另外,随着电化学沉积时间的增加,尽管PANI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性,但是电化学沉积15min后,两种结构的PANI基本生长完善。  相似文献   

20.
煤中水分的分布是煤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煤介电常数的各向异性性质结合微波加热技术,对煤中水分的分布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建立了水分分布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最后给出由模型计算所得的典型煤种的水分分布预测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