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东初 《化学教育》2003,24(5):36-38
锌粒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似乎应是一个早已成定论的简单反应。  Zn +CuSO4 =ZnSO4 +Cu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笔者通过对此实验研究 ,发现其内涵相当丰富 ,是一个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极其难得的探索性实验题材。1 溶液酸度对反应的影响1.1 实验内容  点滴板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 ,透明性好 ,每个反应点滴板穴的容积约为 2 .0cm3。现做如下对比实验。先将反应穴编号分别为①、②、③ ,现象如表 1所示 :表 1编号 0 .5min 3min 10min① 1mol/LCuSO43滴H2 SO4红色固体析出红色固体增多 Zn粒周围全为红色固体 ,并有气泡出现在底部…  相似文献   

2.
张婷 《化学教育》2015,36(21):70-72
通过实验探究了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并不单一的复杂反应,反应生成的棕褐色不溶物不只是单质铜,还含有氧化亚铜,生成的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相似文献   

3.
正钠遇到浓的硫酸铜溶液时会迅速发生着火(并伴有爆炸),着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着火是由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引起的;(2)着火是由于浓的硫酸铜溶液黏度比较大引起的;(3)着火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进行了实验探究。1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硫酸铜溶液水解呈酸性,经测试常温下饱和硫酸铜溶液的pH约为3。为了研究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我们选取了不产生沉淀且酸性更强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1】向2个烧杯(规格125mL)中,分  相似文献   

4.
施先义 《大学化学》2010,25(4):75-77
在过量氨水存在下,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如果向[Cu(NH3)4]SO4溶于水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则有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5.
硫酸铜含量对硫酸铜与丁腈橡胶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丁腈橡胶(NBR)的可配位侧基——腈基(—CN)与金属盐硫酸铜(CuSO4)的铜离子(Cu2+)之间的配位反应制备了一种配位交联CuSO4/NBR.影响该配位交联反应的因素众多,如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增塑剂等等,考察了CuSO4含量对其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CuSO4与NBR之间的配位交联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所得配位交联的CuSO4/NBR进行了交联密度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发现,随CuSO4含量的不断增加,CuSO4与NBR的配位交联程度逐渐增强,且所得配位交联CuSO4/NBR显示出从典型橡胶到韧性塑料再到脆性塑料的力学转变特性.另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X)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CuSO4在聚合物基体中不仅充当交联剂的角色,而且还起着增强填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邵伟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10,31(2):76-77
1问题的提出 对于是否可以用CuSO4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取Cu(OH)2,长期以来,有2种观点: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下)第562页和文献[1]及高中的许多资料中都认为该法是可行的;而尹敬执等合编《基础普通化学》(下)第565页及文献E8中认为在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并不能得到Cu(OH)2沉淀。  相似文献   

7.
李旭娃 《化学教育》2019,40(3):86-91
在不同混合条件下,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比例,归纳总结了CuSO4与NaOH的反应规律:生成物中离子的增减规律;相应离子的对应规律;生成物颜色的递变规律。运用这些规律,预见和制取了黄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分析和总结了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将CuSO4与NaOH的反应规律推广到Cu2+与OH-的反应。在有关化工生产研究中,可作为方法和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晶水对硫酸铜与丁腈橡胶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衡溶胀法、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 通过研究五水硫酸铜(CuSO4·5H2O)填充的NBR考察了结晶水对CuSO4与NBR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结晶水的存在可以促进该配位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9.
胡传生 《化学教育》2004,25(5):55-56
现行高一教材“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中实验步骤一为制取氧化铜。其第二步操作为:“向盛有CuSO。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对于学生来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有一定难度。因为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沉淀不断增多。当出现沉淀较多时,就不容易观察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是否有沉淀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酸溶液提取烟丝中的NO- 3,锌粉作还原剂 ,萘基乙二胺 (二盐酸化盐 )及对氨基苯磺酸作显色剂 ,建立了一种测定烟草中硝酸盐的光度法。该法简便、灵敏、准确 ,线性范围为 0 .1~ 0 .6 μg·ml- 1(NO- 3 N) ,平均回收率为 97.5 % ,RSD为 2 .6 %~ 3.8%。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第71页实验[4—2]的方法做铝与碱溶液反应的实验,不易在试管口点燃反应产生的H2,主要原因是所用浓NaOH溶液是常温下的,温度低,反应速率小。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在大试管中加2~3g Na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学生实验九“苯酚的性质”:4、在试管里滴2滴苯酚稀溶液再加4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加饱和溴水,直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5、在试管里滴人几滴苯酚稀溶液,再加约3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灵敏反应,如果溶液浓度合适,实验现象就很明显。但是,在我们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锌粉和氢氧化钠诱发的芳香醛的还原偶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醛与锌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在甲醇中于室温下搅拌0.5-7h,收率为17%- 96%。  相似文献   

14.
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电解锌粉的电解液中铜。将铜离子与适量的Pb(DDTC)2/三氯甲烷在pH5.0左右的微酸性介质中定量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铜离子与Pb(DDTC)2/三氯甲烷生成的黄色络合物在43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0~5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为0.83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68×105L·mol-1·cm-1。方法适用于锌银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的组成.结果表明,Cu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式盐只有Cu4(OH)6SO4;当反应物比例n(OH-)/n(Cu2+)≤1.5时,沉淀为Cu4(OH)6SO4,而当2≥n(OH-)/n(Cu2+)> 1.5时,产物为Cu4(OH)6SO4与Cu(OH)2的混合物,比例越大,Cu4(OH)6SO4含量越少,Cu(OH)2含量越多.在NaOH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的过程中,Cu(OH)2是由Cu4(OH)6SO4与OH-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且反应缓慢.  相似文献   

16.
旨在搞清CuSO4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基于反应液质量递减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氢气生成量,并用于反应速率表述。结果表明,CuSO4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取决于单质锌的形态。锌粒与CuSO4联用有利于氢气制备。  相似文献   

17.
李周平 《化学教育》2021,42(17):96-97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是学生的易错点.为了消除学生对该问题的错误认识,从沉淀的生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物质间反应的矛盾性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从本质上对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溶液能否反应有了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郑志信 《化学教育》2010,31(7):76-77
用激光笔发出的红光照射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用红光照射硫酸铜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于是得出结论:可用有无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和溶液。但大家可能都忽视了物理学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蓝色是可以吸收红色光的”,所以CuSO4溶液肯定是没有丁达尔效应的。就“CuSO4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诚  郑晓玲 《大学化学》1991,6(5):37-39
目前,许多学校化学系开设的“配位化学”实验中一般采用了经典的差热—热重法检测配合物热分解过程的实验。气相色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测试手段,对于非分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在基础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所涉及外,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把气相色谱引入配位化学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课程所学气相色谱原理及操作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色谱法在无机化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程宏英  曹玉华 《色谱》2007,25(5):681-685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为自由基捕捉剂,测定了硫酸铜-维生素C反应体系(pH 7.4)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研究了电极电位、运行液的pH值、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体系中反应物和产物分离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测定条件;讨论了体系中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浓度的影响。以直径为300 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工作电极电位为0.95 V(vs.SCE),目标产物3,4-二羟基苯甲酸在1.5×10-4~6.0×10-6 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为1.5×10-6 mol/L。应用该方法,研究测定了不同品种菊花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