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小明 《甘肃科技》2020,(19):31-33
达里加岩体由灰白色-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组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本文认为,达里加岩体为燕山早期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发生在碰撞后隆起时或造山晚期。达里加岩体本身不具矿化特征,但该岩体外接触蚀变带产有皮同沟金矿及央曲金矿。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 表明,砖红色钾长花岗岩是高硅(71.79% ~72.99%)、过钾质(K2O/Na2O 3.02...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过程及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演化的理想窗口。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乌力吉花岗岩处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中,与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岩带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乌力吉岩体的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同时为古亚洲洋的拼合碰撞时限提供年代学约束。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中获得两组相对独立的岩石年龄:(236.1±1.1) Ma和(248.6±0.8) Ma,表明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印支期早期且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乌力吉花岗岩源岩主要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研究区在早三叠世内发育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随着俯冲作用深入,以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内完成闭合碰撞,并在研究区形成同碰撞花岗岩,碰撞时间应早于(236.1±1.1) Ma。  相似文献   

4.
大桥金矿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阐明了大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铁矿做硫同位素分析,发现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且较为离散,表明其硫来自深部岩浆硫与地层硫的混合或变质流体,即大桥金矿床属于多成矿期次的中低温变质热液型矿床。对于稀土元素的研究测发现大桥矿区的硅质岩δCe平均值为0.8955,接近非热水成因陆源硅质岩的δCe平均值(1.20),由此认为大桥金矿床更接近于热液成因。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对西秦岭造山带成矿带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Lu-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地区中川岩体、柏家庄岩体和教场坝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其岩浆侵位年龄分别为220±1,216±6和222±3 Ma,表明3个岩体均形成于中-晚三叠世。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表现为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和P等,具有明显的右倾式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体锆石测年样品的εHf(t)值介于-3.31~+1.6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51~1456 Ma之间。岩石成因分析表明,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体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区域岩浆作用,认为这些岩体形成于南秦岭与华南板块沿勉略缝合带相碰撞的造山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华南板块的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6.
北秦岭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北秦岭榴辉岩原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的Nb/La=0.68-0.92,Ce/Nb=2.11—3.62,Th/Yb=0.42—1.00,Ti/Zr=75.26—125.84,显示源区具有N—MORB的特征;岩石Nb含量9—13μg/g,Zr/Y值为4.24—6.92,同时明显富Ti和Fe,又显示了OIB的特征,因此岩石源区应是N—MORB和OIB两个端元的混合。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北秦岭榴辉岩原岩可能是洋盆中的海山玄武岩,具有洋壳性质,洋壳被消减俯冲到下地壳或地幔深处,经高压变质形成榴辉岩。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其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邻区脉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期间由全面碰撞转入陆内造山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西坝花岗岩体及花岗斑岩脉具类似于埃达克质岩高Sr(Ba),低Y和Yb,以及高Sr/Y,La/Yb,Eu异常微弱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地壳厚度增大的地质背景;闪长玢岩脉代表地壳减薄背景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指示秦岭造山带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地壳增厚,嗣后发生下地壳拆沉的重要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位于南岭东段,在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与鸽矿床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中,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第一期为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a5)与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b5),第二期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2-2a5)与细粒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γ2-2b5),第三期为...  相似文献   

9.
化探异常查证在西秦岭地区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炎 《甘肃科技》2009,25(15):38-39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矿产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西秦岭地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进行了化探异常查证,追索异常源,通过地表探矿工程揭露取得找矿发现的实例。认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现快速缩小找矿靶区、评价矿化地段经济价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取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以南广泛发育的中酸性脉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研究区脉岩具有低硅低镁(SiO_2占55.14%~68.42%,平均64.13%;MgO占0.101%~1.02%,平均0.633%);高钠低钾(Na_2O/K_2O=0.63~2.920.5);高铝高钛(Al_2O_3含量大于15%;TiO_2占0.462%~0.806%,平均0.566%)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REE为195.89×10~(-6)~223.95×10~(-6),平均215.85×10~(-6)),重稀土元素(HREE)严重亏损(HREE为10.45×10~(-6)~14.56×10~(-6),平均11.8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δ_(Eu))(δ_(Eu)=0.61~0.97,平均0.75);微量元素组成与埃达克岩类似,高Sr、低Y,高场强元素Th、U、Zr、Hf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Ba、Sr负异常。脉岩具有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的性质,脉岩产生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脉岩与金矿化是同一构造-岩浆旋回内区域壳幔相互作用的系列产物,金成矿与脉岩不仅在时空上密切伴生,而且物质成分上具有相同的来源和继承演化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西秦岭铀成矿带志留系含矿硅岩和灰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区硅岩、灰岩及硅-灰过渡类型岩石的类型及其成岩后生变化规律,认为硅-灰过渡类型岩石是该成矿带最有利的赋矿围岩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东段西、南华山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祁连东段西、南华山中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SiO2质量分数在66.23%~77.13%之间,具有钙碱系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Pb、Sr和La明显富集,Cs、Nb、Ti等元素呈现不同程度亏损,显示混合源岩浆的特征.∑REE的质量分数为(100.80~121.03)×10-6,低于世界酸性岩平均值.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δEu=0.31~0.33,有负Eu异常,与北秦岭加里东期岛弧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中酸性岩体总体表现为壳幔混合型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反映北祁连地区中奥陶世末处于具沟-弧-盆体系的俯冲背景.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大水式金矿含金硅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式金矿是一个新类型金矿,其容矿主岩为一套热液硅质岩。硅质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空间配置等与典型热泉体系沉积物架构相似,硅质岩化学组成与广东长坑硅化岩、腾冲热海硅质岩、美国卡林型金矿含矿似碧玉岩以及海底热泉硅质岩相近,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曲线、硅氧同位素组成等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金矿类型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列中的一个新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二朗坪群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朗评群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是一具长期争议的问题,而此问题对于认识秦岭造由带的演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二朗坪群蛇绿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组俣的研究,认为:(1)弧后引张是形成该蛇绿岩的机制;(2)块状硫化物矿床与该蛇绿岩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16.
北秦岭造山带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因机制复杂多样,为了探讨北秦岭造山带晚中生代岩浆成因,本文以北秦岭中段翠华山、大峪及库峪地区晚中生代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所采样品中的黑云母主体属于镁质黑云母,其成因类型为原生黑云母。矿物化学数据计算结果显示,翠华山、大峪及库峪二长花岗岩样品中黑云母的结晶压力均值分别为205MPa、202MPa、211MPa,结晶深度均值分别为7.8 km、7.6 km、8.0 km,结晶温度均值分别为711℃、653℃、657℃,氧逸度均值分别为-16.45、-18.40、-18.27。基于上述结果分析,揭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源区中仅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翠华山、大峪及库峪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亲缘性,均属于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出露在甘肃礼县竹林沟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方法运用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竹林沟火山岩具有低SiO2(40.72%~42.47%)、高TiO2(3.32%~3.62%),全碱含量高(K2O+Na2O=2.59%~3.40%),以及Na2O>K2O,K2O/Na2O=0.68~0.75的特征,属于典型的碱性系列钠质苦橄玄武岩-碱玄岩类。火山岩高的Mg#值(63.0~69.8)表明其原生岩浆的属性,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N=39.3~41.9,(Ce/Yb)N=27.8~29.8,Ba,Th,Nb,Ta等元素呈显著的富集状态,具有典型的板内火山岩特征,而K和Rb含量较低,呈相对亏损状态。岩石87Sr/86Sr(0.704 189~0.704 418),143Nd/144Nd(0.512 803~0.512 906),206Pb/204Pb(18.643 446~18.685 488),207Pb/204Pb(15.591 105~15.594 871),208Pb/204Pb(39.042 692~39.077 318)等同位素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混源属性,投影点位于EMI,EMII,BSE及PREMA等典型地幔储库的过渡部位,不同于单一地幔源局部熔融形成的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结论结合西秦岭新生代的总体构造背景,竹林沟钠质苦橄玄武岩-碱玄岩可能起源于一个特殊的多源混合地幔的局部熔融作用。新生代期间,青藏、扬子及华北3大构造体系域在西秦岭—松潘地区的强烈汇聚拼贴作用导致的深部地幔混合和这套特殊的钠质碱性玄武岩的产出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迷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揭示南秦岭勉略带北部迷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方法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岩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K2O Na2O和Sr含量及Zr/Y值较高;岩体具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岩体是由二元岩浆尚未彻底混合而形成的。结论 指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已进入到后碰撞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恩菊  董治宝 《河南科学》2014,(8):1565-1570
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中,特别是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中,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分析物源和重建古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采集了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的沙样,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得出巴丹吉林沙漠沉积物在矿物学上和沉积学上的成熟度较低,但是具有很好的均质性的结论.这一结论对于推断巴丹吉林沙漠沉积物的物源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同时对于研究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成因也有一定的线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通过对三类侵入岩体样品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体(包括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条纹正长花岗岩、钠长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体(中粗粒钠闪正长花岗岩、钠闪条纹正长花岗岩)都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碎裂岩化花岗斑岩岩体兼具A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征.三类侵入岩体岩浆成因与陆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有关,均产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