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4G、VoLTE以及后续融合通信等业务的出现,对Diameter信令网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信令转接需求,省内引入多对LDRA。多LDRA组网应划分信令汇接区,要求核心网网元按照LDRA分区方式进行分区,各网元POOL覆盖区域应小于LDRA信令汇接区,避免跨信令汇接区组POOL造成的信令迂回。  相似文献   

2.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核心网分组域将向EPC网络演进,EPC网络将引入基于IP协议的Diameter信令。本文主要介绍了Diameter信令网的网络应用、组网模式,并对Diameter信令网与NO.7信令网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4G业务的发展,控制面网元对Diameter信令网的支撑要求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Diameter信令网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及建议,同时,分析了目前中国移动的S6a接口业务特性,结合现网历史统计数据以及信令流程特征,提出了业务模型的核定方法,使得Diameter信令网资源配置能够更符合未来4G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最后展望了Diameter信令网未来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VoLTE用户和物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传统设备面临老旧停服,NFV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也对信令网组网架构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对虚拟化融合信令网设备的组网架构演进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同步分析了虚拟化信令网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史敏锐  吴琳  王发光 《电信科学》2006,22(12):29-32
信令网是业务网络的重要支撑网之一.本文分析了IP信令网的主要优势,探讨了组网时必须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并提出了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GSM移动信令网现状 目前,中国的GSM移动信令网是七号信令网.网络基本采用三级网的结构(如图1所示),即:在省际之间使用若干对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采用A,B平面的组网方式进行组网,各平面内HSTP以网状网相连,平面间成对的HSTP以信令链路相连,从而构成由HSTP组成的第一级信令网;各省内部采用若干个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以负荷分担的方式与本省的HSTP相连,HSTP在省内负责出省的信令业务(电话业务和漫游业务)以及省内不同地区间信令业务的转接,LSTP负责所辖移动汇接区内的呼叫信令转接和漫游消息的处理,各LSTP之间也通过信令链路相连,构成由LSTP组成的第二级信令网;每个GSM本地网的各信令点(如移动交换中心/访问位置寄存器(MSC、VLR)、本地位置寄存器(HLR)等设备)之间互联或与负责该本地网信令转接的LSTP相连,构成第三级信令网.  相似文献   

7.
杜蓓 《信息通信》2013,(8):188-189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核心网分组域将向EPC网络演进,EPC网络将引入基于IP协议的Diameter信令,核心网将实现基于IP的全互联的网状网络。文章主要针对EPC网络中Diameter信令方式的寻址方式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为移动信令网引入DRA组网提供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彦飞 《电子世界》2014,(18):468-469
单纯的MSTP/PTN二层管道传送网已经适应不了2G/3G/LTE业务综合承载的需求,IP化、密集覆盖、宽带化成为未来移动业务承载网络发展的三大特点。随着LTE时代到来,承载方式和信令技术已经完全IP化,网络拓扑向整个互联网状网发展,再加之基于EPC、IMS、PCC的LTE核心网对网元之间的通信越来越复杂和频繁,这给LTE的信令网组网带来极大挑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在LTE时代如何才能打造高效可靠地信令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EPC核心网中Diameter信令协议特征归纳基础上,分析了Diameter信令网络中引入DRA组网的必要性,结合DRA技术架构和安全策略,提出了省内DRA部署组网建设方案,以及DRA接口业务承载建议,为今后LTE网络大规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Diameter协议中关于安全性的说明如下,设定Diameter基础协议假设消息使用IPsec或者TLS进行安全保护。该安全机制在没有可靠的第三方Proxy的环境中是可接受的。在其他情况下,需要端到端安全。Diameter客户,例如网络接入服务器和移动性Proxy支持IP安全,并且可以支持TLS。Diameter服务器必须同时支持TLS和IPsec.Diameter实施必须在每条链接上使用某种类型(IPsec或TLS)的传输层安全。然而,在实际运营环境中,如运营商生产网络环境中,数以万记的交换机,服务器,由于设备更新,升级并不统一,导致在整个网络体系内,不能完全实现IPsec的VPN安全防护策略。而运营商所使用的Diameter协议,则需要运行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文就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基于不可信任的端到端Diameter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智能网信令跟踪原理以及网络监听技术的分析,提出将两者结合的方法,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对智能网信令的跟踪,并解决了跟踪系统中常见的对被跟踪的通信实体和网络性能产生影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饶翔  张顺颐 《电信科学》2001,17(8):17-20
软交换的出现是传统电信话音网络走向开放体系架构的发展结果。它在下一代网络的呼叫与控制中将起到核心作用。本文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分析了基于软交换的开放网络体系结构,把软交换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进行了比较,指出软交换将在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蒋林涛 《世界电信》2003,16(4):39-41
目前人们面临网络建设方向的选择,QoS、安全性和可信任性、IP网的可运营性等关键技术成为未来网络发展重点。下一代IP网络将采用IP网的核心技术。结合电信网的设计理念,建设一个可管理、可运营的网络,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可以达到电信网服务质量保证的IP网,建立可赢利的商业模型。第五代路由器由于采用有智能的网络处理器(NP),可以灵活加进对用户的管理等多种功能,完全适应下一代IP网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电信网的接入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立 《电信科学》2004,20(3):29-32
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电信网的接入网的定义定界及功能,同时对影响接入网在新时期发展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下一代电信网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主要研究课题和网络的演变,并阐进了人信对于作为NGN的重要基础的软交换期望以及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发展,QoS保障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一个重要课题.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是软交换网络,而IP网将是软交换网络的承载网,所以,保障下一代网络的QoS可以从IP网、接入网、接入设备分别入手.文章首先在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新特征和一般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作为下一代网络承载网的IP网的端到端QoS的保障方法:MPLS与IntServ和DiffServ相结合保障端到端QoS的技术,IntServ与DiffServ结合保障端到端QoS的技术.最后文章对接入网(FTTB LAN接入时)和接入设备(媒体网关,IAD)如何提供QoS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网络面临的问题,介绍下一代网络(NGN)的特点,以及提供的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8.
NGN和软交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文章介绍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标准化进程和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演进,探讨了软交换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关系.文章认为运营商在面对网络演进时需要采用平滑过渡的手段,所以对新的网络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核心网络,运营商希望能够支持多种流量、多种业务,具有丰富的协议、大容量和高性能;对于边缘网络,运营商要求具有丰富的接口能力;对于业务,运营商希望提供灵活有效的业务平台和用户可接受的新型终端设备;对于网络管理和维护,运营商则需要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下一代卫星网络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网络发展到今天,技术日益成熟、国际标准逐渐完善、市场蓬勃发展,但当前卫星网络的高延时弯管架构、不具备标准的星上IP功能以及缺乏兼容性与扩展性等局限性,导致其不能像地面Internet一样高速而迅猛地发展。下一代卫星网络只有利用成熟的IP技术组建IP卫星网络和地面Internet无缝对接,才能突破卫星网络发展的瓶颈,满足用户廉价和方便的服务需求。本文在总结当前卫星网络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下一代卫星网络IP化的必然性、架构及优势,并阐述了下一代卫星网络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IP网将是一个可控制、可管理的全业务网。文章从8个方面探讨了下一代IP网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