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当今天体物理领域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继过去几年内长时标伽玛暴(持续时标长于2秒)研究取得的不断突破,2005年以来短时标伽玛暴(短于2秒)之谜也开始被解开,短暴的双中子星并合模型第一次得到观测支持。最近还发现一个红移高达6.3的伽玛暴,这标志着伽玛暴开始成为研究高红移宇宙学的探针。本文旨在对伽玛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个回顾和评述,并就爱因斯坦所创立的相对论和宇宙学具体在伽玛暴研究中的应用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γ射线暴 (称简γ暴 )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巨大的突破。观测上 ,人们发现了γ暴的低能余辉以及与γ射线爆发同时的光学爆发 ,还发现了它位于宇宙学距离的寄主星系。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还表明长时标γ暴与恒星形成区、甚至可能与超新星成协。在γ暴的相对论火球模型框架下 ,人们对γ暴以及余辉的产生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展。进而人们对γ暴的前身星以及环境效应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这些进展和认识给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最新的研究,一个已知最古老的星系中存在最早的氧。这个命名为SXDF-NB1006-2的巨大星团位于距地球131亿光年处,2012年被发现时曾荣膺当时已知最古老星系(这一记录后来已被刷新数次)。在发现之初,天文学家就观测到一个电离氧形成的环,来自星系恒星的辐射能量足以将该处空间原子的电子剥离。现在,来自该星系的特殊红外波长表明这里存在失去两个电子的氧原子,研究者在《科学》(Science)网络版上做了报告。因为重于氢、氦和锂的元素,都是在恒星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然后通过超新星爆发散布到宇宙空间中  相似文献   

4.
γ射线暴的最新研究进展:火球模型、余辉及前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射线暴(称简γ暴)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巨大的突破。观测上,人们发现了γ暴的低能余辉以及与γ射线发同时的光学爆发,还发现了它位于宇学距离的寄主星系。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还表明长时标γ暴与恒星形成区、甚至可能与超新星成协。在γ暴的相对论火球模型框架下,人们对γ暴以及余辉的产生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展。进而人们对γ暴的前身星以及环境效应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旨在对这些进展和认识给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14,26(2):64-64
<正>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遥远、最古老的星系,是一个距大爆炸仅仅7亿年的高度活跃的恒星工厂。研究者估计这个命名为z8_GND_5296、距地球131亿光年的星系产生行星的速率要比今天的银河系高百倍。这一发现已发表于《自然》(Nature),它可能已经证明恒星爆发式诞生的活跃程度超乎天  相似文献   

6.
试想象一下:把100个块头各不相同的人放到秤上,却发现他们体重一模一样!在观测与银河系相邻的一群微型星系时,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跟上述情况同样莫名其妙的现象:不管各星系包含多少恒星,每个星系的质量都是相同的。这项发现或许可以揭示有关星系的形成,甚至有关被称为“暗物质”的那种神秘物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邓祖淦 《物理》1998,27(1):62-63
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发现我们都知道,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人们也认为,像地球上的生命,特别是像人类这样的有智慧的生命可能只有在恒星的行星系统中才能产生.天文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银河系中至少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整个宇宙又有上千亿个像银...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生物沐浴在阳光之中,受到可见光和其他各种电磁辐射的作用。光和生物的相互作用无论在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维持还是生命的演化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生命起源于无机物的光化合作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是大气和海洋中的简单无机物通过光化合成为生物分子的过程。地球上第一次出现生命大约是距今3.5×10~9年。在那以前,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氨、水蒸汽和甲烷。  相似文献   

9.
邓家干  黄仁堂 《物理学报》2008,57(2):1285-1289
探讨了具有单峰结构的伽玛射线暴(GRB)光变曲线的半峰全宽(FWHM)与伽玛暴持续时标T之间的关系.用目前公认的半经验公式——Kocevski, Ryde & Liang (2003)模型对108个单峰光变曲线数据样本进行拟合,选取59个χ2<2的有效拟合样本计算FWHM,然后对FWHM与T进行相关分析.两者能较好地用幂率关系进行拟合为TBWa,其中W为光变曲线的 关键词: 伽玛射线暴(GRB) 光变曲线 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物理》2012,41(2)
2000年,在一项“年轻宇宙的星系辨认”的巡天计划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巨大的正在发光的气体云团.两者从地球上看过去就像是两片圆形斑(blob),它们所处的时代是:宇宙的年龄仅仅25亿岁左右,那时大部分恒星已经形成.圆形斑的范围非常之大,发光气体云的尺度要比其包围的星系尺度大100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恒星化学的数学模型,宇宙的第一颗恒星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小得多。通过星系演化仿真模拟,被称为星族Ⅲ(Popu-lationⅢ)的第一颗恒星比太阳大100倍。不过这样的恒星,其出生和死亡的过程都短促而激烈,而且不产生钡这样的重元素,这样的重元素能够在星族Ⅱ中发现,星族Ⅱ由星族Ⅲ的灰烬演化形成。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中心(YaleCenterforAstronomyandAstrophysic)的詹森·唐林生(JasonTumlinson)指出,平均质量为太阳质量10~40倍的星族Ⅲ恒星,能够产生今天仍存在的、长寿命的第二代恒星中可观测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如果天文学家们没有搞错,人们终于发现了围绕除太阳之外的恒星运转的行星。许多人从孩童时代起就期盼着这一发现。许多世纪以来,其他恒星是否有行星系这个问题一直是天文学的未解之谜。世世代代的教科书都教育人们为什么不可能观测到那些围绕哪怕是最近的恒星运转的行星,因为行星太暗了,而又淹没在它们的恒星的强烈的光辉之中。  相似文献   

13.
《物理通报》2008,(4):56
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发现下一个和地球类似,并围绕着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转的星体,因为这种星体是最有可能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的地方。但是,以前的技术人员往往习惯于通过分析星体的光芒来发现这样的星球,因此一直很难胜任这样的使命。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最近,美国哈佛一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一种较新的激光技术,以发现微弱的重力作用。这些重力作用通常会由这类星球施加于它们所围绕的恒星上,体现在这些恒星的光输出量上。通常使用光谱摄制仪分析来自遥远星球的光线。据悉,应用这一激光技术而研发的系统能够将光谱摄制仪的精确度提高100倍,而且能够使之发现与地球类似的星体。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质量5倍于地球的岩石行星,它围绕小质量恒星Gliese581运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的轨道处于温暖地带,正好是恒星周围的生命宜居天区,所以它极有可能是生命的栖身之所。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内瓦大学天文台仅在1星期内就接到世界各地打来的关于此次发现和外星生命的大量咨询电话。研究小组的领导者奥德利(St啨phane Udry)将论文发表在面向科研人员的专业杂志上,而不是面向大众的科普杂志,所以公众的强烈反响让他们颇感意外。3颗行星围绕红矮星Gliese581(背景中的发光天体)运转的想象图…  相似文献   

15.
孟祥存  韩占文 《物理》2011,40(4):211-215
恒星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中小质量的恒星(如太阳)占绝大部分.中小质量的恒星演化到最后,外壳被损失掉,成为漂亮的行星状星云,而恒星的核则成为白矮星.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最后会发生超新星爆炸,产生巨大的能量,留下一个中子星或黑洞.参宿四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种种迹象表明,它将发生超新星爆炸,但在2012年爆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天上不会出现两个"太阳",也不会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命宜居星球”,指的是某颗行星处于距离该行星系的中心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由于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上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且能够确保存在液态水,水是出现生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18.
 宇宙之中,从地球磁层、恒星大气、活动星系到类星体,到处都存在着等离子体,它们经常产生爆发现象.这种宇宙等离子体爆发的最普遍特性,是能量脉冲式的释放,以及粒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正>多数大行星都是像木星那样的气体巨行星。但是天文学家说,他们现在发现了一种新型行星,可能存在大气层而且质量远大于地球。艺术想象图中前方的行星名为Kepler-10c,每45天围绕110亿岁高龄的类日恒星运行一周。以前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黑洞     
 2010 年11 月16 日凌晨(北京时间),美国宇航局对外公布了一则 “秘密”--该局最近发现的“异常物体”不是此前盛传的UFO(不明飞行物或称飞碟),也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附近一个年仅30 岁的黑洞。这个最年轻的黑洞是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发现的,它为观测这类婴儿期天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美国宇航局在当天记者会上发布的声明称,这个黑洞将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大质量恒星是如何爆炸的,恒星爆炸后留下的是黑洞还是中子星,以及我们银河系和其他星系黑洞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