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制动工况下汽车乘坐舒适性仿真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动工况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影响最为显著这一主观试验结论 ,建立了反映路谱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七自由度“制动 -振动”联合模型 .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包对该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了不同制动力矩和不同路面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仿真结果与主观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3.
汽车行驶时,由于来自路面不平等因素激起汽车的振动,使乘员处于振动环境之中,振动影响着乘坐舒适性、工作效能和身体健康,因此国外汽车公司对乘坐舒适性的研究都比较重视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Wagon R 车在世界小型车坛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平顺性设计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Wagon R的乘坐舒适性,了解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架、制动等系统可以主动调节作用力,使汽车制动舒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重点关注在制动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制动舒适性是指车辆在制动时因车辆纵向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驾乘人员的不适。从影响因素、控制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乘坐舒适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解构得出,频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典型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乘坐舒适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偏相干函数和相关分析,针对线性常系数多输入输出系统,研究了在相关输入条件下,识别输入对输出贡献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将结论应用到汽车的平顺性分析中。识别了引起汽车座椅振动的主要车轮激励源,在相关的振源处采取减振措施,可改善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飞机乘坐舒适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柱压缩量和臀压力场两个方面.目前,关于脊柱压缩问题已经建立了可用于舒适性评价的具体模型,而有关压力场的评价模型则未见报道.先前的研究表明,压力场的作用决定组织内部的整个代谢累计过程,而代谢累计过程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针对压力场与乘坐舒适性之间关系,首次基于代谢累积过程建立了含时间变量的数学模型,然后提供了严格的舒适判据.该模型不仅精确地描述了压力场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客观生理机制,也为国产大客的相关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车用座椅椅面倾角变化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身材驾驶员在不同椅面倾角下的人体骨肌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首先基于人体骨肌力学软件分别建立了第5,50,95百分位中国男性驾驶员在驾驶姿态下的骨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椅面倾角参数动态调整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描述了驾驶员下肢腿部不同肌肉的受力情况和激活程度;最后开展了真实驾驶员下肢肌肉肌电测试.结果表明,当座椅椅面倾角增大时,驾驶员的臀大肌、髂腰肌、半腱肌、股直肌、缝匠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肌肉激活程度较大,10°~16°为椅面倾角的理想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8.
车辆振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多种分布特点时,传统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不能同时给出与人的真实舒适感一致的评价结果,为此提出局部冲击和人体感知窗口的概念以特征化振动信息,从而准确反映人体只对主要振动信息敏感和对振动之间的邻近性敏感。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基于特征振动信息构造的特征振动剂量值。在设计的试验场景中,特征振动剂量值与频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瞬时振动值和振动剂量值这三个指标相比,能得到与人的真实感受更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轿车乘坐舒适性主观感觉评价及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相对比较法探讨了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相对比较法能准确地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改装某款纯电动汽车时出现的由于车身质量与质心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悬架与车身匹配程度降低,使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受到破坏的问题,以机械动力学软件ADAMS为平台,对前悬进行建模以及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整车行驶平顺性,以验证平顺性得到改善。试验结果表明,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改善。该方法可以缩短电动汽车研发时间、节约研发经济成本,对设计采用传统汽车悬挂系统的电动汽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振动系统输出作为优化目标,把振动系统纳入汽车电控系统综合考虑,利用电流变效应,通过电控系统使电流变液在随机工况下实时改变粘性,从而改变减振器阻尼,在保证行驶安全性和悬架撞击限位概率在规定范围内的前提下,实现汽车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的自动优化控制,使振动输出在路面随机输入下时刻为通过调控阻尼所能达到的最小值,即平顺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某大型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车载精密仪器振动过大而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问题,基于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某大型运输车仪器-车-路耦合的19自由度振动动力学模型;利用白噪声模块,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分析了路面不平度、车速以及仪器悬置刚度阻尼对仪器振动加速度影响.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路面等级、选择适当的行车速度、适当的降低仪器悬置的刚度和阻尼,能够有效降低仪器的振动加速度,提高大型运输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平顺性的虚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从整体上掌握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因素,采用面向整车系统的数字化虚拟样机技术,对1028E2汽车按系统总成,使用ADAMS建立了前后悬架、转向系、动力总成与传动系及轮胎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根据试验的等级路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设计了相应的路面文件.然后,施加与实际车辆相同的约束、力和运动,构成了1028E2汽车具有596个自由度的整车数字化功能仿真汽车,该车在虚拟的路面上行驶时,可以体现悬架、轮胎的变形以及驾驶员的运动,仿真测试获得了驾驶员在前进方向、横向、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值以及均方根值,其数据与实测结果接近。分析发现,前悬架振动加速度的较大峰值是由板簧卷耳与转向纵拉杆的干涉引起,需进行结构参数修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汽车这一复杂的机器系统,建立详细的数字化功能样机,可以有效地分析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平顺性仿真研究的关键在于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的确立.平顺性仿真模型的研究主要经过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到多体动力学模型.介绍了常用的仿真软件和相应的模型,对平顺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某双横臂悬架汽车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前悬架虚拟样机模型.通过虚拟仿真,得到其前轮定位参数,揭示其运动学规律.基于ADAMS/Car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建立粗糙水泥路面随机激励及脉冲路面激励,并分别进行汽车平顺性仿真.得到相应的人体振动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和座椅处的最大垂向加速度,分别对随机路面激励和脉冲路面激励下的汽车平顺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路面激励下汽车具有较好的平顺性,脉冲路面激励下对乘员健康无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复杂扰动条件下混合动力车辆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转速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建立了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转速自抗扰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分别在负载转矩扰动和模型失配扰动条件下,研究了自抗扰控制下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转速响应情况,并与优化调整参数的PID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在提升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转速响应快速性和减小转速超调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轮式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轮式驱动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建立电机和轮胎的数学模型。以直流电机等效电路为基础建立电机数学模型,采用普遍参考的统一半经验指数建立轮胎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动态仿真,得出电机转矩和轮胎侧向力、纵向力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正确,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