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回收湿法脱硫后燃煤烟气中的热量,本文提出了一套新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热泵的结合,能够将排烟温度显著降低,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用于供暖,同时减少排烟污染物排放。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排烟温度从50℃:降低至39℃时,锅炉热效率提高了3.2%,若降低至20℃,则能够提高锅炉热效率9%。新增系统的阻力保持在400 Pa以下。同时,经过直接接触换热后,排烟中SO_2浓度降低59%,No_x浓度降低8.8%,系统能够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双重功效。工程总投资约为2880万元,而年净收益为74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8年,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大型燃气热电厂的余热回收工程,设计了一种双层并联叠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搭建了1:5缩比模型样机,用空气模拟烟气进行了冷态实验并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上下层空气的流量分配特性、填料层出口空气流速的均匀性和空气的流动阻力特性,可为大型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1项目背景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极为迫切的任务。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相比发达国家低约10%,单位产品的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冶金、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中产生的大量余能未得到有效利用。冶金、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能耗大,约占我国工业总能耗的70%,全球同业能耗的  相似文献   

5.
低品位烟气余热回收过程存在冷凝现象,烟气的放热过程分为显热、潜热两部分。冷凝时,局部热流率和熵产率明显增大;增加水蒸气质量分数、冷却水质量流量和降低烟气入口温度都会导致烟气提前冷凝;存在最优冷却水质量流量使得热回收过程熵产数最小。另外,提出热回收效率评价烟气热回收程度,该指标受冷凝的影响很大。随着烟气中蒸汽质量分数的增加,冷凝过程的影响明显增强,因此,在低品位烟气的全热回收中必须考虑潜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烟气热能的高效梯级利用是火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结合某1000 MW超临界机组,对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该系统可使系统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2.50 g·(kW·h)~(-1),但分析发现,空气预热器耗散占输入媚的22.03%,多于锅炉排烟所携带的。为此,本文提出了集成SCO_2动力循环的火电厂低温烟气热能利用系统,旨在减少空气预热器中的耗散。对SCO_2动力循环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参数下该系统可以使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3.62 g.(kW·h)~(-1),进一步集成低温省煤器可使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达5.58 g·(.kW·h)~(-1),最后采用分析结果解释了系统节能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PM10形成与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低压撞击器分别对某50 MW和100 MW燃煤机组锅炉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了除尘器前后煤灰颗粒的排放特性及元素分布特征,对颗粒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377μm颗粒可能是通过气化-凝结机理形成,煤灰中元素Na、Mg、S、Cu、Zn和Pb约有10%-30%分布在粒径小于0.377μm颗粒中, 元素Al、Si和Ca相应的值只有1%左右,元素Fe、Cr和Mn相应的值约为3%-8%。两台锅炉除尘器入口和出口 PM10的质量粒径呈双峰分布,其峰值分别在0.1μm和4μm左右。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除尘效果的不同导致了除尘器入、出口处颗粒组成特征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站锅炉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燃煤电厂的两台锅炉除尘器前后的飞灰颗粒进行采样,研究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排放浓度、质量粒径分布、排放特征、对静电除尘器的穿透率和锅炉运行负荷对其的影响.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表明,两台锅炉产生的PM10均呈双峰分布,其除尘器入口峰值分别在0.1μm和4.0μm左右,而出口峰值则为0.1μm和2.0μm;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颗粒物对除尘器的穿透率是降低的,其中在0.2~0.6μm的穿透率达到一个峰值;相比除尘器入口,除尘器出口PM1和PM2.5的质量百分比都大大增加,这也是由于除尘器对飞灰中的大颗粒脱除效果更佳的原因造成的.随着锅炉运行负荷的降低,PM,10占总灰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工业企业300℃以下烟气余热实现工作区域供冷,解决企业生活区域供冷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建立了余热式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冷系统运行的状态。针对实验样机得到余热烟气温度为280℃时系统存在最优的能源利用效率,冷却水进口温度升高5℃,制冷系数COP下降了0.047,实验样机COP不低于0.42,为优化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制冷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NO对燃煤烟气中汞形态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NO对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HC1气体的模拟烟气中,加入NO后转化率明显增加;较高浓度的NO会引起汞转化率下降但仍高于无NO的体系;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汞的转化率逐渐降低;SO2的存在引起汞转化率升高。在含HC1的模拟烟气中,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汞的转化率升高;SO2的存在引起汞转化率下降;NO的存在会提高汞的转化率。在一般烟气体系中, HC1可以促进汞的氧化;较高的O2浓度也可以促进汞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铈基催化剂催化氧化燃煤烟气中汞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增强的浸渍法合成了CeO2-TiO2催化剂,并采用BET,XRD,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模拟燃煤烟气条件下研究了CeO2-TiO2催化剂对单质汞的催化氧化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CeO2-TiO2催化剂在低温范围(150~250°)具有很强的催化氧化汞的能力;最佳的CeO2/TiO2质量比在1.5左右,此时汞的氧化效率可高达90%以上;P25,Evonik TiO2比锐钛矿TiO2更适合做铈基催化剂载体;CeO2-TiO2催化剂上汞的催化氧化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即吸附态的汞与其邻近的活性物质反应生成氧化态汞。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热管换热器的优越性已为国内外公认,并广泛用于以油或气为燃料的炉子上作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用于燃煤炉成功的报道却不多见,而我国工业以燃煤为主,余热资源丰富。对于热管换热器用于燃煤炉普遍存在堵灰和腐蚀的疑虑,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文献[3]曾提出类似于热管换热器的沸腾式中间载热体空气预热器,目的是减轻腐蚀与积  相似文献   

14.
蒸汽活化钙基吸收剂用于干法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简化模拟实验了燃煤锅炉省煤器后的干法烟气脱硫方案.在沉降炉上实验研究了蒸汽活化对钙基吸收剂脱硫(400~800℃)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活化能显著改善钙基吸收剂的微孔结构,提高其转化率.在400到600℃下反应产物以亚硫酸钙为主,700到800℃反应产物以硫酸钙为主。  相似文献   

15.
陈安娟  刘杰  张俊 《低温与超导》2021,49(12):27-33
以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该厂现有沼气热电联产系统存在能源利用率及?效率低的问题,并提出了内燃机烟气余热+ ORC热电联产的余热利用方式.通过对改进后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及热工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改进后的系统在满足污水厂中温厌氧发酵需热量的前提下全年发电量可增加60.2万kW·h,预计2.67年可收回初投资成本,相比...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钢铁工业中的大量烧结烟气余热,提出一种基于热电发电技术的显热回收方案,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得到了烟气、冷却水、热电单元端点温度沿流动方向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烟气温度、烟气换热系数、冷却水换热系数对最优热电单元长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热电单元横截面积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50℃的烧结烟气,每平方米换热面积可以产生约1.47 kW电能,热效率约为4.5%,设备成本的回收周期在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燃煤锅炉中痕量元素排放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对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和控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痕量元素的排放因子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实验数据和一些经验数据对痕量元素排放因子进行了研究,了解了燃煤电厂锅炉容量和负荷对痕量元素排放因子的影响,并考察了除尘装置及脱硫装置等与痕量元素排放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容量锅炉痕量元素排放因子要相对小一些,且随着负荷降低,痕量元素排放因子会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Hencken型的平面燃烧器,以激光诱导白炽光(LII)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系统对燃煤碳烟的生成进行在线测量。对直径4—12mm的煤柱颗粒开放式燃烧的OH和碳烟颗粒进行PLIF和LII的实验结果表明,燃煤形成碳烟和挥发分火焰几乎同时出现和消失,煤柱产生碳烟的持续时间约和煤柱颗粒的粒径的1.8次方呈正比...  相似文献   

19.
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采用的工质,建立了热物性数学模型和相应的自定义函数;对制冷系统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系统控制方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流程,并以Borland C++ Builder6.0为平台,开发了可视化且人机互动良好的烟气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软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