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处理对大豆秸秆纤维素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豆秸秆纤维素预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对预处理前后大豆秸秆的物理结构变化、化学成分变化及预处理条件对酶解产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结合氨处理对大豆秸秆酶解产糖影响较大,较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大豆秸秆粉碎至140目,10%氨处理24h.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原料成分和糖化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稻秆和玉米芯的预处理效果,同时探讨了超声波对生物质结构的强化机制.分别采用XRD衍射和DNS比色法测定超声波强化预处理后的稻秆和玉米芯结晶度变化以及预处理液中的还原糖得率,并进一步分析了超声波对不同成分原料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酸-碱耦合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波强化能在较短的作用时间内使稻秆中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降低20.61%,而使玉米芯中木质素的质量分数降低45.98%.此外,超声波强化预处理后的稻秆和玉米芯的糖化率分别提高了20.18%和9.47%,同时其结构中的(002)晶面衍射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这表明对不同成分的原料,超声波均能有针对性地降低木质素或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而木质素含量对原料结晶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玉米芯为原料,用氧化—水解法制草酸的工艺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草酸二水合物收率达82%。  相似文献   

4.
5.
6.
研究稀硫酸法、亚硫酸法、亚硫酸盐法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添加量对棉秆酶水解的影响,对预处理前后的棉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固液比1∶4、温度180,℃、保温20,min的预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10 U/g、纤维二糖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3.6 U/g的酶水解条件下,稀硫酸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为5.52%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42.63%;亚硫酸法预处理在亚硫酸添加量7%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81.25%;亚硫酸盐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0.92%、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8%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70.06%.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可渗透反应墙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原位治理酸性矿井水的碳源问题,以玉米芯为材料,通过模拟废水条件下单因素实验,分析温度、质量浓度、pH值、时间等参数对玉米芯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根据玉米芯水解实验数据建立了玉米芯水解动力学模型,产糖率CG=k1·(e-k1t-e-k2t)/(k2-k1),mg/g;确定了不同温度下还原糖生成速率以及降解速率常数;玉米芯水解活化能Ea为33 342.213kJ/mol;指前因子为3.068×105.说明玉米芯作为缓释碳源在中低温条件下易水解,为以玉米芯固定SRB方法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玉米芯为原料制备D-木糖的试验条件.经过详细的实验条件考察,得知玉米芯中木聚糖水解为D-木糖的最佳水解条件:硫酸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110℃,玉米芯质量(g)和硫酸体积(mL)的比值即固液比为1∶8,反应时间为3 h.木聚糖的水解率达到97.89%.水解液经过石灰水中和、活性炭脱色、乙醇洗涤等过程的脱毒处理,纯度可以达到97.8%,木糖的提纯率为57.6%.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化学糖化法和酶解糖化法对小麦秸秆的糖化效果,确定了较优的糖化方法和糖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糖化中,酸解糖化优于碱解糖化,以盐酸糖化的效果最好;当盐酸质量分数为25%、酸固比为25∶1 mL/g、糖化时间为5 d时,还原糖得率为20.76%。在酶解糖化中,木聚糖酶糖化效果优于其他酶类;在初始pH=4.5、酶解温度40℃、w(酶)∶w(秸秆)=0.06、小麦秸秆0.02 g/mL、酶解时间24 h时,还原糖得率为33.55%。说明木聚糖酶糖化效果优于盐酸糖化。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几种酸对猪粪便糖化预处理和预处理后的猪粪便酶解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酸预处理猪粪便优于中强酸和弱酸,而5%盐酸在110℃预处理猪粪便4 h可以使还原糖含量达到46.41%.盐酸预处理猪粪便后,影响其酶解的主要因素是酶用量和底物浓度,酶解试验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用量300 mg/L、底物浓度15 g/L和pH 4.8.酶解还原糖含量达到11.26%.  相似文献   

11.
用碱性亚硫酸盐对桉木原料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预处理所得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桉木原料经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有部分木质素和少量半纤维素被水解;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下降14.34%;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变得松散,纹孔膜破裂,纤维碎片增多,极大地提高了后续纤维素酶的可及度.进一步的酶解...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魔芋粗粉凝胶过程中物化因素对魔芋凝胶强度的影响规律,以温度、pH、料液比和时间为试验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运用综合评分法和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魔芋粗粉形成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2.0、料液比6.0:100、水浴温度100℃、水浴时间80 min.  相似文献   

13.
乙醇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物质迁移和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法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的过程中,预处理方法是影响酶解糖化和发酵的关键因素.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加入不同浓度硫酸和乙醇预处理对酶解的影响.2%硫酸预处理后,固体部分酶解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达53.9g/L和71.5%,明显高于其他预处理条件的酶解结果;并且酶解液葡萄糖转化率与酶解初始条件下木聚糖、木质素和其他成分的总负荷呈近似线性关系.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预处理液体中的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6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大豆蛋白酶解效果,采用胃蛋白酶对自制碱溶酸沉的大豆蛋白酶解2h使其球蛋白组分水解,之后继续用Alcalase和Protamex酶解,并用SDS-PAGE和GPC对酶解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胃蛋白酶处理的单酶酶解相比,胃蛋白酶前处理可提高大豆蛋白回收率和水解度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指数( ORAC值),最高分别为95.4%、23.1%和1078.6,提高了39.9%、35.9%和38.5%;使用胃蛋白酶前处理的酶解产物分子质量绝大部分在10ku以下,其中大部分在1~5ku之间.以上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前处理能促进大豆蛋白的酶解并增强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催化乙醇法对蔗渣原料进行预处理,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预处理样品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酶解.结果表明:蔗渣原料经乙醇预处理后,有大量木质素溶出和半纤维素水解;预处理样品的相对结晶度提高了32.97%;蔗渣纤维表面碎化,细小纤维暴露出来,极大地提高了酶解效率;当温度为195℃、乙醇体积分数为40%、保温时间为30min时,蔗渣原料木素去除率为57.97%,此时100g蔗渣原料经此预处理所得预处理液中的木糖量为8.59g,占原料中总木糖的35.16%,预处理样经酶解,所得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为40.29g,占原料中总葡萄糖的92.15%;初步实现了蔗渣原料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逐步分离,同时得到大量乙醇木素;最优酶用量为10FPU/g(以每克固体浆料计),固液比为1∶40(g/mL).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贮存和使用番茄红素的过程中保持其稳定性,采用有机溶剂法从成熟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理化因素对番茄红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对光,热,强酸,强氧化剂,Fe3+,Cu2+不稳定;而弱酸,弱碱,维生素C(Vc),苯甲酸,柠檬酸和K+,Mg2+,Zn2+等对其影响不大;常温(20℃)避光保存番茄红素,随时间延...  相似文献   

17.
以粉碎、球磨、碱、酸预处理过的小麦秸秆粉为底物,利用瑞典产滴定微量量热仪测定了37℃时相同浓度的纤维素酶降解小麦秸秆的热功率一时间曲线,计算出酶降解反应的热效应.结果表明;4%氢氧化钠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粉酶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热碱解-水解联合工艺预处理剩余污泥,可以实现污泥快速破胞,释放污泥细胞中的有机物,促进水解过程物质的转化,也有利于回收剩余污泥中的碳源. 基于此优点,本研究考察了温度、pH、反应时间对剩余污泥热碱解破胞效果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热碱解条件. 比较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0~120h)下污泥水解过程中SCOD、挥发性脂肪酸(VFAs)、氮磷、蛋白质和糖类浓度的变化,分析了水解过程物质的转化情况. 结果表明,较高的pH(pH11)和较高的温度及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污泥破胞效果. 适宜的热碱解条件为:热碱解破胞温度为70℃、初始pH 11,反应时间1 h. 在该条件下,SCOD浓度可超过11500 mg/L,污泥溶胞率为44%.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VFAs和SCOD浓度分别高于2400 mg/L和5800 mg/L. 研究发现热碱解-水解反应约120h达到平衡,此时蛋白质和糖类稳定在130 mg/L和190 mg/L左右,其中,氮磷主要以氨氮和PO43-形式存在,相应比例分别为89%和94%. 热碱解-水解联合工艺通过加速污泥破胞,释放胞内有机物,能够明显地促进污泥的水解,这为剩余污泥热碱解-水解预处理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