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个物理学家的人文功底可以有多深?王竹溪先生的身体力行为今天的科学工作者做出了楷模. 在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的眼中,已故学者王竹溪.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刘寄星 《物理》2003,32(6):403-409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和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42年前在植物生理学方面作出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贡献.他们于1941年先于西方科学家二十多年提出解释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理论,首先引入了水势概念.然而这项贡献一直被埋没四十多年才得到承认.文章分析了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工作的内容、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背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的遭遇的原因及今日应当从中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先生,已离去我们十年了.在王竹溪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王竹溪于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6岁时赴上海求学,1929年夏在上海麦伦中学高中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深得系主任叶企孙先生的赏识.1933年夏,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该校研究院的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5.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竹溪,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考取该校研究院研究生(1935年毕业).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4,(10)
<正>编者按2014年9月7日,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黄祖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是我国最早深入钻研中子输运理论并在核反应堆理论上卓有建树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同为我国核反应堆理论与设计奠基,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为了打  相似文献   

7.
黄祖洽 《物理》2005,34(5):311-312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90寿辰.10年前,在他80华诞之际,我曾经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喜逢先生的90华诞,执笔再为文祝贺,  相似文献   

8.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9.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戴传曾先生,1991年 11月 18日已离去我们一年了.一年来,我们一直想念着他.在戴传曾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我们仅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戴传曾先生于1921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就读于宁波市效实中学.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二年级时转入物理系,受教于周培源、王竹溪、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194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戴传曾先生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并进行科学研究.1951年他完成了题为…  相似文献   

10.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与核技术专家、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邓稼 先先生,1991年7月 29日已离去我们五年 了.在邓稼先先生逝 世五周年之际,我们 谨以这篇短文,向他 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 高的敬意. 邓稼先先生1924年6月25 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他出生后不久,其全家便自安徽移居北平.中学时期,他曾在北平崇德中学求学,抗日战争时期为避迫害而前往昆明,后在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高中毕业.1941年,邓稼先先生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受教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他学习刻苦努力,看书、做笔记都非常仔细,194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王竹溪、郑华炽二先生…  相似文献   

11.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先生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90寿辰.10年前,在他80华诞之际,我曾经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喜逢先生的90华诞,应《大学物理》编辑部的邀请,写此文表示祝贺,着重介绍先生多年来在教学方面的贡献和他一贯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寄星 《物理》2012,41(12):821-822
2003年,我在《物理》发表了一篇文章,纪念我国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和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合作提出植物水势概念的历史功绩,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该文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刊登在2003年《物理》第32卷的第6期403—409页和第7期的477—483页.承读者和编辑部厚爱,这篇文章2005年经推荐曾获得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并被一本书(杨舰、戴吾三编,《清华大  相似文献   

13.
王竹溪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执教多年.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并曾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竹溪同志,湖北省公安县人,早年就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是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开拓者之一的否勒教授的学生,回国  相似文献   

14.
郝柏林 《物理》2012,41(7):455-457
王竹溪先生的许多弟子,可能对本文题目感到诧异.一个最多只能算"门外弟子"的后学,怎敢妄呼"恩师"! 由于高中毕业就被派往苏联读本科,在那里从矿山经济改学物理,我在国内没有母校和师友.然而,在感情上,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是我的“母校”,王竹溪先生就是我最敬重的恩师.当然,最初的受教是靠自己钻研《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王竹溪先生关于遍历理论不是统计物理的基础;细致平衡可以保证总平衡,但总平衡不一定只由细致平衡保证;近平衡的三种非平衡过程的关系等种种论述,多年来指导着我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蔡少辉 《物理》2006,35(9):754-758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专家。今年8月16日是他80华诞喜庆,于敏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理论、核武器的基础理论、等离子体和自由电子激光理论研究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此,我祝于敏院士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学术生命长青!  相似文献   

16.
朱重远 《物理》2008,37(5):348-351
今年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戴元本院士80华诞,屈指算来,他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已有50余年.我与戴先生相识于1963年8月,当时,我考取了张宗燧先生的研究生,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报到,见到了已经研究生毕业担任着副研究员的戴元本先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施汝为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年了.在施汝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施汝为先生于1901年11月19日生于上海市崇明县.1920年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科机械系学习,1924年转学至南京东吴大学物理系.1925年毕业后,被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开始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寄星 《物理》2005,34(5):324-331
时间过得真快,1995年在香山举行的《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会上刚为彭桓武先生祝贺过80寿辰,一转眼他的90寿辰又要到了.彭先生是为国家繁荣富强立下不朽功绩的科学家,也是影响了我国几代理论物理学家成长的物理大师,他的道德学问一直是我们这辈人学习的楷模.值先生90华诞之际,把与先生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写出来,以为贺寿.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1日是张宗燧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我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他1936年到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回国。  相似文献   

20.
吴自勤 《物理》2005,34(9):680-683
Mott N F(Nevill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物理系)J.J.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他先在Bristol的Clifton学院学习;1924-1927年在剑桥大学StJohn's学院(成立于1511年)学数学和理论物理并发表散射理论方面的论文.1928年在Fowler(Dirac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1935-1938年留英时的导师)的安排下从剑桥到哥本哈根Bohr的研究所等著名研究单位作访问学者、继续钻研量子力学和原子碰撞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