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初中学生性别与数学学习关系的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 《数学通报》2000,(6):15-15,4
性别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多年来国内外都有人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测试方法作定量统计分析居多.为了给这项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我们设计了一张包含有4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表.这40个问题侧重于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为了获得较为可靠的信息,打消顾虑,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与学生本身有关,而避开了对学校、教师的评判,而且采取不记名方式,由调查者直接收回问卷.因此,我们认为调查所得的材料有较高的可信性.调查在苏州、无锡、镇江3地区6县市9所学校的初三学生中进行.共发放调查表500多份,收回483份.之后,就学生对每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初步的要求是: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统计则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它们都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概率和统计来源于现实生活,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概率和统计的相关知识加以解决.在中学阶段,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所限,综合应用统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并不多见,出现的应用问题大都比较简单和直接,对学生几乎没有挑战性,也难以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在教材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借助"数学期望"的相关思想和素材,在中学阶段设计统计与概率的综合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并切实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的科学.下面就中考试题中有关"统计"这部分内容的考法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一、"统计"的中考内容要求1.能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了解数据的集中、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5.
广州超市顾客满意度指数调查问卷设计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份好的调查报告离不开一份好的调查问卷,以研究广州各大超市顾客满意度指数为例来说明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重点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预调查分析,包括信度检验,因子分析,多重共线分析和样本量的确定等一些前提工作,利用统计方法检验之后得到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为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统计初步”是现行初中代数教材中自成体系的一章,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最后部分内容。就其内容来说,涉及的是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数据,从而作出推断的一门科学。不少学生都认为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不占重要地位,没有很好去学习掌握它。实际上,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信息时代里,善于收集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处理,然后作出判断,对处理工作业务和日常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题中有关“统计初步”的这类试题呈直线上升趋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社会中,借助于统计知识,通过合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而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并据此作出合理决策,已经成为人们解决各种各样复杂问题的基本方法.统计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样的,我们常常要利用概率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随机现象的规律.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是当代公民的必备常识.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2003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这类问题是动态问题中的一类,从动点角度主要包含两类:单动点型和双动点型.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善于解决这类问题,原因在于:其一,常见的方法积累不够;其二,常见的思考步骤混乱.如何在动态问题中找寻“不变量”特征是突破这类问题的关键,笔者着重从运动的角度归纳求线段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思考步骤.  相似文献   

9.
1前言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统计学就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随机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为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统计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就很重要.本文将从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两个案例出发,结合相关概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纵观人类历史,数据在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生活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素养是学生完成学业、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获取数据信息、基于数据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素养.但在“统计与概率”单元教学中,不少教师仅从应试目的出发,将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简单展示为运算求解过程,而没有让学生完成由确定性思维到统计思维的转化,其教学结果则是学生仅被动接受信息而无法主动发现信息.  相似文献   

11.
贾海荣 《中学数学》2022,(22):87-88
基于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和理解,学校开发了“奥森中的统计学”走出教室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呼吸着新鲜空气,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及分析的过程,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百分数由原来的“数与代数”领域调整到“统计与概率”领域作为统计量进行教学,更加凸显了其统计意义.教学中需要立足统计视角,落实“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的三会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本质意义,体会百分数表示随机现象,感悟百分数对随机现象和数据表达的统计价值,培育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13.
实践学生“讲题”四年来,相关成果发表后,很多同行参与进来,践行学生“讲题”活动.针对个别同行认为学生“讲题”.教师可以“离场”,引发笔者思考:学生“讲题”,教师不但要“物理在场”.更重要的是“心要在场”.进而从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阐述为什么教师应该“在场”,再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论述教师如何在场.  相似文献   

14.
马峰 《数学通报》2022,(7):21-25+50
<正>2003年实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实验)》指出:“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统计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标准(实验)》中,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到过程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要通过适时的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与“思”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建构学生完整的认知体系.笔者在教学“数轴概念”时,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了《数学》(必修2)(人教A版)"圆与方程"一章后,给学生出了一道高考题,为了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审题、如何进行解题方法的选择、思考角度的选择、数学思想方法的恰当选择和对试题的拓展,做了一次尝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很好.为此,整理此题的审题方法、思考视角选择及推广取向,请各位同仁指导!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学生解决问题时形形色色的错误,应注重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还应巧妙地设计一些“停留”,通过深刻解析与错误题型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悟”出解题之道,积累问题解决的方法、经验.这种“停留”的设计往往起因于一类基本问题解决的不得法,从学生犯错的起因开始分析该如何设计恰当的“停留”,包括该联系哪些知识点、具体有哪些纠错策略、该用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等.  相似文献   

18.
今年年初,对一九九六年上海市民赴浙江省旅游情况的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502份,其中可供统计分析用的问卷为497份,有效率达99%.对数据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由于本次抽样调查的问卷中绝大部分是定性数据,故首先使用列联表分析各因素的独立性;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取信息,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对于不独立的各因素继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下面选取“年龄”,个人收入”,“出游方式”这三个因素作多种分析.1.对年龄(A),个人收入(B),出游方式(C)作三因素列联表独立性分析.在问卷中,年龄有四个选项:A1表示…  相似文献   

19.
周炎  王宏良 《数学通讯》2022,(5):16-18+20
指数与对数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的一种全新的互逆运算,这样的特殊关系决定了需要站在单元教学高度对两个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指数与对数单元复习”课基于学生的认知,结合具体问题中数据的呈现,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灵活实施指数与对数运算,有效促进了两种知识的融合与内化,实现了知识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理学,即整理性学习,意在使学生运用文字、图示或者符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展现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基于理学的思路,以“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为例,探讨用理学新思路有效引导学生数学思考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