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刘玉增  欧阳甜子 《科技信息》2012,(35):78-79,109
楚雄盆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条件变化明显,工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静校正问题异常严重。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和射线路径反演介质速度场。这项技术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使用的是地震初至波的到达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地下不同深度的速度值,更加符合低速带速度并非严格成层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楚雄盆地探区攻关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师光 《科技资讯》2008,(30):222-222
在原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地表情况复杂等会存在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可以用以往的模拟退火方法解决,但存在迭代次数巨大,收敛速度缓慢等问题,为了克服该问题可以引入粒子群算法,此粒子算法有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却有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弱点,若将两种算法结合该弱点可以在模拟退火中得到克服,其具体做法是将PSO中的进化公式变为模拟退火法的温度更新函数。  相似文献   

5.
张宁茹 《甘肃科技》2011,(14):55-57
山前地带一般近地表结构复杂,基岩出露、砾石与黄土覆盖交互、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较大。为有效地解决静校正问题,就此分别运用折射波静校正的延迟时法和层析反演法进行实际应用和对比分析,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能更好地解决山前地带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模拟退火非线性反演方法随机寻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模拟退火方法,该方法采用数论中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来建立候选解在解空间的均匀分布,少量的目标函数计算就能了解目标函数解空间性质,减少了目标函数的计算次数.理论和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模拟退火非线性反演方法随机寻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模拟退火方法,该方法采用数论中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来建立候选解在解空间的均匀分布,少量的目标函数计算就能了解目标函数解空间性质,减少了目标函数的计算次数.理论和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层析静校正方法的算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将此方法应用于南方页岩气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通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层析静校正技术剖面处理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建立符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的表层结构模型,利用模型法静校正公式算出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静校正量,最终静校正量由模型静校正量约束折射或层析校正量所得.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构造背景下高精度成像,同时也为解决表层静校正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静校正技术手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和技术对DCZ地区大量的地震数据是适用的和有效的,在该区的地震勘探中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并行遗传算法为基础,根据生物遗传规律的特点,综合多种杂交方式和生物遗传技术(共享技术、受限交配、灾变等),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并行搜索策略,用以克服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现象,提高遗传寻优的效率。通过对剩余静校正估计的模型试验,其结果比常规的单一遗传算法有明显的改善,能够更有效地接近于真正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将证券的收益等量作为输出,证券的风险等量作为输入,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给出了有效证券的判定,进一步给出确定这些有效证券的最优投资组合方法及如何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证券最优投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折射静校正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替换速度的参数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最小,以最大程度的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还应用了高程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采用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迭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彭城  文艳霞  杨显斌  张剑 《科技信息》2008,38(9):264-266
模型法静校正主要是研究表层结构、建立对静校正合理的控制.在低速带建模过程中,根据工区的地表和潜水面情况,通过人工交互解释对不合理的控制点进行重新解释或剔除,对控制点比较稀少的区域进行内插补点,使得模型和野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由于大面积、高密度地利用地表观测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浅层地表分析及静校正闭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强反射层追踪与相对时差拾取中的“多值”现象严重影响剩余静校正的效果,为此提出的小波包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地震道噪声与信号及不同强反射层的分离,从而能自动识别并提取“纯”的强反射层,提高强反射层追踪的可靠性和相对时差的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16.
剩余静校正的小波包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反射层追踪与相对时差拾取中的“多值”现象严重影响剩余静校正的效果,为此提出的小波包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地震道噪声与信号及不同强反射层的分离,从而能自动识别并提取“纯”的强反射层,提高强反射层追踪的可靠性和相对时差的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水化学及同位素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丰富的水化学与同位素资料的分析,总结了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在研究区东西和南北向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从泾河上游到下游(自西向东),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较稳定;从马莲河上游到下游(自北向南),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由差向好的方向变化。得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来源均为大气降水,泾河河水与第四系地下水联系密切,马莲河河水由地下水排泄汇集而成,即马莲河是区内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度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加权平均的组合方法.用两个证据矢量夹角的余弦表示两个证据的相似度,对每个证据与其它证据的相似度求和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证据的支持度.以证据的支持度为权对系统中的证据进行加权平均,然后用 Dempster 法则对加权平均证据进行组合.数值验证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伪证据对证据合成的不良影响,保证了冲突证据合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结果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复杂近地表地区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出露岩性复杂多变、低降速带厚度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是得到优质、可靠的地震剖面的关键技术.静校正的处理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然而按其理论基础,也仅有3种方法,每种有基本前提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静校正处理效果不佳,在这里笔者在分析特定地区的近地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使用,逐步解决的思路,来解决此类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通过一些实际资料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后复杂地区的静校正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