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成为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的热点问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内容 ,现对它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 ,以餮读者 .应用一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或二元二次方程组 )的根的情况 ;或已知根的情况 ,求方程 (或组 )中的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的根的判别式为△ =b2 - 4ac,它与这个方程的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1)△ >0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 2 )△ =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 <0 方程… 相似文献
3.
Let G(V, E) be a unicyclic graph, Cm be a cycle of length m and Cm G, and ui ∈ V(Cm). The G - E(Cm) are m trees, denoted by Ti, i = 1, 2,..., m. For i = 1, 2,..., m, let eui be the excentricity of ui in Ti and ec = max{eui : i = 1, 2 , m}. Let κ = ec+1. Forj = 1,2,...,k- 1, let δij = max{dv : dist(v, ui) = j,v ∈ Ti}, δj = max{δij : i = 1, 2,..., m}, δ0 = max{dui : ui ∈ V(Cm)}. Then λ1(G)≤max{max 2≤j≤k-2 (√δj-1-1+√δj-1),2+√δ0-2,√δ0-2+√δ1-1}. If G ≌ Cn, then the equality holds, where λ1 (G) is the largest eigenvalue of the adjacency matrix of G.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纯正的群的正则带.在给出这类半群的若干特征后,建立了纯正的群的正则带的构造定理.作为应用,同时给出了纯正的群的右拟正规带的构造定理. 相似文献
6.
图的邻域复形的同调群的不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允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90,(6)
本文研究了图的邻域复形同调群的不变性质。设G是一个简单连通图,x是G的一个顶点,以G/x表示G中剔去点v及其关联边而得到的图,给出了G和G/x的邻域复形的同阶同调群同构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运用Vakonomic模型导出Lindel f方程 ,表明Lindel f的工作与Vakonomic模型相吻合 ;运用Chetaev模型导出Chaplygin方程 ,表明Chaplygin的工作与Chetaev模型相吻合· 在此基础上 ,通过改进Chaplygin方程和Lindel f方程的表示形式 ,实现了从Lindel f方程向Chaplygin方程的合理过渡和从Chaplygin方程向Lindel f方程的合理的过渡· 最后 ,给出一个典型实例· 结果表明 ,正如Vako nomic模型与Chetaev模型是互补的一样 ,Lindel f的工作与Chaplygin的工作也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随机变量 X1,X2 ,X3 ,X4 每三个相互独立 ,但 X1±X2 与 X3 ± X4 不相互独立的例子 ,以及 X1,X2 ,X3 每两个相互独立 ,但 X1± X2 与 X3 不相互独立的例子 . 相似文献
10.
現行高中平面三角課本在§7同角的三角函数間的关系的注中写着“上面的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的两边具有意义的那些角而說的,以后遇到的关系式也是这样”。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話。学生如果对这段話沒有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在以后对待三角函数的恆等变換时就会不注意自变量的允許值的扩大与縮小;运用三角公式时往往不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解三角方程时不能根据函数定义域的扩大和縮小鉴别增根和收回遺根。应該肯定: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的教学不仅是理解三角方程增、減根的基础,更是加强函数观念所不可缺少的課題。为了加强三角函数定义域的教学,笔者对現行高中平面三角課本作了某些修改,进行了試驗,現将試教情况介紹如下,請指正。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已知的代数的同调满同态来构造其张量积代数的同调满同态.设A,B,C,D是域k上的有限维代数,如果环同态f:A→C和g:B→D是环的同调满同态,则fg:AB→CD也是环的同调满同态.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导言球的表面积公式是旋转体一章的重点内容,从教材的科学性看是没有问题的——在给出预备定理的基础上,再建立球面积的计算公式。但跳出传授知识之外,在教学中我们总有点感到不满足。因为按照现行教材的体系。我们无法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已经有一整套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为什么还需要这个统一公式? 这个预备定理起什么作用?人们又是怎样想到引入这个定理的? 讲授预备定理是不是仅仅为了学习球面积公式提供敲门砖,还是也要让学生获得别的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试验小组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我们讨论的意见和处理方案扼要介绍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